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尚小,此时开展游戏化活动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游戏化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和技能。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操,是学前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活动游戏化,可以让幼儿充分领略到音乐的快乐,培养音乐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一、音乐活动游戏化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活动游戏化,会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愉悦感受,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下也更能享受游戏的快乐,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避免因长时间枯燥的音乐教学导致幼儿对音乐失去好感。只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好感,才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创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和教育中。
(二)引导积极情感
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正确的音乐引导和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为幼儿将来的人生增添生活的审美情趣。由于游戏这种形式对幼儿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游戏中开展音乐活动更能得到幼儿的认同和喜爱,让幼儿得到积极的心理引导。游戏并非个体性的活动,具备一定的合作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三)提高审美品位
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音乐游戏自身具备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幼儿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更为契合,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乐感也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丰富自身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还能掌握音乐技巧和才能,也能用心灵感知音乐,加深幼儿的体会,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
音乐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能够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享受音乐利用游戏创设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音乐技能、学习音乐知识,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变为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利用游戏达成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音乐素养
教师是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际执行者,因而教师的音乐素养及其职业能力直接影响了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效果。因此,切实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及其职业能力是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先决条件。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教师需始终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技能,丰富音乐理论,借助自身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活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对游戏化音乐活动开展模式的理解,提高对该教育活动的认知,并在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幼儿打造适宜的游戏化活动氛围,重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真正放手让幼儿尝试自主参与、建构,获得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创新发展。园方可以开展音乐游戏化教育培训,为园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平台,促进园区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基础知识及专业素养,或开展游戏化音乐活动公开观摩课,使老师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一直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以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音乐
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地位,一切以幼儿视角出发,为幼儿设计轻松活跃的情境,同时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老师可以激励孩子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探索并创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三只羊》韵律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幼儿准备不同羊的装饰物以及不同节奏的音乐。首先,教师让幼儿佩戴装饰物,分别扮演小羊、大羊、老羊。其次,教师可选择相对轻快的音乐为幼儿播放,并引导幼儿思考在该背景音乐下,是谁来到我们面前,使幼儿建立起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在轻快的音乐节奏影响下,幼儿很快能够分辨出这应该是小羊。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个人的身份,设计小羊、大羊、老羊的走路、行事方式,从而更加提升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编创能力、律动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音乐活动生活化,主题符合幼儿兴趣
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前,首先要全面了解班级幼儿,了解幼儿当前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相应的小游戏,符合幼儿天生的习性,让他们在快乐里完成音乐的学习,体会音乐特有的吸引力。幼儿音乐教师要更加在意把孩子放在主导的地位,把孩子现实的情况和需要作为音乐活动游戏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小班孩子对音乐理解的能力很低,对音乐审美也处于萌芽阶段,对游戏活动也没办法提出明确的意见,因此在设计游戏时要尽量简单,让幼儿能够参与其中,根据孩子目前的水平、理解的能力等来安排设置游戏的内容,设置孩子比较容易理解的音乐内容和游戏。中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欣赏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的目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要注意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造愉悦的体验,并且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更加关注幼儿歌唱的技巧和演唱的技能,培养幼儿能够创造性表达。另外,音乐游戏要生活化,结合幼儿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进行设置,让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更加贴合幼儿实际,从而吸引幼儿。
比如,学习《粉刷匠》时,幼儿音乐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回想见过的粉刷匠刷墙的样子,在聆听和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还可以用一些小刷子和无毒颜料,让幼儿在“纸墙”上进行粉刷的动作,一边模拟一边演唱,幼儿不仅对歌词的理解更为透彻,而且对自身生活经验进行了验证,使音乐活动环节在游戏过程中得以落实,幼儿在此环节中收获了更多生活体验。再如,学习《拔萝卜》这首歌,有些幼儿没有拔萝卜的经验,甚至没有见过生萝卜,这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器给幼儿展示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萝卜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地里又是怎么长的,在给他们看一些拔萝卜的视频,让幼儿对生活常识更加了解,也会想要体验生活。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道具,比如,种在花盆里面的小萝卜,让幼儿试着将萝卜拔出来,如果拔不动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理解为什么歌词中会说“拔不动”,从而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一些生活常识,增长生活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游戏化,音乐活动生活化、具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也能实现幼儿自身创造性思维与情绪感知能力的有效发展。幼儿园老师要活跃音乐游戏的气氛,做好引导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合理安排游戏形式,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丰富游戏体验,在过程中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让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发挥其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全身感官体验和感受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林振蓉.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2(10).
[2]杨丽.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问题探讨[J].南北桥,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