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了解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被相关人员多次提出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需要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欣赏教学比较无趣,在学习时不愿意参与进来。其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主要是围绕理论知识的部分展开欣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比较简单、高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作用。但是长此以往,欣赏教学模式僵硬,音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消极。对此,音乐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欣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状态。
首先,音乐教师可以播放音乐的旋律,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演唱中,使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有初步的了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欣赏学习的状态中;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利,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节奏的律动中,比较常见的有身体语言。与此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利用乐器,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知识之后,通过乐器进行演奏,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最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讨论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感受,使学生的音乐思想得到发展,快速达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1]。
比如,在学习音乐《二泉映月》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掌握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上课开始时,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音乐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说出这首音乐的名字。在学生聆听完作品之后,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哼出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旋律,强化学生对这首音乐的印象。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聆听这首音乐,可以通过敲打桌子、拍手等,更加深入的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感知这首音乐。音乐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对这首音乐的旋律进行创作或者演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欣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通过对比教学增强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性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对比教学,简单的来说,主要是在展示不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分析,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更加深入,能够产生鉴赏音乐能力,且在聆听中能够找到不同音乐作品中的独特之处。比如,旋律上的不同,在节奏上的差异等等。在具体的音乐欣赏中,学生通过发现音乐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在对比中感受音乐,感知不同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对欣赏教学的兴趣。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学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音乐中形象的认识不够清晰,音乐教师要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对比音乐形象的具体方式。比如,音乐节奏、高低音等等。
通过对比教学,能够为学生的音乐演唱提供有利条件,还能够使学生感知音乐中的艺术性特点,体会音乐的感染力。此外,学生音乐欣赏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学习过程。音乐教师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包括音乐风格、音乐语言等等,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能够有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消化过程,切实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2]。
比如,在学习《洪湖水,浪打浪》和《今夜无人入睡》这两首音乐时,前者的音乐风格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需要学生重点注意二声部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做出摇船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风格;后者的音乐节奏力度较强,速度较快。这首音乐在演唱时,需要把握好速度、力度,使音乐更加丰满。音乐教师要通过多个角度分析音乐,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从而保证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不同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随着学生音乐欣赏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点越来越多,音乐知识点的难度也相应的不断增加。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在对音乐知识进行讲解时,主要是通过口头式的方式进行讲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并且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者将知识点混淆,欣赏教学效果较差。如果学生所积累的不懂的音乐知识点越来越多,就会逐渐成为音乐欣赏学习中的学困生。因此,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仅仅是通过口头的方式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图片、视频等等,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尤其是通过动态的画面,能够将音乐形象凸显出来。音乐教师要根据欣赏教学的目标,科学设计多媒体课程,丰富欣赏教学的形式。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能够使学生理解音乐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美感。经过有关学者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更容易被初中学生所接受,并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3]。
比如,在欣赏教学中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这首音乐中的情感比较丰富、深刻。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音乐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这首音乐中故事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与音乐相关的视频、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的创造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这首音乐时,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感。在学生掌握了这首音乐的感情基调之后,音乐教师可以播放这首音乐,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并且展开联想。在学习结束之后,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学习,音乐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使音乐欣赏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十分重要。对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寻求多种欣赏教学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通过欣赏教学,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在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星星.享受音乐之境,领略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71-72.
[2]赵沙沙.领略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境——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11.
[3]颜嫚婷.领略音乐之美 享受音乐之境——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J].考试周刊,2020(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