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黎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黎晓,.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J]. 当代音乐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26.
摘要: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融合可以将两个学科的授课特色相互融合,以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为例,可以将音乐的“动态美”与美术的“欣赏美”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有一定的融合启发。本文在学科融合背景下探讨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创新内容,对学科的初步融合做出尝试。
关键词: 学科融合音乐学科美术学科
DOI:10.12721/ccn.2022.157126
基金资助:

一、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美术是凝固的乐曲,而音乐则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美术的“异质同构”是现代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异质”是说音乐与美术分别属两个艺术学科,一是听觉艺术,一是视觉艺术。“同构”是说音乐与美术其艺术原理是相通的——其共同点都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借助人体感官触动情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净化幼儿的心灵,培养幼儿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感受世间“真善美”的艺术真谛[1]。音乐可以让学生随着韵律翩翩起舞,同样也可以将学生所听音乐内容后联想的画面创作出来。美术的动态性也可以让原本的画作“行动”起来,以皮影戏为例,就是将戏剧与美工融合起来,带给观众视觉,听觉上的盛宴。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创作和动手能力也很强,单一地将音乐和美术的艺术创作能力分开培养是有失偏颇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只能进行音乐创新,学习美术时只能进行美术创新。所以基于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合开展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创新性的教育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多样化和趣味性[2]

二、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原则

(一)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在小学的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育中,教师不能够流于形式,只是将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和美术绘画技巧融合。而是将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所要表达的最核心的教育思想融合在一起。以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例,音乐核心素养包括了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演素养、文化感知素养,及“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3]。音乐的审美性除了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的人文内涵;艺术表现则需要教师通过唱歌,跳舞,打节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最后是文化素养的培养,要了解音乐发展历史,音乐艺术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理解各个民族之间,民歌,流行,古典等音乐的个性化,并尊重每一种类型的音乐。而美术核心素养为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从美术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技能。所以在开展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融入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创新达到深度融合音乐和美术学科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

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准的提炼和融合,最后听过特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如果内容太过精炼,或者为了达到学科融合的目的教师所设立的过程繁琐,导致学生失去的兴趣快[4]。并且很多课程活动的创设是超出学生认知的。特别是此次要讨论的一年级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如教师想要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创作话剧,设计服装,排练节目等,就是在超出学生认知。学生本身就很少有完整创作的能力,也没有组织能力,学生的思维和所需要创设的主题还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自主合作完成一些教师课堂上的趣味任务。总之,在开展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至于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快速提高对音乐、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对策建议

(一)游戏化学科融合教学,带动课堂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为我们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音乐教师要围绕音乐教学内容联系美术中的一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技巧的教学方式,创新学科教学。

教师在艺术学科融合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为主。我们知道在小学课本上的配图都是固定的,虽然教材配图与歌曲相贴合,但是学生在看到色彩艳丽的画作后,不免想要自己根据歌曲的内容去画画。以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4课“可爱的动物”《动物会说话》歌曲为例,里面提到了小鸡“叽叽叽”和小鸭“嘎嘎嘎”的叫声。基于此,我让小朋友带上水彩笔,在课堂上用白纸画出其他的小动物,并对照例句,如“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等,并鼓励学生不仅仅可以画小动物,也可以写自己在自然界听到的声音,如“雨滴说话,哗,啦,啦”,“小树说话,沙、沙、沙”等,鼓励学生努力去回想自己在自然界听到的声音,以及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样子画在画纸上。并且,为了能够扩大学生的画画范围,不局限于常规的小猫小狗,我还在此之前以“模仿声音秀”开展了课堂趣味活动,以动物、植物等自然界以及生活中事物的说话方式,来玩阵队接力,及我们将班级学生分为两部分,左边的“微笑阵营”和右边的“快乐阵营”,学生们以想到的声音为主,不用举手直接抢答,双手打着歌曲的节拍,左右相互接替回答,直到有一方接不上来,则另一方胜利。我们相继开展了“动物声音模仿秀”、“植物与自然声音模仿秀”和“生活的声音模仿秀”。在“动物声音模仿秀”里,学生答出了小狗、小猫、马儿、天鹅、狼、牛、狮子、蜜蜂、青蛙等动物的声音;在“植物与自然界声音模仿秀”中,学生答出了雨滴、闪电、倾盆大雨、风等,甚至有一个同学,将花儿的声音比喻为“静悄悄”,这样的三个字再搭配上音乐的节奏,使得这个小朋友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为她鼓起掌来。之后,很多小朋友在绘画创作时,就没有局限于小猫小狗,而是更倾向于自然景观的绘画,并且图画上面的小动物也非常多。最后,我还将动物、植物以及我们生活中可能听到的声音播放给学生,学生们聚精会神,并且意外地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声音。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料,来将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有效融合,并且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流程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利用最简单的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两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开动脑筋去想象自然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声音,不仅仅学生娱乐了身心,同时在越打越热的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有兴趣面对教师接下来预留的课堂活动作业。

(二)色彩绘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用于点缀生活或者配合其他民俗活动,剪纸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但是剪纸的内容教学常常与现在美术学科里,音乐学科运用较少,但是音乐学科中的部分音乐教学,也蕴含了文化历史信息,更充分表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为例,都表达了我们祖国的国家政策,以及五十六个民族欢聚一堂的场景。所以音乐和美术学科在历史信息的表达以及人民期望表达方面,是有一致方向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背后所传达的精神与期望,我们在学习第三单元“祖国你好”《同唱同一首歌》时,就结合音乐首先为学生普及了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又有什么特点等。并为学生发放了定制贴纸。贴纸可以贴东西的一侧是鲜艳的红色,不能贴东西的一侧是白纸,在贴纸的前后两面都打上了“白描”的各种民族衣服的人物卡通图像,学生可以基于想象力,为卡通图像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之后再按贴纸的边缘进行裁剪,将贴纸揭开,红色的那一面是如同剪纸那样的红色,另一面则还是学生们的涂色作品。我让学生认真去利用画笔填涂颜色,之后裁剪下来的卡通图像同意贴在了一张绿草蓝天的大纸上,我们班一共有40名学生,除了学生自己裁剪的40个卡通人物,还有我们提前绘画好的16个少数民族人物,当学生把所有裁剪的人物全部贴上后,这幅图片就代表了我们其乐融融的中国家庭。当所有同学都粘贴完毕后,我发现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荣誉感也在提升。这种通过动手制作的课堂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思想。最后,我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创意墙上,又让学生将自己涂鸦的白描作品留在建立做纪念。

总之,当教师发现音乐和美术都在传承和表达同一思想时,不妨将二者兼顾起来,创新课堂内容。通过图画的创作形式,我们班级的学生更能够领悟到《五十六个民族》和《同唱同一首歌》所表达的思想和美好期望。(三)生动演绎音乐情景剧,快乐课堂教学

除了剪纸,我国还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值得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以皮影戏为例,学生可以拿着木棍,去操作人物剪影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考虑到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创造完整故事的能力。并且要基于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我们就以歌曲的歌词为主要故事情节,歌词唱到哪里,学生的人物剪影就运动到哪里。

以《三个和尚》为例,学生们要根据不同片段的音乐节奏,去操纵“和尚挑水”,我们将同学们6个人分为一小组,三个学生分别控制着三个“和尚”,另外三个同学,则控制着三个“扁担”,当小和尚来到溪水边,扁担就由直立,变为了担在“小和尚”肩上沉甸甸的扁担。然后“和尚”通过“爬山”,来到“寺庙”里。然后两个“和尚”一起出来挑水,最后是三个和尚全部呆在“寺庙”里。学生们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控制“和尚”走路的脚步,并且我还让学生自己去分辨音乐旋律的不同,从而让几个“和尚”从“寺庙”里出来。总之,通过《三个和尚》的音乐节奏,学生由刚开始的不熟悉,到最后三个和尚憨态可掬地迈着相同的频率挑水,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听音乐节奏中的节拍以及分辨不同音乐的快慢旋律。   

教师在音乐和美术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不妨将美术的传统艺术与音乐的旋律结合,通过美术传统艺术的表演与音乐的打拍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体会民间艺术的特色。因为皮影戏(美术)本身就与戏剧(音乐)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简化故事情节,让学生同时兼顾美术和音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纯. 异质同构 视听融汇 ——音乐美术融合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1, (36):142-143.

[2] 宋利群,刘晓明.小学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整合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22):89-90

[3] 卢姝.谈中小学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式”发展[J].品位·经典, 2020, (12):149-151.

[4] 李姣.艺术的融合,美育的浸润——小学音乐与美术教育的融合[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20, (2):2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