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张嘉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嘉和,.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当代音乐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300.
摘要: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对于它的教学应当注重对多方位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灵活利用,这样才能够让音乐的养分和魅力真正流进学生的心田。小学音乐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对柯尔文手势资源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围绕多个主题制订、实施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依托柯尔文手势来进一步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和丰富内容,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阶段的音乐学习和综合艺术素养、良好审美情趣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柯尔文手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300
基金资助:

引言:音乐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特色的窗口性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最具艺术气息和吸引力的一门科目,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背景下彰显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优化价值。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沿用传统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没有从更多的感官路径着手来激活、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资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开发柯尔文手势所具有的多感官联动教学资源,以期能够让音乐教学体现出更强的思维和知识引导效力。

一、依托柯尔文手势开阔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柯尔文手势虽然是对音阶的一种肢体表现,但是它的执行速度却能够反映出包括节奏等在内的丰富的音乐元素。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凭借这一点,在带领学生学习、应用柯尔文手势时为他们选择具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通过感受柯尔文手势执行幅度和速度的不同来直观地了解每一个作品的风格,进而引领他们感受到音乐艺术和文化的多元性、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的教学后,从课外资源中选择《萨日朗》《月光下的凤尾竹》《瑶族舞曲》等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来作为学生锻炼柯尔文手势的素材,并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做这些手势时的速度和频率差异,进而对不同歌曲以及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差别形成初步的认识。音乐是一种温暖的艺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课内学习任务之后,将柯尔文手势在特殊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简单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所展示给残障人士的魅力和关爱,同时对音乐课程形成一种更有柔和感和亲和力的情绪认同。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的尾部时间来带领学生观看一段利用手语来教授听障学生音阶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手语和柯尔文手势之间的相同点,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也试着用学到的柯尔文手势来做一套无障碍音乐操,感受一下柯尔文手势在音乐传播方面的独特作用等。

二、借助柯尔文手势组织合唱教学

相对于单纯的唱歌来说,合唱无疑是更具表演难度但又更具音乐素养优化效果的一种音乐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很多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实现个人音乐学习档位提升的主要载体。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凭借柯尔文手势来帮助学生们解决音阶把握、节奏保持等方面的协调性问题,以可视化的手势来引导学生做到合唱演出时的整齐划一,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合唱这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参与乐趣和自我锻炼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合唱练习时跟随曲目的音阶同步做出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并可挑选 1—2 个在这一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来充当领队为其他学生做示范。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调节学生柯尔文手势的动作快慢来引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曲目的节奏,从而防止跑调、赶拍等问题的出现。

三、借助柯尔文手势组织舞蹈教学

小学生有着活泼、爱动的天性,让他们规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小学音乐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将柯尔文手势的内容转化为系统性的基础素材来设计出一系列简单的肢体律动,让学生能够一边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一边掌握、熟悉柯尔文手势,从而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牢牢记住柯尔文手势和对应的音阶,并充分体验到身脑齐动的音乐学习乐趣。在很多小学音乐教师眼中,舞蹈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其实,一定强度的舞蹈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来加深其对音乐元素的理解,而且还能够为柯尔文手势的教学应用提供又一块“用武之地”。据此,小学音乐教师不妨根据不同曲目的风格以及学生的能力、兴趣,以柯尔文手势为基础为不同的歌曲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结合之前笔者所提到的肢体律动教学来引导学生将柯尔文手势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喜爱融合到更为复杂的动作当中,从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体现出更宽广的维度。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快乐的 do re mi》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将“do”“re”“mi”三个音阶对应的柯尔文手势设计成增添了双臂节奏震颤、手指波动等元素的舞蹈动作,并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快慢来调节动作的执行速度,同时再加上一些腿、脚、头等部位的对应动作,从而编成一段风格活泼的儿童舞。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柯尔文手势教学

一如笔者之前所言,柯尔文手势是一种具有很强直观展示性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对抽象的乐理知识的准确认识。那么为了增强这一效果,小学音乐教师不妨将现代教育技术也应用于柯尔文手势教学中,依托前者在信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直观、生动、动态等优势条件,以图片、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来向学生介绍音阶和柯尔文手势的对应关系以及柯尔文手势对音阶乃至节奏等音乐元素的形象反映。比如,教师可以让一首歌曲中几段主要曲段中不同的音符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在电子白板上,而后让这些角色通过“变身”变成与之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观察“变身”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音阶和手势之间的关系;而后再让这些角色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完成对所在曲段节奏和音调的表演,带领学生观察柯尔文手势的变化顺序,从而掌握以柯尔文手势来表达、记忆歌曲音阶的方法。小学音乐教师要发挥出柯尔文手势的形象化、可视化优势,帮助学生在知识信息和自己的个人认知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认知悟性。

五、借助环境教育开展柯尔文手势教学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谓是悄无声息而又深远,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引导一个人形成牢固的信息记忆。根据这一客观事实,小学音乐教师还要在柯尔文手势教学中发挥出环境教育的功效,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合环境中融入一些体现音乐和柯尔文手势内容的元素,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良好的氛围熏陶下,从而达成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强化学生音乐和柯尔文手势学习悟性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一组体现不同音阶和对应柯尔文手势的贴图,或者在教室的杂物柜上摆放表现各种柯尔文手势的小手办,还可以利用大课间等时间播放一些引导学生记忆柯尔文手势和对应音阶组合的口诀性歌曲等。

结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多元化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重视起对本门课程综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以柯尔文手势为代表的一系列教学工具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对以上趋势和事实的认识,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依托案例分析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围绕“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以期可以对广大教师的工作优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官妮.试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1(15):85-86.

[2]李学玉.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优势分析[J].新课程,2021(09):76.

[3]徐倩.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18):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