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两种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诊断角膜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52 浏览:377

尹欣 张青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成品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比较,评价一种新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配对临床设计,招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4例(168只眼)角膜病患者,每一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先后接受试验组或对照组试纸检测,分别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包括有效性(染色分级、染色位置)、受试者舒适性(染色剂接触角膜后刺激性评分)、安全性(染色前后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变化),采用加权Kappa统计值评价两种试纸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两种试纸的舒适度评分进行比较。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结果此研究实际入选84例(168只眼),其中角膜损伤0、1、2、3、4级角膜损伤人数分别为19、16、17、17、15人(受试者染色分级依据损伤级别高眼别确定),眼数分别为91、22、23、17、15只眼。试验组和对照组试纸染色分级、染色位置一致性好(Kappa=0. 973、0. 989,P <0. 01),舒适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试纸染色前与染色后球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无变化,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实验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与国内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对角膜结构损伤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且舒适度更高。

对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染色方法的改良 下载:62 浏览:474

狄安洁1 吴庆瑜1 谭剀2 徐双悦1 兰天舒3 王逸难1 庄国洪1 闫国良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将流式细胞术染色方法进行改良用于T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共定位表达于细胞膜上的CD4和细胞质内表达的TIPE2蛋白较常规镜检免疫荧光染色法可提高实验效率。[方法]取小鼠脾脏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的染色方法代替实验室常规免疫染色法,对细胞膜上的CD4与细胞质内的TIPE2蛋白进行染色,制片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出现了TIPE2蛋白的共表达,符合实验预期,同时实验效率从原有10%提高到90%。[结论]采用该染色方法后突破了常规免疫荧光染色必须要在载玻片上进行的局限,简化了操作,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效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下载:24 浏览:257

孙金峤 王晓川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发热综合征(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TRAPS)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由TNFRSF1A基因突变所致,其临床表现多样,有发热、肌痛、关节痛、皮疹等,个体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文章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试题特点及难点突破 下载:76 浏览:488

吴春萍1 金莉2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的试题,抓住细胞分裂和DNA半保留复制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学生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画图法解答这类试题,用双螺旋表示DNA分子,用双色笔画图以区分放射性DNA链和无放射性DNA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顺利解决问题。

“观察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实验的改进 下载:67 浏览:487

王秀莉1 孟安华2 《生物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叶绿体的观察比较容易,撕下绿色蔬菜叶的外表皮,置于显微镜下即可观察。而线粒体的观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发现,将配制好的健那绿B溶液过滤,可去除溶液中没有溶好的颗粒状物质,使实验效果更好;对于实验材料,经过洋葱表皮与口腔上皮细胞比较发现,口腔上皮细胞更容易染色和观察;对于染色时间的比较结果发现,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时间均为10 min时染色效果更好。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下载:74 浏览:493

刘晓静 王庆红 《生物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调整了试剂比例,探索成功率高、耗时短、效果明显的实验方案,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下载:472 浏览:484

赵博厚 李艺 缪娅娅 李玉明 田蒙鸽 刘晓东 刘云华 韦涛 苏衍萍 隋宏书 《生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哺乳动物中,生发泡期(GV期)作为卵母细胞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决定了其未来的发育走向,而生发泡染色质构型与转录活动、卵泡闭锁状态及体外胚胎发育能力密切相关,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不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生长和成熟期间其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遗传计算中数学模型的构建 下载:76 浏览:482

​张玉平 冯明董 《生物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关于基因频率的考题中,常遇到已知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需求显性表现的群体(AA和Aa)中携带者(Aa)的频率,常规解法往往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过程复杂,易出错。对此构建数学模型,设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为m,则显性表现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一定为2/(1+1/m),并用数学方法证明。运用此公式可跳过遗传平衡定律直接计算结果,极大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

改善多晶硅染色解析度的研究 下载:70 浏览:426

方园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对掺杂的晶体硅进行染色,进而分析掺杂区域的深度、宽度以及形貌,在当今的集成电路制造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多晶硅因其淀积工艺简单、与IC制造工艺高度兼容等优点,在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呈现出与单晶硅不同的电学行为与化学特性。常规的单晶硅染色方法用于处理多晶硅染色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本文通过改良染色化学试剂的配方,显著提高了多晶硅染色的解析度。

一种多染色体遗传算法解决多旅行商问题 下载:49 浏览:443

叶多福 刘刚 何兵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3期

摘要:
建立带时间窗口的多旅行商问题模型,设计旅行商数量和旅行时间总和主次两个目标函数,设计一种多染色体编码的编码方式,开发复杂突变算子树进化操作,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搜索空间大的问题。仿真比较了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带复杂突变树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均衡了旅行商数量与旅行时间总和两个目标函数,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减少旅行时间总和15.8%。

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下载:87 浏览:496

​张欣 赵丹阳 李光健 林卫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的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方法收集14个ADNFLE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个家系共157名成员,现存49例患者,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中9个家系每代均有患者。男23例,女26例;发病年龄4~25岁,平均14.6岁。临床表现为偏转强直发作19例(38.78%),姿势性强直发作16例(32.65%),局灶自主神经发作7例(14.29%),过度运动4例(8.16%),一侧阵挛性运动8例(16.33%),全面性失神发作7例(14.29%),发声发作15例(30.61%),惊恐发作3例(6.12%),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22例(44.90%)。有发作先兆27例(55.10%),发作时伴知觉损害者22例(44.90%)。夜间发作为主48例(97.96%),白天发作为主1例(2.04%)。12例先证者行24 h长程EEG监测显示,发作间期异常11例,双侧放电1例,单侧放电10例(额区6例,颞区4例);癫痫样放电10例,慢波3例。1例先证者监测到发作期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额区尖波、尖慢波及棘慢波。34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32例(94.12%)疗效良好,2例(5.89%)调整多种抗癫痫药物后疗效仍不佳;15例患者未用药,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结论 ADNFLE起病年龄小,有家族史,发作特点多表现为夜间成串、刻板且短暂发生的运动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多无异常,睡眠期EEG有时可见额区的癫痫样放电,卡马西平治疗多有效,预后良好。

多种方法联合检测附红细胞体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493

路凌怡1 王剑飚2 姚玉峰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联合检测以提高人附红细胞体检测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23例血液病患者,分别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附红细胞体,比较2种方法的附红细胞体检出率。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的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对PCR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GenBank比对分析。结果瑞氏-吉姆萨染色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为46.19%,吖啶橙荧光染色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为28.25%。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的40例标本中有10例PCR检测结果阳性,取其中1例条带较深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猪附红细胞体、牛附红细胞体和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84%、86.84%和87.33%。结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附红细胞体检测的特异性。

纳木错裸鲤染色体组的构成及倍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6

山谷1 郭文轩1 李信1 周子昱1 马可馨1 肖世俊2 周贺1 刘海平3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为探究西藏纳木错湖唯一经济鱼类纳木错裸鲤Gymnocypris namensis的染色体组构成,用3尾纳木错裸鲤(体质量为276.1~682.5g)的肾脏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吉姆萨(Giemsa)、Ag-NORs和CMA3/DAPI双重荧光染色等方法对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和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裸鲤染色体数目为4n=92,核型公式为40m+20sm+32t,NF=152,且不同个体染色体数目相同;纳木错裸鲤肾细胞染色体间期核中,呈现出银染点数为4个,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银染点数为4个,均位于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短臂的端部区域(SM2);纳木错裸鲤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4个,均位于SM2区域。研究表明,纳木错裸鲤不同个体间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一致,是含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本研究结果为纳木错裸鲤染色体组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91例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87 浏览:507

余夏1 石明芳1 王双杰2 周元圆1 梁秀云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91例同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者的产前基因检测结果,以提供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或优生遗传咨询的孕妇及其配偶,确诊受检夫妻双方均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74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13对,一方为复合α-、β-地贫基因携带者4对。抽取羊水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PCR-RDB)对羊水样本进行缺失型和突变型检测,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74对α-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SEA/αα的比例最高(36.5%),其次为--SEA/--SEA(14.9%)、-α3.7/αα(9.5%)、αWSα/αα(6.8%)。13对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杂合子突变占61.5%,双重杂合子突变占23.1%,纯合子突变占7.7%。4对复合α-、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均检出复合α-、β-地贫基因型胎儿。15例重型地贫胎儿均进行了引产。结论对地贫高发地区育龄夫妻进行孕前地贫筛查和产前地贫基因检测是防止重症地贫患儿出生的关键。

小鳞拟松鲷生长、形态特征及核型分析 下载:68 浏览:393

宋红梅1 屈政委1,2 汪学杰1 牟希东1 刘超1 刘奕1 胡隐昌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为了解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生长、形态特性及细胞遗传背景,随机挑选10尾小鳞拟松鲷成鱼作为解剖样本,对其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选取2尾雄性成鱼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再选取50尾幼鱼进行生长特性试验,共养殖155d。结果表明:小鳞拟松鲷体侧扁,侧面观近似橄榄形,体被细小鳞片,侧线完全;背鳍(D.)为Ⅺ~Ⅻ15~17,胸鳍(P.)为16~18,腹鳍(V.)为Ⅱ5~7,臀鳍(A.)为Ⅲ~Ⅳ9~12,尾鳍(C.)为15~17;脊椎骨数量为22~24,左右两边各具4对鳃弓,第一条鳃弓外鳃耙16~19;小鳞拟松鲷在165日龄时,瞬时生长率最大,生长最快;在幼鱼阶段体质量(y)与体长(x)呈幂函数关系,即y=0.0253x3.0251(R2=0.991 2),为异速生长;以小鳞拟松鲷肾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其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小鳞拟松鲷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2m+2sm+20st+24t,臂数(NF)为52,且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核型符合高位类鱼类形态特征。本研究中对小鳞拟松鲷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染色体核型进行量化描述,可为其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PTEN介导的自噬对慢性酒精刺激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下载:72 浏览:488

高学忠1 黄隐青2 林丛2 黄亦炜2 张鑫2 吴连拼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自噬对慢性酒精刺激引起心脏损害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慢性酒精心肌病组、同时利用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和PTEN抑制剂SF1670,每组各10只。第2个月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处死小鼠,取下心肌组织标本。检查比较各组小鼠的心脏功能,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心肌组织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心肌LC3-II和PTEN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数量的增加。当同时作用自噬抑制剂后,细胞凋亡进一步加剧。共同作用PTEN抑制剂后,LC3-II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但伴随着凋亡水平的增加。结论慢性酒精刺激下,心脏通过上调PTEN介导的心肌自噬表达水平,减轻酒精造成的心肌损伤,减少细胞凋亡。

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观察 下载:47 浏览:343

于超勇 官曙光 于道德 赵文溪 宋静静 盖珊珊 张伟 刘莹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为揭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规律,以确定骨骼发育时序与骨化时间关键节点,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始于胚胎时期,初孵仔鱼已具备脊索、髓弓、脉弓等骨骼元件;髓棘、脉棘在19日龄时全部形成,脊柱椎体于28日龄时开始由头端向尾端骨化,至50日龄时脊柱椎体全部完成骨骼元件骨化;大泷六线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其中胸鳍、尾鳍的发育明显早于其他附肢骨骼;胸鳍的乌喙骨-肩胛软骨形成于孵化前,20日龄时胸鳍支鳍软骨全部形成,胸鳍条出现,27日龄时匙骨最先开始骨化;尾鳍发育以6日龄时仔鱼尾下骨的发育为起点,20日龄时尾鳍发育成型,5枚尾下骨发生融合,分为上、下两叶,尾鳍条中间微凹,35日龄时尾骨复合物开始骨化;背鳍和臀鳍分别出现在14和15日龄,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首先出现,臀鳍支鳍骨由中间向头尾两端出现,40日龄时,背鳍、臀鳍开始由前向后骨化;腹鳍于16日龄时开始发育,并于31日龄时开始骨化;至60日龄时,大泷六线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基本完成硬骨化。研究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过程历时较长,其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与其巡游运动模式向机动运动模式的转变、摄食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尾下骨的高度联合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大泷六线鱼处于较高的进化分类地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早期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CFW荧光染色法检测疑似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88 浏览:514

何文婧 高志琴 陈健 任弘谨 杨虹 蔡晴 杨连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剂Calcofluor White(CFW)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KOH湿片镜检法及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寻找更有效的真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55例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KOH湿片镜检法、CFW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 CFW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5.8%)最高,KOH湿片镜检法阳性率(76.1%)次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P<0.05),真菌培养法阳性率(71.0%)最低。结论 CFW荧光染色法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是一种有效的真菌检测方法。

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C带及rDNA序列的FISH定位 下载:91 浏览:489

周贺1 徐其征1 高养春2 张蕊1 李霞1 庄子昕1 梁雨婷1 李雅娟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对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的胚胎染色体进行了C带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首次探讨了杂交三倍体泥鳅C带特征,为准确鉴别染色体提供依据,研究了核糖体5.8S+28S r DNA在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和位置。C带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的染色体C带包括臂端C带和着丝粒C带,没有发现臂间C带。M染色体只有1号染色体既有臂端C带又有着丝粒C带,但臂端C带均比着丝粒C带大,信号也比着丝粒的强;而其他M染色体及SM染色体、T染色体只有着丝粒C带。FISH分析显示,核糖体5.8S+28S r DNA清楚地定位在杂交三倍体泥鳅中期染色体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的端部区域,在杂交三倍体泥鳅中期染色体上可以检测到三簇杂交信号。该结果从分子细胞遗传学层面进一步证实了杂交三倍体泥鳅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遗传三倍体。

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9

曾志成1,2 彭俊1 姚小磊1 彭清华3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120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予以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干眼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80. 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chirmer-Ⅰ、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IL-6、ICAM-1表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4. 81%,低于对照组的39. 2%(P <0. 05)。结论中药密蒙花通过离子导入眼表组织,可消除或缓解干眼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抑制IL-6和ICAM-1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