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王启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启坤 ,.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摘要: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在新课程标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课题,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弱化、准确率低下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研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其对计算的重视,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低年级;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基金资助:

在小学阶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课题,同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找到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要在各种形式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透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计算规律和经验,转变学习态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鉴于此,本文从帮助学生培养估算能力、传授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常规化训练等方面论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奠定后续的学习基础,这就使得基础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计算能力作为贯穿数学课堂的重要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计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长期的计算训练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与此同时,计算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它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关键。计算能力高的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思维较为敏捷、灵活,数学素养也较高。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也是决定其智力发展的关键。小学是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时期,也是学生提升计算能力至关重要的阶段,教师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固定的时间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顺利实现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计算知识更感兴趣,教师要找到日常生活与数学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生活情境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首先,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这是数学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学生不仅要按照顺序准确背诵,而且打乱顺序后必须准确无误,从而为接下来的计算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分析以下问题:假如利用50元班费购买5把扫帚,单价为7元;6条毛巾,单价为2元,最后还剩多少钱?利用乘法口诀,学生能快速得出答案,并计算出最后剩余3元。这样可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明确需要解答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侧面展开思考,给予学生发扬自身特长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一来,就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典型的生活案例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计算挑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和分析,提高数学课程的价值,推动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推理判断。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不仅要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到数学计算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实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的题目:19+9=,引导学生把19看作20,把9看作10,从而得出20+10=30,因此估算出这道题目的最终答案会小于30。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会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完成计算训练。同时,教师可以在较为典型的坐船问题中帮助学生树立估算意识,如每条船最多可以乘坐5人,目前一共有36人,7条船是否够用?为了让学生的计算速度更快,教师可以详细地为学生介绍“去尾法”和“进一法”,让学生能够调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估算,排除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完成计算验证。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在遇到两位数除一位数时树立试商的意识,从而更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增强常规性训练

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计算作为一项常规的数学活动,并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练习”时,由于每个内容都离不开计算,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计算练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上课前的10分钟带领学生坚持做一定量的口算训练,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布置数量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真正做到快速、准确、熟练、脱口而出。长期坚持训练就能有效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归纳计算题的相关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家长加入对学生的督促队伍中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训练,及时归纳总结错题,养成反复做、反复改、主动总结、不断提升的好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做题心得,打开学生的计算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只要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可以在其日常的测验和考试活动中看到进步,从而帮助其克服对计算学习的抵触心理,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并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强化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推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活动取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细微的地方着手,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组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并在坚持不懈地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教学活动更好地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晓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20(4):173.

[2]孙培芝.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11):290.

[3]王丽梅.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速读(下旬),2020(6):234.

[4]杨大林.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读天下(综合),2020(3):1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