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kan12@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期刊菜单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喂养的影响 下载:152 浏览:1846
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730
摘要:
分析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患儿病症消失时间(4.13±0.08天)明显低于一般组(5.06±0.58天),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100%)远高于一般组(60.00%),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有利于加快病症消失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分析人文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28 浏览:1820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23 浏览:1842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探索 下载:123 浏览:1740
摘要:
探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经江西省某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儿童965例病历资料。统计PICU意外伤患儿发生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并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结果 965例意外伤患儿中245例发生了胃肠功能衰竭,死亡32例,病死率13.06%。意外伤害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主要包含重度感染、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酸中毒、脓毒症,分别占37.96%、16.33%、12.24%、11.84%和8.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在6个月~1岁、血红蛋白显著下降、重度感染、低氧血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死亡危险性增加(P<0.05);而患儿性别、意外伤发生季节与病死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病死率较高,重度感染、MODS和脓毒症是其死亡的只要危险因素,需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避免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儿病死率。
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措施措施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下载:142 浏览:1346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研究进展 下载:125 浏览:1674
风险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2 浏览:1533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下载:182 浏览:1976
儿科临床实践中传染病的防治策略研究 下载:163 浏览:1745
摘要:
为了分析对比儿科临床实践中采取不同防治策略对传染病发病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组各57例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跟踪观察,观察组采取设计的新的防治策略,对照组执行原有的标准防治策略。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儿童在此期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疫苗接种和家长知情状况等。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传染病总发病率(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总发病率(22.81%),并且在疫苗接种合格率方面,观察组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占比为96.49%,对照组则为91.23%。同时,在家长知悉的情况对比中,观察组家长对于疫苗接种以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比较充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儿科临床实践中,采取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策略,并加强对儿童家长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传染。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65 浏览:1641
摘要: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入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两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例(8.3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0例(27.78%),(p<0.05);观察组无明显感染33例(91.67%),对照组无明显感染26例(72.22%),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临床指标:护理后观察组的RR、HR、PaCO2、PaO2结果更好,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8.33%),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7.7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结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早产儿临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下载:142 浏览:1746
摘要:
分析早产儿临床应用抗菌类药物对肠道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在7日内应用抗菌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早产儿患者分别于出生后第2周和第4周各采集粪便样本一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患儿粪便内菌群含量分布情况,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记录跟踪。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2周第4周肠道菌群ACE丰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早产儿患者临床治疗用药2周后拟杆菌、放线菌和厚壁菌含量均较未用药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杆菌的含量明显出现数值下降。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4周后拟杆菌、放线菌和厚壁菌含量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比均出现了明显升高,但变形杆菌含量数值出现明显下降现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早产儿患者临床治疗用药2周后梭菌、埃希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克雷伯菌均出现较低的现象,但是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含量均较高,并且组梭菌、克雷伯菌、埃希菌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对比下降趋势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4周后梭菌和克雷伯菌含量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对比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结合多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得出,对于早产儿患者在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比单独使用青霉素药物肠道菌群受影响更明显,通过我院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证明,早产儿肠道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伴随抗菌药物使用会明显降低。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下载:186 浏览:1666
摘要: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样本为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专科性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化疗期间病人,对其2023.3-12月197例PICC维护患儿的置管部位皮肤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SRI 1-3岁高达32.1%,皮肤过敏高达31%,在皮肤潮湿状况下MARSI发生率高达24.1%,潮湿环境可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86%,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结论:关于PICC置管部位MARSII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此类皮肤损伤。本研究基于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可提高血液病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下载:163 浏览:1627
摘要:
探究分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方法:本疾控中心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对16岁以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383名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383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对两组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儿童的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发病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出现16例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红肿、5例发热、1例皮肤瘙痒、6例头晕,发生率 4.17%。上述症状均比较轻微,可自行恢复。结论:流感疫苗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有较高预防效果,可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理想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方法:本疾控中心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对16岁以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383名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383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对两组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儿童的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发病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出现16例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红肿、5例发热、1例皮肤瘙痒、6例头晕,发生率 4.17%。上述症状均比较轻微,可自行恢复。结论:流感疫苗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有较高预防效果,可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理想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下载:152 浏览:1917
摘要:
对烟台黄渤海新区腹泻患儿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腹泻致病的主要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份,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份,选择该时间段内烟台黄渤海新区疾控中心接收的8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研究,对患儿粪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患儿微生物感染情况及部分病原菌耐药性。结果:通过检测,共有63例粪便样本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感染23例(36.51%),腹泻相关病毒感染40例(63.49%),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例)、沙门氏菌(8例)、志贺菌(4例)、诺如病毒(27例)、轮状病毒(13例)。大肠埃菌对氨芐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均会出现耐药;沙门氏菌对氨芐西林、头孢他定、阿米卡星耐药。结论:对腹泻的患儿进行粪便病原微生物检查,可以判断患儿的病情,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174 浏览:1843
摘要:
探究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共计40例,均选取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23年2月份-2024年2月份期间,收入诊疗的病例,分组方案上,依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n=20,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20,单纯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其在心理情况、满意度以及患病情况方面的区别。结果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情况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方面,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更高(P<0.05);患病情况方面,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结论 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患儿情绪,降低患病率,进而使家长满意度获得显著提升,有益于儿童健康。
简析童趣化护理结合视频教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 下载:201 浏览:1980
摘要:
简析童趣化护理结合视频教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9月之间接收的72名支气管肺炎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家长的意愿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应用童趣化护理与视频教育联合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儿童患者对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更深,且观察组儿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更高,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童趣化护理与视频教育联合护理模式在支气管肺炎儿童患者护理环节的应用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分析鸟巢式护理模式对在新生儿护理中对排便次数的影响 下载:185 浏览:1887
摘要:
研究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排便次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将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两组,即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在护理中均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鸟巢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排便次数和进奶量增加幅度均是要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2.65%、97.67%,对照组为18.60%、83.72%,两项指标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基层医院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下载:185 浏览:1917
摘要:
针对基层医院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儿科中收治患儿共140人,临床随机分配140名患者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儿进行护理效果、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与护理中依从性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的比较与分析。结果:两小组中,护理总有效率更高的小组为观察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分析两组患者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较对比组相比更优,P<0.05;两组护理依从性及差错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更高,护理差错风险更小,P<0.05。结论:基层医院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护理效果有所保障,并能增强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认可,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儿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更利于临床治疗中患儿的依从,也将护理过程中的差错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中。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