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刑事证据分布理论及其运用 下载:68 浏览:492

冯俊伟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刑事证据法的研究除了对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还应当回到证据问题的原点,即犯罪行为发生后的证据分布问题,这是证据收集、保管、移送、运用等问题的起点。刑事证据分布理论意在阐释不同罪名之下证据分布不一,同一罪名下证据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刑事证据分布受到法律规定、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等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应当调整内在和外在条件,改善案件中的证据分布状况,使更多的证据进入刑事诉讼,从而促进理性裁判。刑事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种类的记载只是证据分布状况的一种"映射",而非证据分布的真正体现,对之不应作僵化理解。刑事证据分布理论有助于促进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的科学化、精细化,为证据收集指引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参照,促进类罪证据规则的构建,也有助于促进统一证明标准在不同类罪中的多元化实现。

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利益分配——基于信义义务的制度方法 下载:86 浏览:474

潘林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优先股跨越了股权与债权的边界。股债融合中股权与债权经济利益状态的趋同、组织法与合同法权利行使机制的交叉,带来了股东间复杂的利益竞争。优先股合同权利空间或是被组织挤压,或是在组织中膨胀,合同与组织陷入双重失序。优先股是股不是债,优先股合同权利的边界应在组织法的框架下划定。作为标准的信义义务制度匹配了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公司法的授权性,其关键在于法官通过何种方法适用模糊的法律标准以及切入复杂的商事交易。通过董事决策程序引导、控制公司决策的公平性,是信义义务司法审查中首要与核心的方法论。结合证明责任的分配机制,优先股与普通股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也可能通过计算分析和判断。由是,回应股债融合中的利益竞争,提升对信义义务制度的微观适应,一种可能的路径在于:程序层面,对公司治理中决策过程的认知从法律行为语境下的格式规范进化到商事交易语境下的程序公平;计算层面,在定量裁判思维下重新认识公司价值计算的意义。

设计展览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下载:36 浏览:303

袁芳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体现设计展览所具备的不同功能与价值。从"沟通交流"、"审美"、"人性化"的角度分析了设计展览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作用。深化了设计展览的精神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其系统认识与深入研究,让更多有价值的设计作品为大众服务。

议程设置视域下网络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以微博为例 下载:56 浏览:378

陈乾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环境破坏愈演愈烈。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保意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流行的大众化思潮。环境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类型,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和比重都在上升,同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和舆论引导工具,在环境新闻的报道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目前,网络媒体报道的环境新闻占比在持续上升、频率在逐渐增加、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下载:42 浏览:296

冯佳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早在秦汉时期,便出现了帝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开。一直以来,财政分开与专制皇权的发展相呼应,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产物,也是专制皇权发展程度的表征。以满族征服为特征的清朝开国,从财政上来看,则是一个随着疆域的扩张和对税收的控制,公库与汗库不断分离的过程。起先,军事首领的个人财富为后金早期军事胜利提供了重要的财政保障。随着疆域的扩张和官僚体系的发展,处理军国开支的公库的形成,公库与君主私库的分开逐渐形成。1644年清廷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1653年上三旗由天子自将局面形成,又经过了康熙初年内务府的制度化,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正式分开。与同时期的西欧相较,清朝帝室与国家财政的分开非但没有限制皇权,反倒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作为游猎政权起家的清廷,在中央财政这一根本制度上仍延续了前代中央集权王朝的政治传统,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清初满族政权"汉化"的程度。

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下载:56 浏览:404

亓文婧1 郑玉刚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在传统协同创新三螺旋模型上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四螺旋(Four-helix)模型,重点在这一模型框架下探讨了各协同创新主体构成与功能定位,结合典型沿海地区、海洋科研机构、涉海企业及相关机构的运行实践,构建多主体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关系网络,并基于海洋科技成果特性提出"定制型"和"推介修正型"两种转化路径。

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话语的解构 下载:65 浏览:243

苗威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考察朝鲜半岛有关于历史的话语,解读其细节以及体系建构,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现实影像在历史话语中有充分的展现与表达。针对韩民族的始祖记忆,由檀君最初见载于史直至被明确为半岛始祖,从文献的角度看有一个清晰的"层累"过程;讨论古代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与半岛历史的关联性,血统成为连接古与今的重要纽带;作为地理坐标的山脉,其位置是恒定的,文献中繁复出现的长白山、白头山等名词所指则并非同一,以"同名"而附会为同一山体,在逻辑上的错误是明显的。针对朝鲜半岛的重要话语进行解构,有助于明辨蕴含于历史中的复杂情结,进而澄清学术是非。

山东省校园足球内涵性调查研究 下载:64 浏览:291

刁振宇 《体育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目前,我国校园足球的内涵还不明确,这就导致对校园足球发展定位不准确,发展模式不清楚。山东省作为教育和人口大省,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指标分配上占据较大比例,可以说山东省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发展规划对全国校园足球的推广和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足球改革顺应了社会改革发展的趋势。探索和研究校园足球内涵,解析校园足球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推动山东省校园足球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足球改革需要理论支撑,在战略层面探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长久之道,在目前的学术界比较少见,本研究可以拓展学术界对校园足球改革的理论认识。将战略学引入校园足球发展研究,可以拓展校园足球研究的理论疆域,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战略研究,形成战略研究群体,促进校园足球学术群体形成,生产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好的发挥学者为校园足球改革献计献策的功能。

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下载:56 浏览:392

傅永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面对着复杂的形势。在外部,面对西方诠释学的刺激,需搭建中西对话平台,引西方诠释学为中国诠释传统完成现代转变的参照镜像,建构问题域并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化西为中"的对话目的。在内部,因应"古今之辨",需搭建由古通今之桥,将中国经典注释学由一个"古典论题"转变为"现代论题",打开从经典注释学转型为经典诠释学的通道。只有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转型的诠释学处境作出准确分析与判断,才能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古典-现代形态转换找到最佳路径。

论北村宗教小说的文化表征及偏执危机 下载:59 浏览:381

于京一 《中国文学》 2019年1期

摘要:
北村由先锋而入宗教,并没有逃脱偏执与媚俗的命运。从精神主旨看,北村的宗教书写既呈现出欲望化时代知识分子精神诉求的整体幻灭,也彰显着道德崩溃时代普通大众无所归属的价值虚空;从逻辑方法看,北村的宗教书写是中国实用理性主义哲学的隐性变异,布满了偏执和虚妄的重重光影;从诗性审美看,北村的宗教写作走向了叙事与语言的极端和误区,导致了诗意的丧失。总之,在多元共生的时代,偏执的宗教诉求只能沦为无望的精神救赎,人们真正需要的应是文化融合而非宗教归化。

稿酬制度与“十七年”文学生产 下载:52 浏览:380

黄发有 《中国文学》 2018年6期

摘要:
新中国稿酬制度的建立,借鉴了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在"十七年"的文学环境中,稿酬标准的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本文考察了稿酬制度演变对"十七年"文学生产的多方面影响。首先,以工农兵的业余写作为导向;其次,职业作家的淡出;再次,以经济的形式,对创作数量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审美风格进行外部调节。

狼獒小说对“文化记忆”的改写及其文化政治——以《狼图腾》为中心 下载:67 浏览:456

国家玮 《中国文学》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狼图腾》为中心,侧重考察狼獒小说热销现象背后的文化政治。通过考察小说中草原"大命"/"小命"这一提法对道教生命观的功利化改写,揭示出所谓"狼性"乃是全球竞争格局中一种强悍进取的发展主义:《狼图腾》貌似是对国民的"再"启蒙。它内含的生态意识,似乎是对现代性后果的深刻反思,但其本质却是在不改变主从权力结构的前提下,暗示普遍发展、进取竞争包治百病的效用。对于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来说,《狼图腾》不仅给出了使其从自身寻找失败原因的路径,更提供了想象"成功"的方法。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小说《阵痛》的诗学突破 下载:65 浏览:484

于京一1 郑江涛2 《中国文学》 2018年1期

摘要:
张翎的新作《阵痛》在举重若轻之间将民族苦难与时代更迭的"大"同个体悲欢与情爱离合的"小"进行了有效的碰撞和交融,无论是在开掘历史的丰厚和人性的深邃方面,还是在整合传统叙事、树立新史观的创造力上,都实现了不可忽视的突破。

医药类大学物理在线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下载:86 浏览:279

刘凤芹1 张琦玮2 刘建强1 《物理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是对于2020年3月底前医药类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调查涉及全国22个省份,重点针对在线开课情况、线上教学资源、教学优势和不足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学校在线教学有序开展,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努力发掘在线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希望教指委能够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进一步提供指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医药类大学物理课程更好发展。这次调查研究,将对继续稳步推进在线教学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现实主体的生成:从欲望到需要 下载:45 浏览:313

毛林林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对比于当代哲学的欲望理论,马克思的欲望与需要理论仍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而值得认真研究发掘。本文从黑格尔的欲望结构入手分析欲望主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从中引导出费尔巴哈如何以感性为桥梁将抽象的理性主体转变为感性的存在主体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并论证马克思基于欲望发展出的、具有直接维持生物生命存在的现实性和指向人自身能力自由发展的理想性双重层面的需要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实践目的论相较于其他理论的优越性。

严复的“社会有机体论”及其政治内涵 下载:45 浏览:439

万吉庆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与熊纯如书》是严复晚年的私人书信集,也是我们解读其晚年思想的重要文献。受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严复强调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自身的成长要比外部的制度变革来得重要。在他看来,政府的职责在于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除此之外,应尽可能"听人人之自谋"、"任民自为",而不宜"代大匠斫"。在清末民初进步主义思潮大行其道之际,这种保守主义的思想不为时人所重,不过,在今人看来,这种转型思想不乏参考价值,值得重新审视。

王阳明论《大学》“至善” 下载:61 浏览:370

翟奎凤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阳明反对朱子于事事物物上寻求至善、寻求所谓"定理"之说,他针锋相对地提出"至善是心之本体"的观点,认为"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在《亲民堂记》《大学问》中,阳明对《大学》三纲领及其关系有系统整体的阐发,提出"至善是明德亲民之极则"的观点,这体现了阳明至善观的深化与发展;阳明生命的最后几年更多地从万物一体、仁体的角度来诠释明德亲民与至善,没有再强调"至善是心之本体",这是阳明至善观的一个突破,对此,其不少弟子未能予以充分注意。万物一体、仁体、至善与良知的贯通体现了阳明最后思想之化境。至善根源于天命之性,但其发见处在吾心,至善在心,心外无理,心外无善,至善良知有自我开显的主动性、能动性,这是阳明学富有鼓舞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采油树受力状况及承载能力 下载:60 浏览:396

王兰文1 盛选禹2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采油树受力状况及承载能力,开展了采油树整体模型和局部模型结构应力的数值分析,并对采油树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应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油树整体模型最大应力满足要求,且油管头四通、节流阀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对采油树整体模型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应力线性化,依据ASME规范中的应力评价准则,得出应力线性化结果满足强度要求。因此采油树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结构安全性能要求。该研究为采油树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中有异:陈淳对朱熹思想的继承与发明 下载:52 浏览:488

曾振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陈淳师事朱子二十余载,但并非一味墨守师说,而是有着自己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发明。在理气关系上,朱子晚年主张"理在气先",陈淳则强调"理不外乎气"、理气合一;在天理与四德、五常关系上,朱子提出"仁包四德",陈淳则别出心裁地论证"五常一体"、五常互包。值得注意的是,在证明仁是"天理自然流行"的基础上,朱子和陈淳又异口同声论证仁属于人的"自然权利"。仁是天理"自然本有之理",内在先验自足。自然权利属于自由思想范畴,由此可以发掘与梳理宋明理学内在的自由思想资源。

遗产过程的两分路径:“成为遗产”和“成为遗产之后” 下载:45 浏览:385

尹凯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遗产的过程路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为遗产"的过程,二是"成为遗产之后"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循环而完整的遗产过程路径。"成为遗产"意味着遗产与当地社会的脱嵌与分离,多体现为可见的资源迁徙与入藏,有时候体现为不可见的资源解读与阐释。在成为遗产之后,原本拥有遗产的当地社会根据自身的诸多诉求将遗产重新整合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体系中,完成文化的更新。为此,遗产研究不仅应关注遗产的生成过程,而且还应该关注"成为遗产之后"所发生的社会事实。在过程路径下,与遗产相关的动员与介入、调查与记录、研究与挑选、沟通与阐释等诸多要素,以及相关遗产议题也浮出水面,获得了被重新认识与思考的契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