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初探
彭飞霞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飞霞,. 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初探[J]. 当代音乐研究,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2.
摘要:
音乐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个人、道德和审美素质和能力。小学和中学是学生生活的黄金时代,小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黄金时代。因此,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开始。
关键词: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102
基金资助:

音乐家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作曲家或演奏者,而在于培养合格的听众。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学生应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以拓宽音乐视野,培养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提高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一、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与绘画、电影、戏剧等直观的视觉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音乐通过听觉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听觉意象。

1. 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利益作为一种特殊的追求和探索,是人类开发智慧的一种特殊的重要途径。对于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助于他们专注于问题思考。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至于学生,他们大部分都缺乏音乐经验。所以,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保留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根据生活经验选择欣赏作品,组织教学内容。选用评价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各种因素的实际开发能力和熟悉程度,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整合教学,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习听音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学懂音乐。当听到学生不熟悉的音乐时,要学生冷静地听,多数学生会感到迷惑和厌烦,希望尽早结束或停止。所以,在学生欣赏音乐前,应先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先讲背景故事,以适应角色。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角色,更好地欣赏音乐;二要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三是要引导学生以动作、语言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成为音乐大师,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丰富的造型,创造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环境

1.直观教学

以多媒体课堂、体育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教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观看音乐所讲述的场景。将音乐与影像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辅导课中,引导学生比较、讨论音乐,使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学习空间,以达到对不同音乐形象的认识。通过音乐与图画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视觉神经,通过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达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目的。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当学生弹奏乐曲,帮助他们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发展听、想、联想等方面的音乐鉴赏。

2.游戏教学

其中,“音乐演奏教学法”因其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而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指导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跳绳》的时候,通过组织学生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跳绳,就能感受到欢快活泼的音乐氛围。又如在欣赏《捉迷藏》时,先引导学生充分听音乐,然后组织学生在操场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游戏,与音乐配合,引导学生玩游戏。它们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表达的内容。

3. 故事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讲故事是一种不受干扰的教学形式。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需要欣赏的音乐,为学生编故事,不仅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可以为学生编一个动物园动物庆祝新年的故事,并配上合适的图画和音乐,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教学

授课形式包括伴奏、舞蹈、歌唱、角色扮演等,可谓丰富多彩。鉴赏教学实施时,教师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旦学生对作品中描述的内容有所了解,组织学生用音乐诠释锡兵图片。乐曲结束时,小老师就要醒来了,玩具士兵的形象摇摇摆摆地回到玩具盒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混乱的画面结束表演。又如在欣赏《钟表店里》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在音乐会期间组织学生击打三角、小钟、沙球等不同乐器,展示钟表店的大钟、小钟、秒表场景,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设定了前提条件。

三、认真听讲,引导学生分享音乐情感

乐曲能为想像添上翅膀,思绪的涟漪随处荡漾。聆听传递美,唤醒想象,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通过聆听飞入音乐的世界。就像欣赏《妈妈的红领巾》一样,老师们可以提前布置一定的任务,聆听歌曲,在欣赏的时候谈论自己的想法,讨论并分享每个人的音乐情感经验。有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些同学则在欣赏的过程中想起了母亲为自己辛勤劳动的形象。通过欣赏与聆听,学生将自己联想到的情感转化为反思影像,使其他同学进入他们自己联想的中国。同样,在欣赏《小白船》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小船上,随著曲曲的旋律飘荡。教师教学生每拍两节旋律。通过旋律和动作的催化,学生们感到更真实。每一首乐曲本身都能赋予学生身体每一个细胞无限的想象,让学生将笔记转化为情感,因此静态歌词也应跳转,原则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音乐情感的情境,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四、演唱音乐,引导学生加深对情感的理解

指导学生唱歌旋律,能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所含的音乐风格、情感和形象特征,并提出了感受音乐中旋律、节奏变化的过程。如学生欣赏“妈妈的红领巾”后,教师可改变学生的演唱方法,如节奏、声调、合唱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情感。学生在唱歌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声调的正确,而且要唱出对祖国深情的热爱。例如在唱妈妈有一条最红的红巾这句话时,要求同学们要突出“最美”两字,并逐步强化“头”和“巾”。学生大多使用“突现”这个词来描述当时的情感体验。同学们表示,《妈妈的红帽》优美的抒情旋律和充满深情的歌词,一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份感情会转化成强烈的爱,使他们热情洋溢。指导学生歌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随旋律、节奏的变化,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又能形成强烈的个性。健全的思想会产生巨大影响。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必须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施芳庆.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J]. 2016 年学校周 (28):213-214。

[2] 江泽丹,构建高中音乐艺术教育学习模式[D],渤海大学,2016.

[3] 张袋.娱乐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J]. 2014 年学校周 (25):196。

[4] 张晓杰.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那些特质有直接关系.成都文理学院.2016.(88).115-789

[5] 何迪伟.小学音乐关于如何提高审美能力的探讨与研究.杭州初级教育出版社.2017.(45).80-98

[6] 何思书.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研究.21世纪北京图文出版社.2018.(89).56-8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