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进展
哲学研究进展
《哲学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哲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哲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86

《哲学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浅析哲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下载:162 浏览:1634
  • 喻星 王万洪 王学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 摘要:
    哲学教育作为当代所有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学科,对于我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正确认识、化解冲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等都有着重大影响,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尊自信,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本论文从人格倾向塑造和大学生自我调节等方面对哲学教育的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及基本经验 下载:148 浏览:1757
  • 安凤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确立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反贫困目标,指明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反贫困路径,明确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作用的反贫困条件,为无产阶级反贫困斗争指引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推翻剥削阶级制度到实现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炼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反贫困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反贫困的根本、发展是反贫困的保障、精准是反贫困的关键等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下载:146 浏览:1715
  • 韩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 摘要:
    伴随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密切。在全球化建设实际中,存在很多世界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本质是共生共赢,包容互信和平等互利。本文主要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方式 下载:149 浏览:1744
  • 韩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 摘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特征,并且实践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目前,人们都在面向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本文从提问方式、关注视域、分析框架等路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通过传统哲学的形式路径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方式上表现社会的现实,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革命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论运用和指导作用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 西方哲学中经验论到不可知论的走向 下载:156 浏览:1874
  • 李若漪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 摘要:
    17-18世纪形成和发展了英国经验论,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哲学思想上把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重点,英国经验论者坚持把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开端,他们的哲学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经验论的发展从洛克的不彻底性到休谟的彻底性而最终走向终结。本文以英国经验论三个代表人物洛克、贝克莱、休谟的经验论为主线,以经验论的原则为核心,阐述三者间的经验论内在逻辑和最终走向不可知论的历史必然性。
  • 马克思主义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构建 下载:157 浏览:1782
  • 刘姿钰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的实践,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现为把握教育规律,揭示教育本质,确立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向前行,需要掌握其现代化建构的运行机制,探寻其本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追寻红色记忆 ,厚植国家情怀——探寻红色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 下载:150 浏览:1856
  • 郑柳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适应国家红色记忆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国高中的教育活动需要与教材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完成对红色文化的丰富学习和掌握。在高中阶段,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采用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继续展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本文旨在通过挖掘探寻红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确保语文课堂的教育质量。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教育事业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下载:158 浏览:1789
  • 焦徽 米雪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在吸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验基础上,根据新中国国情与建设需要,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毛泽东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实行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发展符合人民利益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毛泽东斗争思想研究 下载:154 浏览:1773
  • 魏雅姝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过程中,毛泽东逐步形成了伟大的斗争思想,毛泽东斗争思想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逻辑范畴,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始终,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毛泽东斗争思想,对于我党领导开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同时,只有保持伟大的斗争精神,敢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才能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
  • 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当代青年价值教育的启示 下载:157 浏览:1676
  • 宋国杰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探索为立足点,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的思考与探究,为青年价值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青年价值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引导青年立足社会实践,激发青年的主体能动性,满足青年的合理化需要、指引青年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使广大青年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
  • 论西方政治哲学起源 下载:158 浏览:1861
  • 张赛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西方政治哲学奠基了西方政治体制的根基,同时给予人类丰富精神世界的指引。从泰勒斯到柏拉图到苏格拉底再到毕达哥拉斯等等西方哲学思想家都倾注毕生精力解读“人”为何物这个问题。本文以结合大自然中现象与西方哲学中重要思想为线索,简要总结西方政治哲学的起源。
  • 废墟之诗——浅析李沧东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下载:152 浏览:1758
  • 宋欣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电影以其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作家导演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中聚焦于边缘化的底层人物,注入对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困境与情感经历的关照,对时代和社会的审思。2010年上映的影片《诗》荣获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李沧东以文学性双线并行的叙事逻辑架构影片,以辩证的眼光和平静克制的讲述方式去捕捉生命中的美好与恶。《诗》不同与以往的五部作品,影片始终呈现出一种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将孤独和痛苦的悲剧性主题与这种意蕴交织在一起,力图挖掘残酷现实中的美好,同时照应出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 马克思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与发展 下载:150 浏览:1866
  • 吴巧珊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 摘要: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马克思对历史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如忽略历史的现实基础、割断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继承历史主义中的合理性思想,实现了对历史主义的超越和发展,如提出了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辩证看待自然与历史的关系和注重历史研究中物质实践与历史的内在统一性,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哲学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1
访问量 126587
下载量 29862
总被引次数 365
影响因子 0.86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