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
张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洋,. 论绘画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J]. 当代音乐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409.
摘要:
绘画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符合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符合学生音乐成长的需要。教师根据绘画和音乐之间的互补点进行教学设计,使绘画和音乐和谐结合,激活音乐课堂形象的感染力,使学生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大幅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绘画融入活化
DOI:10.12721/ccn.2024.157409
基金资助:

在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听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容易造成音乐课堂形象感染力不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把绘画元素融入音乐课堂,通过绘画创设教学情境,创造音乐形象,设计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与美术融为一体,达到活跃教学氛围、挖掘学生潜能、全面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以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音乐兴趣

视觉和听觉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在一定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有效利用绘画艺术,,让学生从声音、图画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课堂教学开始后,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热情,教师利用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画或者亲自把歌曲的意境画出来,从视觉上给学生带去刺激,使学生被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所吸引,积极投入到音乐作品的学习中,实现课堂学习有序推进。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水族馆》时,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一个是柔美的水草,一个是欢乐的小鱼,整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愉悦。为使音乐形象更加突出,唤起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水族馆中有什么呢?学生想完之后,展示一幅学生绘画作品,让学生看到除了鱼儿之外,还有数不清的、色彩艳丽的水草、珊瑚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水族馆,较准确把握音乐形象。接着教师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初步感知音乐旋律。随后师生分段欣赏音乐,在欣赏缓慢轻柔的音乐时,教师利用竖形曲线表现水草的姿态,到节奏密集紧凑的旋律时,画上一只小鱼吐着一串连续的大泡泡,学生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学习音乐的兴趣高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不仅听到音乐,还看到跳动的音符在画面上呈现,学习兴致浓烈,课堂教学顺畅展开。

教师利用绘画艺术成功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学生通过绘画作品欣赏,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特别是通过教师的即兴绘画,用图形画出音乐旋律,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音乐,这对学生音乐学习认知成长有不少积极影响。

二、以画创造形象,启动学生音乐想象

音乐作品中有许多丰富的音乐形象,小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学唱很难对音乐形象有一个系统的领悟。因此,教师介入绘画艺术,让学生边听边画,实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在绘画创造中,学生打开想象,尽情创作,对音乐旋律、内涵有更深层次的感知。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为学生更好学习音乐提供重要契机,使学生通过画面和音乐产生情感共鸣。

歌曲《十二生肖歌》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歌曲基本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学唱歌曲,感受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课堂教学展开后,师生一起通过听、念、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完成对歌曲的基本处理,接着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这首歌曲时,把预先准备好的六个生肖画贴到黑板上,让学生依据歌词顺序补充画中少的生肖,小学生年龄小,绘画能力有限,只让学生补充简单的生肖形象,比如猪、兔、小猴等。学生边听着音乐,边画出生肖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就不自觉地唱起来:"兔儿跳得快,兔儿跳得快。"还有的学生唱出:"鸡唱天下白,鸡唱天下白。"这就开启学生音乐想象,音画完美结合,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为歌词配画,引导学生用绘画将音乐的形象直观的展示在画板上,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十二生肖的形象,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想象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情绪,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发展。

三、以画设计游戏,强化学生音乐认知

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陶冶其情操。音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学科,绘画艺术介入音乐课堂,给课堂教学创新带来活力,教师以绘画为基础,设计多样歌配画游戏,游戏形式新颖,激趣点更为丰富,学生在游戏参与和体验中,对音乐感悟更加深刻,自身音乐认知逐渐得到强化。

小学生具有爱动、爱唱、爱画的特点。歌曲《小儿垂钓》是一首非常具有生活趣味的歌曲,也是一首唐诗。学唱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有节奏的念这首歌曲,学生基本记住歌词,能诵读后,播放这首歌的范唱,让学生唱好三拍子的声势旋律。随后,教师不再让学生反复学唱歌曲,而是以绘画为本,设计"画"歌曲的游戏,首先根据每句歌曲音调高低画出音的起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接着让学生进行添画游戏,把提前准备好的歌曲场景的一部分,贴到黑板上,让学生画出小儿"怕得鱼惊不应人”的神情,由此体会出唱这句歌词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

四、绘画日记,让音乐促进成长

绘画日记是绘画与语文相交融的表现形式,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教学的张力。如教学第八单元"隆咚锵"时, 正值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渲染节日气氛,创设出"过新年,喜洋洋,敲锣打鼓鞭炮响。扭秧歌,堆雪人,红红火火中国年"这样的节日情境。在单元教学后,创设了“绘画日记"主题探究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将本单元学习的音乐《隆咚锵》《堆雪人》及唢呐独奏《秧歌调》等,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串联起来,通过播放动画音频的方式,鼓励学生们以歌曲为背景、以歌曲为原材料,画一幅交织着音乐与图画、情感与色彩的绘画日记,并把它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让动听的节日音乐寄托在这饱含深情的绘画日记中。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就连平时那些好动的学生,也非常认真地创作着自己的绘画日记,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才思泉涌,忙得不亦说乎。这样的探究活动,既营造了活脱脱的生活情境,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学生们音乐创造的热情,同时又延伸了音乐教学的广度,促进了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画里有“声”,画里有美的教学初衷。

结语

绘画与音乐的融合,尤其是游戏的激励效果,对学生音乐学习助力作用最为明显,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观照多种因素,达成歌入画境的实效。

绘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与素质教育提倡学科融合的理念相一致,在形象性、生动性的感染下,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鲜活音乐认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的特征,还进一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群.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196-198.

[2]钟颖.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208-210.

[3]蒋沅君.探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31):116-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