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干预对策 下载:299 浏览:3535
  • 郑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患者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针对出现的焦虑恐惧心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给予正面引导。结果:针对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辅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疏导了心理压力。结论:通过对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恐惧心理问题,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下载:334 浏览:3605
  • 杨滨 饶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爆发,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此时医生,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他们面临着高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此次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使其保持工作时应有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保障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89 浏览:3886
  • 徐蓓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优质化护理为主,比较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均优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双心护理操作可显著改善机体心理状况,还可改善机体生活质量,可推广。

  •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载:332 浏览:3913
  • 尚磊 祝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为使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方法]采取观察等方法对 27例住院时间进行全封闭式严密隔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在隔离期间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绝望、依赖等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能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为今后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285 浏览:3240
  • 张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强化性干预,护理技巧要求更加娴熟,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要求。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7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入中心医院接受诊治,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n=38)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n=38)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社会、情感和生理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分数评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化。

  • 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下载:293 浏览:3069
  • 陈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共92例,划分为常规组(46例)和延续组(46例)。常规组使用在院常规护理,延续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出院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差于延续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延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常规组为17.39%,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既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预防或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可推广。

  •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与对策探讨 下载:322 浏览:3931
  • 黄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病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此类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进行统计,对引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进行统计,展开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一般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系统、消化系统,引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一般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吸烟史、COPD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年龄,均为此类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系统、消化系统进行密切监视,对病房进行定时消毒,防止出现病原菌感染,对患者的病史以及一般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额患者应该格外关注。

  •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91 浏览:3065
  • 王泽腾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 摘要: 目的:评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补阳还五汤的用药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1-2020/1,随机取122例,分两组,各61例,先行常规对症治疗。此外,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补阳还五汤,评估差异化用药前后患者心脏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差异化服药治疗后,发现加用补阳还五汤的观察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时,让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提升疗效有帮助,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下载:281 浏览:3107
  • 张舒 周秀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佳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随机我院收治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案中抽取40例,在隔离管理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干预后,疑似患者SAS、SDS评分有所缓解,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结论:对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干预尤为关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368 浏览:3992
  • 杨宝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分级为2、3级患者分成良好组,侧支循环分级为0、1级患者分成不良组,将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情况比较。结果:不良组病变血管LAD、LCX、RCA情况明显高于良好组,病变血管支数大于良好组,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病程以及冠脉病变支数有着显著关系。

  •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下载:326 浏览:3444
  • 冯群 贾德梅 谢文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近期随访研究。方法:将进行住院医治的40名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类的方法,产生两个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治疗结果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左室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观察组病人血脂相关指标、左室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瑞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起显著作用。

  • 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情况及疏导干预探讨 下载:345 浏览:3218
  • 任世颖 赵素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自去年年底以来,武汉新型冠状肺炎形势非常严峻,全国各地医院纷纷组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虽然这些医护人员是疫情期间最勇敢、第一线的战士,但他们掩藏在繁忙工作下的心理状况合情绪同样需要关注,尤其是驰援武汉回来后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到现在依然没有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对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急不可待,为了能够帮助驰援武汉以及疫情第一线所有医护人员更快重新返岗,本文对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合情绪进行简要的探究合分析,然后探究总结医护人员心理合情绪的疏导、干预方法合对策。

  •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特点对比分析 下载:399 浏览:3876
  • 陈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者前降支闭塞位置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96例急性前壁、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并结合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以对角支开口前完全闭塞为主。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以对角支开口后闭塞或是留存有钝缘支为主。心脏彩超LVEF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比,心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的患者,对角支保留时,大多表现为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角支同时闭塞时,则常表现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急性期心功能影响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相比无明显差异。其对心功能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