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重要阶段,正确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能使其掌握音乐知识,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收获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打开幼儿的心灵世界,引导其从新的精神境界出发,重新洞察世界。由于幼儿思维方式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游戏化音乐活动,使音乐教学更能发挥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音乐教学缺少良好的开展目标,对音乐核心思维缺少正确认知
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制定音乐教学目标也相当关键,这会影响到目前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出于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而去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互动活动,来推行音乐教学任务的落实。但是在一些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在游戏中很难给幼儿提供科学学习指引,会影响到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音乐教学活动走偏,过于游戏化,未能将音乐知识及时传达给幼儿。
(二)部分幼儿园缺乏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
在园内开设的音乐课程,有些教师没有制定详细的规划,也会在音乐游戏互动活动中,使教学活动太过于游戏的形式化。教学过程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指引,会造成不少孩子参与了音乐学习动力的不足,也就以活动的开展效果偏低。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实施
(一)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开展要设立好目标
在幼儿园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未来学习和成长都有关键的影响,在设计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盲目性。教师在日常音乐学习教学中,要以科学为指引,这会影响到幼儿的音乐活动的开展效果,合理设立音乐学习的目标,能使音乐的互动教学活动得到有效推进。首先,教师在园内组织开展音乐学习活动,使用游戏化教学思想理念,要重点关注在音乐教学中设计目标,有目标的牵引,才能使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地推进。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核心素养教学政策,尽管在幼儿园的一些幼儿智力没有开发,还不太成熟。在当前国内音乐素质教学的大环境下,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及讲解音乐基础知识都是大型音乐课上教学重点内容。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前期,还要重点培养幼儿的兴趣。将核心素质教学当做目标,并且重点关注幼儿音乐素质培养,通过设定目标方式,让幼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在音乐学习中,幼师给幼儿设置清晰的音乐鉴赏、培养音乐学习兴趣的目标,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开展,要持续优化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包括游戏教学所使用的道具、游戏工具,在游戏活动中同步设置游戏场景等多方面内容,并做好音乐游戏活动开展时的多项准备工作。由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准备好钢琴、电子琴、音乐播放设备及游戏服装道具等。开展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当前学习兴趣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不仅意味着让幼儿认识世界,有效结合音乐活动和游戏化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显著地促使幼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因而,一体化教学在幼儿园中使用,能在园内创造和谐生愉快的氛围,而且,通过游戏工具的引入,也让幼儿摆脱了过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枯燥感,提供了有趣的游戏教学常识,人为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欢快轻松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享受到游戏互动活动带来的乐趣,游戏教学也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当前幼儿园内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变化发展,引导幼儿有更丰富的联想,给幼儿带来了深刻的记忆。
(二)注重心理疏导,创设游戏化教学与音乐活动融合的情境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在缺乏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很难区分和认识游戏中的角色,这就导致幼儿无法转化自身角色,也无法完全融入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只是单纯地“配合”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模仿同伴的做法,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使得幼儿很难对游戏产生兴趣,课堂参与度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打开幼儿的心结,并结合游戏特点与内容,让幼儿理解游戏中的人物角色特点,努力让幼儿在课程开始前充分了解与熟识游戏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扮演角色,重新塑造角色。在幼儿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过多干预幼儿,而是让幼儿沉浸在角色扮演中。如在讲授《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时,由于歌曲中刻画了大灰狼、小兔子、兔子妈妈等角色,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游戏。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合适的服装道具与头饰等,鼓励幼儿根据歌词中的内容,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与兔子妈妈等角色。由于大灰狼是反面角色,大部分幼儿比较反感,甚至害怕这个角色。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教师需要疏导,鼓励幼儿勇敢尝试这一角色,从正面引导幼儿多观察大灰狼团结、做事情有恒心等优点,让幼儿对大灰狼产生好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会对大灰狼这一角色产生新的认识,愿意尝试这一角色,并在实际扮演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注重树立健康审美情趣
成长于新时代的幼儿已能接收到更为庞杂的信息,尤其在接触各个短视频软件后,对于其中所谓的“热门歌曲”,幼儿也相对了解一些。但此类歌曲往往缺乏足够的艺术内涵,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不相符,长期接触此类音乐对其发展并无过多益处。为改善此情况,教师可在音乐活动游戏化环节中融入音乐欣赏教学,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例如可选取经典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提升审美情趣,收获健康的音乐欣赏体验。如选取《采茶扑蝶》这一福建民乐作为教学资源,福建作为茶乡,教师引导幼儿从生活体验中获取采茶的知识经验,学习采茶的动作,进行音乐创编;在扑蝶环节则可融合原地体态律动与空间体态律动,引导幼儿适度做出扑蝶的动作。幼儿在表演创编的过程中,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对中国特色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更能重塑审美观点,从而提升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分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必须以幼儿为中心,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把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最佳辅助工具,将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学,寓教于乐,合理搭配音乐课程与游戏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燕南.分析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南北桥,2019(5).
[2]黄维君.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