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音乐是一种用节奏、节拍、和声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个体形成更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中学阶段进行音乐教育,必须要以审美为中心,使个体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教师在将审美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情感塑造,与音乐产生正向的共鸣。音乐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一、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一般是指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这一艺术形式通常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是人文,二是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再者,相较而言,欣赏风景是一种被动的提升,而接受审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观,通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地为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这样一个启蒙时期,对于人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中学生接受了正确的审美教育,将对其今后的学业、人生产生积极地影响,并具有持久的、潜在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均已正常开设音乐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力量,中学音乐老师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教师适时而有效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身心得到升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制约,使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音乐的关注,仅仅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当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过分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严重制约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中,老师没有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导致在课堂上仅仅注重某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就会制约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针对性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中学开展音乐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心智,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审美教育的在我国的广泛推广,使学校和学生更多的认识到了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所以,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从音乐的根本目标出发,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2.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中学生处于好奇心很强的时候,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所以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种特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比如: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展现自己,对于乐于表现自我的学生群体,这些实践活动相比于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参与,可以增加师生友谊和促进班级关系,营造一个更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3.创新教学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通常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两大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法,积极创新,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老师可以将古典与现代的经典歌曲相融合,尽量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欣赏到各种优秀的乐曲,在培养他们的情操和增长见识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从而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老师在音乐鉴赏过后要多与同学交流,多探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在技能教学方面,教师要按照学生目前掌握的音乐知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再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们现场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4.提升想象能力,获得审美素养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极限的,而想象力则可以将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人类的进步。至于想象能力,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审美层面上对个体想象能力的提升起到双向作用。在这一点上,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中学阶段的个体和想象力是丰富而多样的,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合理地发挥想象力,在这种想象的引导下,感受音乐的美感。
比如,在《沃尔塔瓦河》课上,学生们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象着两条小溪从寒风呼啸的森林中流过,汇合在一起,变成了沃尔塔瓦河,奔流而去。它流过树林,流过猎户的号角,流过丰收的田地。乡间喜气洋洋的喜气洋洋的喜气洋洋的声音传到了对岸。月光下,精灵们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唱着迷人的歌谣。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老师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会讲诉到其中具体故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联想到相关的场景。这种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找到想象的切入点,在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注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与同龄人一起讨论,了解别人对这段音乐的理解,以游戏的方式展现,更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加深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导入的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在老师精心营造的音乐环境中,让他们体会到各种音乐的风格与特征,领悟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感,净化他们的灵魂,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秋艳.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000(006):158-159.
[2]王耔瑄.让心灵与美共栖——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9,037(005):214.
[3]陈金芳.让心灵与美共栖——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8):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