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相关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神经精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成果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893

《神经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留置胃管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研究 下载:522 浏览:5222
  • 马燕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留置胃管的特点及其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8月一-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率5.77%,患者无计划拔管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8. 08%。结论: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留置胃管的特点,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分析 下载:512 浏览:5212
  • 周欣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管理模式的实施对神经外科重症伴气管切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抽取了82例神经外科重症伴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参照组2组,每组均为41例。研究组施行综合气道管理模式、参照组施行常规气道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拔管时间、动脉血压饱和度SaO2、氧分压PO2,和参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更加突出,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优势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伴气管切开患者中进行综合气道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改善患者的动脉血压饱和度及氧分压,并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 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积极价值 下载:511 浏览:5206
  • 马琪琪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析对在神经内科中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确诊为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择期日期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将本次研究对象应用硬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入院护理评估、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探究两种方式对于患者病情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情况上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平均留置胃管时间以及留置胃管率上,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方式有助于掌握患者实际病情状况,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置留胃管过长的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下载:519 浏览:5221
  • 周磊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 摘要:
    轨道交通发展较快,轴承作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铁路交通的运营效率。尽管轴承的制作工艺已经很成熟,但是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故障,因此,轴承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类型识别,通过小波变换,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函数进行信号的降噪处理,来对故障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识别并判断故障类型。
  • 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探讨 下载:529 浏览:5222
  • 涂连洁 古霞 谢秀利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并总结出系统性的经验。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ICU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鼻饲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并对于患者在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预防上面,积极加强干预。对照组则仅采取常规的鼻饲方式。结果:观察组在总体鼻饲效果上明显强于对照组。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人数与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积极加强早期鼻饲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在临床上非常值得进行推广。
  • 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与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531 浏览:5222
  • 李艳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神经衰弱的患者进行发病因素的讨论,并针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分析临床应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0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均确诊为神经衰弱。对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60例患者平均分组,在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干预,并讨论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从发病因素上看,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故而会导致睡眠质量、精力不足,且对于自我调节能力差、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患者其检出率更高。而观察组睡眠质量良好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焦虑情绪对比中,观察组得分为()分,对照组则为()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发挥了一定的成效。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的患者可以进行病症改善,在了解其病情严重度以及发病因素后能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患者积极的面对生活。
  • 论神经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 下载:527 浏览:5235
  • 杨玉梅 谢秀利 邱薪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的常见的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和总结这方面的相关经验,探索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当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8例,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总体护理效果上高于对照组。在术后感染、病情加重、护患纠纷、呼吸功能衰竭等方面的发生率上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运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当中,可以有效的防范护理风险。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下载:522 浏览:5243
  • 卓思洋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神经性皮炎患者92例并随机分组(n=46),护理方案不同的背景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性皮炎患者诊护疗程中,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均有良好作用,具有积极价值。
  • 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 下载:522 浏览:5236
  • 韩辉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48例,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520 浏览:5237
  • 姜咪 黄冉冉 裴伟琦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细节化护理进行应用,并就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都在我院2018年接诊的患者中选出,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接受细节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两个小组都是由60例患者组成。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接受相应的干预护理后均呈现出提升,但是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程度更加理想。结论:细节化护理模式给予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作为依据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21 浏览:5231
  • 胡燕林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研究表明,根据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规范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疗过程、治疗措施等,以便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积极合作,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并显著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本文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规范化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 “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评价 下载:518 浏览:5230
  • 黑朵朵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翻身钟”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等部位的压疮情况,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1(1.92)、0(0.00)、0(0.00)、0(0.00)、1(1.92),对照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2(3.85)、3(5.77)、2(3.85)、2(3.85)、9(17.31),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比常规干预方法更好,“翻身钟”干预方法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例数和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因此“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更加有效,该方法适合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具体影响 下载:529 浏览:5228
  • 许刚1 周娟2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对老年ACI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ACI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ACI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533 浏览:5229
  • 陈洁 沈贵兰 兰万旭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栓塞患者共58例分为优质组和基础组,优质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优质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基础组,且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目标教学系统+阶段性实习带教,于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527 浏览:5257
  • 刁正文 张华军 李秋霖 陈卉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实施神经外科实习带教期间分析目标教学系统+阶段性实习带教方式运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9年06月~2020年04月实习的50名神经外科学生数字奇偶法分组;教学组(25名):采用目标教学系统+阶段性实习带教方式完成教学;参照组(25名):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就组间带教成果展开对比。结果:教学组神经外科实习生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以及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目标教学系统+阶段性实习带教方式联合运用,可使神经外科实习生实习效果显著提升。
  •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531 浏览:5251
  • 黄森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喉罩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接收的高龄病人髋部手术患者86例,将所纳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43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处理,将两组最终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较少,血压和心率均保持良好,最终患者麻醉苏醒、术后排气以及下床活动所用时间均较短,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喉罩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于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获得的手术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使术后患者身体康复速度明显加快。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下载:530 浏览:5258
  • 马明华 吴丽 杨滨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30例胸科手术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1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而研究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指标、心电图st段、心率、血压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数据。结果 在术后研究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此外,术后研究组心电图st段、心率、血压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为患者进行麻醉的工作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对患者心肌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当在实际的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神经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0529
下载量 45892
总被引次数 682
影响因子 1.00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