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功,影响着学生未来数学的发展。为此,在小学初级学习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需合理把握,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之中。然而,就目前小学教学来看,不少教师未重视低学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造成学生早期数学基础不扎实,因此本文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探究了有效可行的方法,以期为该领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一、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我们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是进行实际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做题准确率,要求学生直接写得数的问题,也要进行笔算,在这种要求之下,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减弱,而教师又不注重口算教学,让学生口算能力萎缩。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口算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直接跳过口算教学的这一环节。学生在计算时直接采用程序复杂的笔算,既耽误时间,又让计算能力越发薄弱。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口算练习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计算方面,我们应该向学生强调能口算就不笔算的计算习惯,虽然在计算初期会导致学生的准确率降低,但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能够为学生节省一部分算时间,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我们应该在任何计算教学的工作当中,都强调口算训练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比如说从一年级认数和计算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养成口算的良好习惯,从左开始算得出结果之后,再从右开始算,进行重复性检查,两次结果相等则本次口算正确,其次,要求学生对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进行背诵记忆,可以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在三秒内得出结果,对于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进行训练,除此之外,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表等等,不同的计算规律,也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我们需要通过不同难度口算训练的变化,让学生掌握快速正确口算的技巧,在提高学生计算准确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我们也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口算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游戏性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巧用生活教学情境,培养计算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之数学知识主要涉及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图形等学习内容,对于小学低学段学生而言,数理知识是十分抽象难懂的。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传统的“说教”灌输式,对他们不奏效,难以调动其兴趣,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发挥,阻碍了他们计算能力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巧用生活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化解小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导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案例,将抽象繁琐知识以直观形式展现,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例如:以“1-5的认识”一课为例,虽然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概念有了接触,但要让他们准确地运用数学符合将数字表示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孩子们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笔者为他们精心准备了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图片,在每张图中都体现了数量关系的物体,像2颗糖、1朵花、4只小狗等,以直观生活实物为媒质,向孩子们传递和渗透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学生掌握运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思想方法。同样在“加法”的教学中,笔者导入若干张图,如第一张图中的2只猫,乙图中有3只狗,如何用加法计算出两张图中动物之和,这符合小学低学段孩子的学习需求,对他们计算兴趣的培养有显著的效果。
三、重视计算错题分析,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欠缺,他们在计算时常常“卡壳”,造成在练习计算题时出现一些计算错误,甚至是反复犯错,部分教师碰到该情况容易失去耐心,以呵斥和抄写方式来纠错,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但是这些惩罚式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基于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耐心地引导,并探究出现错误的根源,以此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不少孩子在计算减法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的孩子因为对于计算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靠,总是出现错误。笔者开展练习时了解学生有无这类问题,如果存在,笔者细致询问孩子们的计算列式过程,并探究产生错误缘由,有孩子碰到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时不知如何处理,针对这些原因,笔者不但重新讲解了减法规则,并引导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应用大点的标记,以避免忘记破十法。通过协同学生共同解决错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孩子们的运算思维,提升了教学成效,提升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计算是小学低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计算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更是关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纪曙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
[2]陈碧娜.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