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家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气象局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出发,以提升观测业务质量为切入点,推动构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气象观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对促进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就基层气象台站在观察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气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摘要: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航空设备的发展,促使设备的结构更加复杂、类型更加多样、技术要求更高,为了发挥航空设备的作用和价值,更好地满足航空事业发展需求,需要解决好航空设备抗电磁干扰问题。尤其是各种航空电子设备的应用,导致电磁干扰现象多发,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对此人们要分析原因,明确要点,科学采用不同的抗电磁干扰接地技术,有效降低电磁干扰破坏力度,保护设备,减少影响。对此本文主要浅谈航空设备抗电磁干扰接地技术方法研究,旨在为解决干扰问题提供依据。
摘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能力也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降低经济损失,各地气象部门十分重视预警信息技术。目前,部分地区在气象灾害预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服务理念过时、预警能力较弱等。本文将结合实际来详细探讨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能力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突破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性,为今后的抗灾救灾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基层治理水平的飞跃式进步。
摘要: 为改善探测环境和建设一流气象台站,微山县气象局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提出台站迁建,最终县政府无偿划拨28亩土地,将县气象局原址土地进行收储拍卖,拍卖资金全部返还气象局,由气象局自主建设。同时,县政府为气象局提供新的办公场所,将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机构深度融合,开启与政府部门联合办公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部门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形象。本文对台站迁建背景、过程、亮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待迁建台站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摘要: 气温、降水和日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气象因子,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种植制度和粮食产量。本文对黑龙江省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展开探讨,发现在降水量高于600mm时,总体产量会与其形成负相关,在降水量处于400—600mm之间时,玉米产量与其形成正相关,日照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与产量等不呈显著负相关,与秃尖长、空秆率、千粒质量呈正相关。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气象科普宣传不仅能激发公众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加深公众对气象服务内容的理解,使公众从被动接受气象科普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取。树立大科普理念,让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特色品牌气象科普工作的新途径。
摘要: 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例,探索创造关于宣传科普品牌塑造的路径。本文分析了气象科普品牌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气象部门在风云气象卫星宣传科普品牌建设方面的尝试和成果,以期为宣传科普品牌塑造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推动风云气象卫星宣传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要: 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大气污染等气象科普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当下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仍面临一定阻碍。为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社会经济损失,需要优化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工作,创新科普模式,提升这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对新发展阶段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困境和具体解决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提供参考。
摘要: 在水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各种气象灾害都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事水稻生产的种植户必须采取合适的手段做好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文章分析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基本气象条件、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产生的影响,探究了在不同气象灾害情况下采取的水稻防御栽培技术以及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后果的策略。
摘要: 对气象仪器开展技术保障及管理,促进了设备管理形式的变化,从静态变成动态管理,主要涉及的技术应用有网络管理中心、标准化布线系统、信息管理及计量检定等管理平台建设,目的是加强仪器技术保障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