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孙雅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雅静,.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 当代音乐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摘要: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一般表现为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审美价值观的塑造,而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让小学生们充分掌握音乐知识,唱好音乐作品,这样并不能减轻小学生音乐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因此,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减负的重要目标一定要落实。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学活动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基金资助:

前言

目前教学越来越强调减负,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减轻小学生音乐学习压力,作业完成负担,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保证小学生音乐学习素养,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更能凸显该教学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音乐教学。

一、小学音乐中双减的概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实施“以德树人”为基本任务,按照其基本目的和要求,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首先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渗透到教学中去。其次,在“双减”的背景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然后,在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思想上的调整时,不仅要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而且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和方法的运用。同时,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感知和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学习效率。

二、双减下小学音乐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音乐课堂

要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轻松的学习体验。所以小学音乐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刻领会“双减”的实质,把“双减”政策贯彻到音乐教室里,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里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老师要清楚地知道,音乐的教学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的发音标准、唱得好,而是要注意教学不要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心理压力,要让他们在享受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优雅和魅力。

2、音乐课堂创建以德育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积极创建“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讲堂”,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重要资源,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师的课堂中。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同学进行趣味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引导。

3、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眼界

“双减”虽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这并不是要降低他们的知识量,而是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充实和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查找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扩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具现代感,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学习音乐,然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强化对乐感的掌握,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气息是表达音乐情绪的重要载体,它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够提升音乐作品的整体美感,还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加充满生机,进而推动音乐动作与情感的协调统一。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方面,仅仅注重对他们的动作、表情进行指导,却忽视了对他们呼吸的能力进行训练,这不仅造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偏差,也很难让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是目前音乐表现力培养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实质上来说,音乐是一种表现情绪的艺术,尽管音乐中所流露出的情绪信息比较夸张、强烈,但并未脱离真实情绪,因此,气息在表现音乐内涵的过程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中表达情绪的运用有很多相通之处,气息与音乐表现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以这一点为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时候,应该强化指导学生对音乐气息的掌握,以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特定的情感和内涵为依据,引导学生将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气息语言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既可以让音乐映像变得更加灵活、饱满,又可以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可以积极地将双减的目标付诸实施。

5、合理布置音乐作业

要达到“双减”的目标,就必须对课堂上的作业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完作业的同时,巩固已学到的知识。音乐老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可以与其他老师一起探讨作业安排的内容和期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能掌握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一举两得。这就要求老师们各抒己见,并对作业进行合理的安排提出看法,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巩固课堂上的知识。

比如:老师讲《卖报歌》的时候,老师会向同学们讲解《卖报歌》的诞生背景和基本的合唱要求,再按照歌曲的内容给他们安排一些作业。例如,让学生在此歌曲中找出一段要学习的歌曲(录像),自学一小段后就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为下一节课的合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能更好的了解这首歌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老师安排开放式的音乐作业,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复习和学习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6、积极丰富课外活动形式

通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营造良好的合作、理解和友好的气氛。就乐器的学习而言,初学器乐的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器乐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了最后,他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放弃,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形式去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也要积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音乐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义不容辞的职责。

结语

总之,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遵守“双减”的原则,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而且要教授他们大量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巧,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教师要把音乐的知识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在传授完音乐后,再通过布置合理有趣的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笑.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82-84.

[2]翁丽.“双减”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提质”策略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22(02):60-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