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张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琦,.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当代音乐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391.
摘要:
素质教育下,初中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提高文化课程教学质量,还需注重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做到综合发展。声势律动是现在比较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可以降低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深入思考,采取不同措施,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强音乐教学效果。故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索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运用
DOI:10.12721/ccn.2024.157391
基金资助:

引言:

近些年,教育部对初中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音乐作为学生树立健康审美意识的重要教学科目,如何落实学科育人任务,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声势律动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并且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基于此,教师应加强重视,建立起新型音乐课堂,从而让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满足现代化育人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想要把声势律动同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深度融合,需要转变之前的教育思路。加强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转变之前的学习观念。由于音乐教学属于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声势律动应用方式虽然难度不高,但学生还是会存在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1]。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利用他们喜欢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想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好声势律动与音乐教学的结合点。这种模式下,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全面了解这种教育方式。

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设计为例,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经过学习,认识到歌曲中存在的弱起节奏,感悟电声乐器在通俗歌曲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顽强拼搏精神等[2]。教师能以为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寻找对应的声势律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简单介绍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唱,视频中的动作,从而活跃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对音阶、节奏的辨识力度。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应用方式,提高鉴赏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认知,并且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局限性过高,也不利于声势律动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创新应用方式,借助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住音乐学习的基本流程,还能让他们通过动作,加深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散发自身的音乐思维,确保声势律动应用效果。因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性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继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提高学科素养。

以《洪湖水,浪打浪》教学为例,因为这首歌是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故事背景,创作的一首红色歌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情感,并侧重于让学生通过歌词鉴赏、节奏等,精准把握住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将声势律动,运用到歌词讲解环节,把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撒网的动作,比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思考不同节奏时,动作的变化情况[3]。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整理出教材中的乐谱,由他们自主鉴赏,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表述音乐鉴赏观点,对歌词中出现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论证,寻找出情绪变化的规律。这既能让学生与音乐教材情感形成共鸣,还能让学生在利用动作进行合作探究时,深层次感悟到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做到多方面强化学生鉴赏能力,引导他们塑造出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二者的融合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设计教学活动,领悟歌曲情感

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并且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为学生设计出对应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新的体会,从而做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将声势律动积极融入该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借助这种应用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教师观察到声势律动应用的不足与缺陷,方便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选择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为声势律动的融合,开辟出新途径。

以《踏雪寻梅》教学为例,需要学生完整演唱不同声部的旋律,并做好二声部和谐演唱,掌握休止符的演唱技巧与力度。教师在讲解完其中静谧的安静氛围后,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出对应的舞蹈,表述教材中体现的教学情感[4]。教师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组织舞蹈歌唱比赛,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另外,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设计的舞蹈动作,做好节奏训练。切实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到其中的喜爱之情。最后,教师还需做好反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声势律动时示范正确的姿势。从而科学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完善课堂结构。

四、结束语

由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全面运用声势律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需要转变之前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流程。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特征,探索声势律动运用的着力点,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出完整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形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教育举措,才能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促使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声势律动让初中音乐课堂焕发生机[J].黑河教育,2022(08):65-66.

[2]杜一琳.运用声势律动优化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107-109.

[3]蔡小月.探析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10):80-81.

[4]曾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及开展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06):88-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