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音乐游戏是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节奏,感受音乐内涵,提高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活动[1]。在带领幼教学生参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实习时,发现,部分幼教实习生和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时,存在形式化与低效的问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游戏的外在形式、教学意图,而忽视了游戏的基本精神,活动形式较单一,活动内容选择不适宜。反观那些有效的音乐游戏活动,一般都具备这两点要素:一是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二是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一、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刻板无趣
在大的社会环境的作用下,现代家长都有着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期望,所以家长中不乏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点。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大部分都是向小学靠拢,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刻板无趣。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幼儿阶段的孩子较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孩子在玩游戏中学习,明白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式的教育。当幼儿园中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像小学教育时,就非常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幼儿也难以投入其中。所以把游戏方式融入进幼儿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知识,在玩耍中感知世界的全貌,对于幼儿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至关重要的帮助。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学内容刻板无趣是常见的现象。
(二)幼儿音乐教学观念偏差
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改善幼儿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观念,音乐教育不类似于数学等教学科目,而是一种提升幼儿人格品味的教学。幼儿园是启蒙阶段,幼儿的音乐教学不能仅仅是进行儿歌的传授,只是唱一成不变的歌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健康的思想音乐思想。很多的家长甚至是幼儿园的教师对音乐教学都存在偏差,很多的幼儿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会很多的曲目,但是却忽略了对幼儿自身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首先就需要转变家长以及教师在音乐活动教学之中的观点[1]。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内容游戏化,优化教育资源
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没有办法深入地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只能在表面上感知音乐作品。所以在运用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教师应选择一些有趣味性、情节性的音乐曲目,给音乐游戏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喜欢上探究。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幼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的规律选出最有效的音乐游戏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学习音乐游戏的需求。
幼儿音乐和幼儿游戏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获得资源的途径也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音乐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时,教师还应精确地分辨这些资源,哪些是基础的、哪些是拔高的。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幼儿心理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开展游戏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应做好调查工作,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
正确选材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根据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材。
1.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
音乐是活动之源,非常重要。幼儿总喜欢在活动时自发地哼唱,所以选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词或者幼儿较容易哼唱的乐曲,所选乐曲的乐句要清楚,节奏要明快,对比要鲜明。如大班音乐活动《熊与石头人》中,乐曲中大熊和小动物各自对应的音乐节奏明显不同,对比鲜明,趣味性强,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表现大熊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及其他小动物为不被发现而小心翼翼地跟在大熊后面、大熊一回头就变成石头人的游戏情节时应得心应手。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意愿,并使幼儿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
幼儿的经验来源于生活。音乐的情节不能过于复杂,要简单,易于理解,这样幼儿游戏时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如开展大班音乐游戏《库企企》时,单纯从音乐角度出发,幼儿难以理解,但如果教师进行二度创作,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以去城堡救公主为背景,围绕“走—过高山—念咒语—救出公主”这一主线开展活动;有的教师以寻宝为主线,通过“开火车—游泳—喊话”三个情节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选择合适的表现动作
开展音乐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游戏,所以先要让幼儿能合拍做动作。因此选材时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幼儿设计较为简单的、适合的动作[2]。如小班音乐游戏《狐狸与石头》中,扮演狐狸的幼儿只需要跟着音乐节奏做狐狸走路的动作,其他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在“狐狸”回头时,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幼儿则要躲避。选择较为简单的动作能让幼儿不必花力气想动作如何表现,将注意力放在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上。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素材,可以加大难度。
(三)歌唱教学游戏化
歌唱教学有着很高的教学意义,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扩展表达情感的途径,在歌唱中能够体会到非物质的美感。在幼儿的歌唱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准备姿势,在歌唱中掌握呼吸和换气,让那个幼儿掌握最基本的歌唱技巧等,扩展幼儿音乐教学的表现张力。幼儿歌唱有着自己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幼儿能够唱的音区都是不同的,例如3到4岁的孩子唱的音区就是从d1到b1,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来进行歌唱教学,幼儿的歌曲最好有一定的押韵在整体结构上都要简短有力,格式整齐。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得幼儿在面对情境性的教学时更加的投入和感兴趣,歌唱教学的游戏化能够让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歌唱游戏之中,在游戏表演中锻炼孩子的自信和动作协调能力。
(四)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在游戏中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开展的基础。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时,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把握音乐的节奏,然后再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它。音乐的节奏一般在音乐的前奏中就能感受到,前奏长短要适宜,不宜过长,对于较小的幼儿,可以在前奏部分配上相应的语言节奏,让幼儿更容易准确把握。
结论:音乐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性质。只有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宽松的音乐游戏环境,保障充足的音乐游戏时间,才能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游戏的角色,在音乐的熏陶下自由自在地游戏,在音乐和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翁丹枫.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5(31):1.
[2]陈莹.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游戏化之策略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261,263.
[3]魏巧丽.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2):019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