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基层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障,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先进模范典型,是带动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立足于“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坚持为党育人的原则,培养出优秀学生党员,既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是为未来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普遍性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员发展、活动开展和管理教育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等方面不断提高,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但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支部的创新性发展,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在入党动机方面,逐渐趋向功利化。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会有部分学生在提交入党申请的时候,存在或多或少的功利心。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学生党员能够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定不移的向党组织靠拢的必要保证,但由于入党动机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隐蔽想法,党组织在对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进行考察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当这部分因个人私心而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因无法被甄别而最终入党,就会产生不良影响,让部分优秀的同学因对党组织产生误解而不愿意申请入党。
(二)在党员发展方面,多以成绩为标准。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因此,在学生党员发展时,要将思想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作为等表现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才能保证在今后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但目前,考虑到学生的主要活动为学习,相较于思想觉悟、理想信念、担当作为等无法用数字概括的标准,学习成绩是一个更能直观体现学生基本情况的标准,因为无可避免的在党员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多以成绩为标准的情况,更有部分学生党支部出现了唯成绩论的现象。
(三)在党支部建设方面,缺乏创新性举措。
在支部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延续传统,在工作形式、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鲜有探索创新,而当前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传统的支部建设模式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1.支部工作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目前高校学生支部工作模式还是以会议、集中学习等为主,采用一人站讲台,其余人听讲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2.支部活动形式固定,缺乏特色亮点。高校学生支部活动是支部建设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推动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目前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单一且固定,主要以全体党员大会的形式开展党员发展和转正事宜、学习文件等,内容固化单调,让学生党员的参与感不强,积极性不高。更无法让学生党员在支部活动中得到锻炼。
3.支部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新引力。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大部分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上级印发文件精神、重要会议精神、主要领导人讲话精神、先进典型事迹学习等。除此之外,较少开展与学生党员专业课程、日常生活、思想动态相关的实践类活动,导致学生党员听讲多、讲话少,学习多、动手少的局面,从而形成了支部活动吸引力不足、参与感不强的情况。
(四)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多采用参照上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内制度,未结合支部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建制度。这样也就造成了对于支部工作的形式、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存在过于笼统化的现象,在制度上缺乏了具有支部特点的指导方针。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举措
面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普遍性问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学科设计、校园生活、性格特色和思想动态等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应对措施,激发学生党员的热情,提高参与度,真正起到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和党性的作用。
(一)强化思政教育工作,严格考察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作为入党申请人的重要考察点,是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严格考察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入口关是高校学生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严格遵守党员发展流程,从“团组织推优”、“群众民主评议”、“培养人谈话” 到“支部大会表决”,严格筛选,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拒之门外。二是号召品学兼优、思想正确的学生加入党组织,主动引导综合素质优秀、思想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的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传播正确前进的价值观,引导群众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严守党员发展标准,摒弃唯成绩论。
针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存在的党员发展唯成绩论的现象,制定了学生党员发展要求,明文规定在学生党员发展中要强调入党动机,严格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不得唯成绩论。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理想信念。一是落实好课堂思政的要求,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国际形势,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三是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教育,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从所看所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导学生常怀初心,坚定使命。
(三)立足学生支部实际,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支部存在的在工作形式、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的缺乏创新的现状,要立足于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摸索出适合学生党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支部工作法。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结合是一个有效的创新密码,强调网络思维,打通线上教育、宣传、管理通道。一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关注和阅读,或者线上调查问卷的发放等,及时了解高校学生的关注重点及兴趣所在,将兴趣融入党建,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学习,突破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界限,避免党员教育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冲突。三是创建高校党建抖音号、公众号、微信群等,利用学生党员们感兴趣的方式增加互动和学习,通过发布实时更新的国内动态与国际形势等要闻,拓展党建信息覆盖范围,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四是开设线上热评平台,给予学生党员参与时事讨论,展现自我的平台,打破一人站讲台,其余人嘴紧闭的情况。还可以邀请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其中,与学生党员们展开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热情。
(四)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提高支部建设水平。
党的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和运行规范,是指导基层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结合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和学习实际,以党章为指导,打造完善具有组织特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监督等机制,旨在用制度规范支部工作,强化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闻.《新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党建研究.2021(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