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音乐)素质测评促进核心素养教育探究
兰海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兰海婷,. 艺术(音乐)素质测评促进核心素养教育探究[J]. 当代音乐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48.
摘要:
2022年新课标对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提出新要求,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去跟进,艺术素质测评是对目标达成进行检验的显性指标。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各地以文件为指导,围绕文件纷纷制定了适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的艺术素质测评项目,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对学校可以如何落实艺术(音乐)素质测评、如何通过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艺术(音乐)素质测评;核心素养;新课标
DOI:10.12721/ccn.2023.157248
基金资助:

2022年新课标改革强调德育为先、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强化学生主体、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艺术特点,这一价值取向为学校在落实艺术素质测评方面做出了指导。     

一、学生主体说测评

核心素养的落实,其根本是在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即爱党爱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艺术(音乐)素质测评的主体,脱离了主体谈测评就会变成假大空的框框条条。因此,学校在落实艺术(音乐)素质测评中,首先应该将学生立场摆在首位。基于学生立场来思考如何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完成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在基础指标实现路径中,除了校内的多样展示平台,如新年音乐会、六一庆祝、歌唱比赛等丰富有意义的校内实践活动外,在校外学校还要多提供和创造平台让学生去展示的校外活动,例如加强与社区联系,在关键节气、节假日庆祝活动中,组织学生去展示表演,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组织学生观看歌舞剧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开展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等等。在学业指标达成方面,除了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联系各学科实现学生立体知识建构以外,还可以结合教材、教参创造性的将学生开发一些学具、成长手册等,有针对性的落实学业指标。在发展指标方面,教师可以联系各个学科教学实现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编创与活动中出现了补充完整的旋律,教师可以联合信息技术,将打谱软件带入课堂,在ipad中声画的辅助下,学生创编旋律则会事半功倍,而在探索创编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对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真实成长。

二、制度保障促测评

艺术教育根本在德育为重、教学为主、保障为先,制度保障是艺术(音乐)测评工作的先行条件。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不仅从方针、政策上做出了指导,也对具体落实的细化内容进行了阐述。我区教育局在上级文件的指导下,迅速研讨全区测评方案、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了艺术测评的具体内容和测评的具体指标,并在全区全面铺开了艺术素质的测评。在学校落实艺术素质测评方面,制度成为了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针对艺术(音乐)素质测评,每年学校都要根据当年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音乐教师职责制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艺术教育巡视检查制度、音乐教师岗位聘用制度、学校开展活动制度、音乐器材管理制度、音乐功能教室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从建立管理制度台账、管理制度人人知晓、管理制度人人遵照执行等方面去落实。

(二)管理制度跟进检查

为了避免管理制度形式化,学校管理重在落实检查与跟进。每学期两次教案备课检查,每学期一次课堂作业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功能教室、音乐器材室的卫生、使用功能教室台账、器材借还台账等方面也要做到以查促落实。在落实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教导处与分管音乐学科建设的老师应加大对音乐课堂的巡视与听课,每学期至少一次的组内研究课促进教育教学实效性。

三、队伍建设强测评

强大的艺术教育师资是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落实的重要力量。学校在落实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其中首先应做到配齐配足艺术教育工作者。2022年新课标中一项重大的改革即艺术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双减”背景下对美育的“双增”提出了新要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更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一)“请进来”邀请专家走进校园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管理能力,首先得让教师看到标杆。请专家进校园,是对老师学术提升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都在不断的更新,只有通过专家权威的培训与指导,老师们才能接触到更先进的专业知识,更合理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走出去”教师走出校园学习

教师成长不仅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更需要多看多思多用。走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对老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打开眼界才能看到比现实更远的地方,只有了解不足才能有弥补不足的动力,只有看到诗和远方才能心中有追求和梦想。因此,给老师们提供“走出去”的平台,在不同的场景中去学习才能让老师们成长的更快。

除了加强艺术教师培训以外,艺术教学也要积极的进行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利用教研组的组织平台,共同探索和研究科研课题、教育教学经验等,提升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也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去落实艺术素质测评,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来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去落实为达到较好艺术素质测评效果的日常教学工作。

四、创意活动展测评

2022年新课标中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怎样把这一要求结合艺术素质测评有效落实呢?

(一)学校创意艺术活动创平台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校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阵地,有义务提供给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平台。学校里,学校应通过艺术节展演、各类大型活动展演给学生搭建平台,艺术学科老师应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在班级音乐会、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学校外,学校应多组织社团演出或参与各类艺术节比赛、与社区联动参与社区庆祝活动展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多的舞台展现。给学生提供的展示平台多了,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才会真正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

(二)学生特长发展展才艺

“双减”背景下的“双增”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特长,从新课标来看,也是鼓励学生在艺术多样性学习上有涉猎。学生特长发展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有力回应——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学校陆续开展了各类艺术兴趣拓展社团,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艺术,在艺术的海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达成艺术素质测评的效果。在发展特长的同时,应做到多走进音乐厅、剧场等欣赏艺术,感受戏剧等方面的魅力,实现耳濡目染提高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艺术素质测评效果的达成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为基础,需要坚持学生为主体,制度为保障,队伍建设为抓手,校内外活动为熏陶去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杜宏斌 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美育功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 2022(09):57-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