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报
法学学报
《法学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法学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法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86

《法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则-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 下载:678 浏览:3384
  • 袁娜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因为不同人群对于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各有不同,所以造成了在实际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参与交易一方比另一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导致双方在实际进行交易时出现利益不均衡现象,影响了公正、公平原则,影响了市场交易机制的效率。基于上述情况,衍生出民商法与经济法作为改善此类现象的工具;多数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后续会针对此现象的纠正,予以可度量的工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685 浏览:3492
  • 柯秀丽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上市公司其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和公司融资方式之间联系密切。选择有差异性的融资途径,会对资本组成结构产生一定影响。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多是选择债券融资的方式,且当前该方式成为发展的一项重要趋势,但我国的上市公司依然沿用的是股权融资方式,并非债权融资,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会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进行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启示作用。

  •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探究 下载:688 浏览:3979
  • 曹世达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伴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政府责任、律师义务、社会参与构成了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法律援助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模式实施时存在的弊端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导致法律服务资源输入方式具备不可持续性,影响我国法律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援助中国模式特点深入的分析,提出更加科学的改革方案,充分地发挥法律援助本身的优势,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

  • 法律顾问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职责 下载:681 浏览:3161
  • 宁清扬 丁健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市场中,谁犯的错误少,谁的竞争力就强,法律顾问对企业风险防范十分重要,企业要正确的认识到法律顾问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从而努力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对现代法治的影响 下载:691 浏览:3937
  • 姚媛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我国传统法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在当时,人们表达观点自由,基本上可以说当时的法律文化是达到鼎盛的。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因此为多种法治思想和理论的产生打造了一定的根基,最终形成了儒家、道家和法家三家法律思想为主导,且引发了相关法学教育思想的争论和流派。道家、儒家以及法家分别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法律思想体系,它们当时的当局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如今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将通过对比三大家不同的法律思想,总结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对建设中国现代的法治体系的影响。

  • 论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反疾病就业歧视为视角 下载:694 浏览:3874
  • 马梦娇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 摘要: 保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是宪法平等原则在就业方面的重要体现,用人单位基于身体健康状况原因采取的区别对待、排斥、限制等行为,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因此,在现阶段就业歧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疾病就业歧视的形成因素,提出现阶段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对策,通过建立反就业歧视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法学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