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kan12@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期刊菜单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45 浏览:645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675
摘要:
探讨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思路。方法 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小肌肉的基础操作能力、双手配合运用、握笔写画、文具和用品操作等,30min/次,1次/日,5次/周;干预组(n=30)在常规作业治疗训练上,每节课增加10分钟本体觉训练,40min/次,1次/日,5次/周。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儿心量表和FMFM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评分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儿心量表评分和FMFM评分分别为(27.60±6.76)、(68.91±6.78),均高于对照组(23.98±6.88)、(64.46±7.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且相较于单纯运用作业疗法效果更显著。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效果研究 下载:52 浏览:666
摘要:
探讨白噪音及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取北京某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即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体位安抚,联合组给予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联合干预。在更换造口袋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1min、操作结束后1min使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肠造口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结果 观察组患儿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后1min、操作结束后1min的PIPP—R疼痛评分、患儿啼哭时长及发生痛苦面容时长均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患儿在更换造口袋时所引起的操作性疼痛,并减少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有效避免因患儿哭闹而增加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时的困难,并降低因患儿哭闹而导致的肠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价值 下载:52 浏览:589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85 浏览:1427
摘要:
研究在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当中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GRAs)、结核杆菌抗体检测(TB-A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6例高度疑似结核病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作为样本行IGRAs和TB-Ab检测。结果:在参与本次研究的96例儿童患者当中,确诊为肺结核、肺外结核的患者分别有56例(58.33%)、29例(30.21%)。IGRAs检测确诊人数是83例,确诊率是89.25%;TB-Ab检测结果当中,确诊人数是78例,确诊率是83.8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确诊人数是85例,确诊率是91.40%。在56例肺结核患者当中,IGRAs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5例,确诊率是98.21%;在29例肺外结核患者当中,IGRAs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28例,确诊率是96.55%。结论:IGRAs对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率高,与TB-Ab联用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临床上儿童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的集束化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58 浏览:571
摘要:
探究集束化护理在PICU机械呼吸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患儿。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的30例呼吸患儿在使用PICU机械辅助情况下搭配集束护理;而对照组的30例呼吸患儿使用PICU机械辅助,只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气血的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提下,实验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长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的气血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采取集束化护理临床效果表现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FOCUS-PDCA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617
摘要:
评估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运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儿科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分别80例,将其定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FOCUS-PDCA活动,评价组间静脉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静脉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统计非计划拔管率,即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3)利用自制量表,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穿刺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管道护理、应急事件解决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依据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实施评估,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风险、提升患儿及家属维护穿刺依从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FOCUS-PDCA活动的应用,既能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拔管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与家属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10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下载:43 浏览:616
摘要:
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102例BM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数据。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00。临床特征: 发 热98例(96.1%),颅内高压症状67例(65.7%), 惊 厥 40例(39.2%), 意 识 障 碍30例(29.4%),脑膜刺激征 27 例(26.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包括肺炎链球菌 8例,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斯坦利沙门菌1例。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5%(26/102),包括肺炎链球菌12例,大肠埃希菌9例,无乳链球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所有病例中有 12 例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其中 6 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无乳链球菌。结论 研究表明本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BM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颅内高压表现及惊厥。肺炎链球菌是BM的主要病原体。
PDCA循环护理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48 浏览:644
1例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支气管镜诊治护理分析 下载:51 浏览:584
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下载:47 浏览:584
摘要:
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行肢残矫形手术围术期过程中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经验进行总结探究。方法 精选2例本院近期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调研对象,2例患儿均接受了选择性脊神经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对2例患儿手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围术期护理期间,2例患儿以及家属均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应护理操作,通过对2例患儿行术前康复训练、术后功能性锻炼、针对性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患儿术后恢复期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 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手术治疗后的围术期阶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和指导工作,其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针对、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干预后,获得良好的护理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恢复状态良好。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下载:42 浏览:625
摘要:
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MIST)进行治疗,予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组予以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参照组则接受经鼻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SaO2、P/F、FiO2)、时间指标(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肺炎、气胸)。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显示为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于参照组均较好,互相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都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实施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在儿童突发性聋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55 浏览:578
10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下载:53 浏览:639
摘要:
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102例BM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数据。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00。临床特征: 发 热98例(96.1%),颅内高压症状67例(65.7%), 惊 厥 40例(39.2%), 意 识 障 碍30例(29.4%),脑膜刺激征 27 例(26.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包括肺炎链球菌 8例,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斯坦利沙门菌1例。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5%(26/102),包括肺炎链球菌12例,大肠埃希菌9例,无乳链球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所有病例中有 12 例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其中 6 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无乳链球菌。结论 研究表明本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BM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颅内高压表现及惊厥。肺炎链球菌是BM的主要病原体。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下载:45 浏览:611
变应原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下载:56 浏览:745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1727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应用探讨 下载:142 浏览:1766
中国儿科杂志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720
访问量 :
140632
下载量 :
49623
总被引次数 :
492
影响因子 :
0.991
中国儿科杂志最新录用
学术共建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