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创新
余丽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丽萍,.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创新[J]. 中国教育学报,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摘要:
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的学习,不仅需要增强其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深、教师综合素养低、课程缺乏逻辑性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因此,本文根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情景式”教学、适当加强历史拓展、提升课程逻辑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核心素养;课程逻辑性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基金资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主动性作用的重视,在课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相关领导人需要对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讨,组织会议让全校教师进行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全校营造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本文的研究是在现实背景下开展的,具有较强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一、新课标理念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书本中的知识点比较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之前都有所增加,加上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照本宣科”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也是教育政策转变的必然结果,符合新时代新课标的最新要求,能够推动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输入更加全面、优质的人才[1]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低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施行,虽然一些教育工作者调整了教学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灌输性教学”“题海战术”“照本宣科”的教学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2]。很多高中历史老师依旧还是全部依靠书本,把可能考试的内容以及模板给到学生去背,没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也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交流。加上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比较活跃的,如果在高中阶段没有充分把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掘出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应试教育影响深,素质教育缺乏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其影响深远,当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含有很重的应试教育思想。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考试,课堂上只针对考试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讲解,不纳入考试范围内的内容教师基本都是忽略的态度,除开教师课堂讲解,剩下的时间要求学生背诵和刷题,形成对考试做题的模板。事实上,历史科目的学习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做支撑,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死记硬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降低学生在历史科目上的学习兴趣[3]。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导致学生在课程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局限课本,教师综合素养低

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对课本的依赖性很强,学生知识的来源大部分也都是依靠课本,但是历史这门课程本身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国内、国外的历史背景都需要考虑,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几本纸质的书上,会误导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不利于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很多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照本宣科”,认为只要背诵和大量做题就能学好历史,缺乏创新教学的专业化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误导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和学习[4]

(四)课程缺乏逻辑性,教学效率低

高中历史不仅在内容上涵盖了多样化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而且在形式上注重国内外同一时期历史背景的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在全局的视野下加强对历史科目的学习。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按照课本的章节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单元的整体目标进行整体化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缺乏逻辑性,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历史归纳总结和运用能力的提升,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重理论轻实践,历史教学与实践脱节

重理论轻实践也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难题之一。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以理论课的教授为主,主要是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完全就按照课本如何书写、教师就如何讲解的模式进行授课,没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停留在课本上,无法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缺乏运用历史知识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的能力,无法学以致用。而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背诵和刷题上,很少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历史课堂死板又无趣,影响了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5]

三、新课标理念下促进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在课堂学习上由于疲劳很容易精力不集中,如果历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枯燥的方式开展小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历史科目上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小组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们彼此带动学习,在整个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6]。同时,自媒体教学如今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趣味性的方式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位的时候,师可以开展小组竞赛,将学生随机的分为两组,并且每一组设定出队名。一组说出战争的名字,另一组对战争发生的时间、涉及国家和国内国外背景进行描述,然后两组交换,分别进行问与答,老师根据两组的表现给予评分。通过这种分小组竞赛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还能够增强学生呢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利用自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历史事件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不仅让课程变得更具趣味性,还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感。视频可以将战争的残酷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作战人物的艰辛,引导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转变教学理念,开展“情境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挑战,更好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再将升学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利用自媒体技术、手工艺术布置等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加强对历史科目的学习[7]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室的前面摆放一些与工业革命,航路等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与思考,将学生的思绪拉到特定的场景中。然后教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的全面了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做好历史积累。

(三)适当加强历史拓展,丰富学生历史知识

历史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要有效的拓展,丰富学生的历史资源积累。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将眼光局限于课本,在课堂上对单元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让学生能够从全方位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8]。同时,需要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鼓励学生每周去课外读书馆阅读2个小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丰富学生的历史储备,提高历史核心素养[9]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对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让学生首先搭建一个框架体系;其次,在课外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比如《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积累,还能够让高中学生在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自由化的阅读来释放压力。

(四)提升课程逻辑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丰富,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可能在不同的课本,不同的单元上都有涉及,知识点比较零散。因此,教师在设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每一个主题需要首先进行整体框架的讲解,帮助学生搭建历史的整体知识体系,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在将零散的知识点填进去,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历史知识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站在全局化的高度进行历史的学习[10]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帮助学生画出我国古代思想演变的整体框架图,每一种思想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罗列出来,人物对应的朝代详细标准,因为经济、政治的发展也与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将整体框架弄清楚之后,再将每一种小的思想融入大环境中去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效果事半功倍。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运用

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实用性。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历史就只是一门考试科目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大作用,这会使学生学习历史时的状态非常被动,没有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应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这一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近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受科学发展的魅力,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变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在线教育模式的出现就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只有将历史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

四、总结

新课标理念的提出,是对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标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用全局化的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教师需要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历史知识拓展,提升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热情,发挥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 石松.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 家用电脑世界(电子版), 2021(000-002).

[2] 张彦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 考试周刊, 2020(13):2.

[3] 石玉英.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34):2.

[4] 韦忠帅, 蒙玉兰.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7):2.

[5] 杨倩茹.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西南大学, 2020.

[6] 刘春梅.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J]. 好日子, 2021(7):1.

[7] 杨善娟.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2):1.

[8] 周星.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2):2.

[9] 史成, 陈海涛. 借助历史故事 打造温度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10):3.

[10] 吴迪. 浅论趣味性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J]. 成长, 2021(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