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04

丁华平1 龚攀1,2 姚可夫3 邓磊1 金俊松1 王新云1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结构不同于传统晶体金属、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关注的热门领域。近几十年来,非晶合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制备工艺都取得了巨大进步,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正在逐渐由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推动科技发展。一种新材料想要最终走向商业应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生产率、低成本的零件成形技术。但是非晶合金的制备需要较快的冷却速率、高真空、高纯原料等苛刻条件,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强度高、脆性大的特性使其难以机加工,热塑性成形时又极易发生晶化,难以成形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零件,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非晶合金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零件成形技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晶成形能力较强的合金体系的出现,相应的非晶零件成形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非晶合金的零件成形技术主要包括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等,成形零件的尺寸极限跨及纳米至厘米尺度,复杂程度、制备和成形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每种成形技术都在成形效率、尺寸、性能、成本等方面有些许局限性,难以完全实现非晶合金零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非晶合金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及非晶合金成形的难点,最后指出外加能场复合、多种工艺复合的复合制造方式将是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Zn 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的制备及其压缩和抗菌性能 下载:82 浏览:438

赵立臣 谢宇 张喆 王铁宝 王新 崔春翔 《新材料》 2019年11期

摘要:
以商业铸态纯锌和NaCl颗粒为原料,采用空气压缩渗流法制备得到表观密度为2. 86 g/cm3、孔隙率为60%的多孔锌泡沫。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相互连通的孔洞均匀地分布于多孔锌泡沫内部。将多孔锌泡沫置于200 g/L的NaCl水溶液中,80℃保温2 h后试样表面原位生成密集的ZnO纳米棒,得到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材料。压缩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的压缩力学性能与未经NaCl水溶液处理的多孔锌泡沫的压缩力学性能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抗菌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在内衬材料中添加氢氧化铝提升长水口的抗热震性:内衬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及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数学模型 下载:82 浏览:435

田响宇1,2 尚心莲1 李红霞1 王新福1 刘国齐1 杨文刚1 于建宾1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本工作旨在通过向内衬材料中加入氢氧化铝来提升长水口部件的抗热震性。以氧化铝空心球、烧结刚玉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含量的α-Al2O3微粉和干基氢氧化铝,经过预混、成型、热处理,制备了一系列长水口内衬材料。利用XRD和SEM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发现氢氧化铝含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内衬材料的相组成,材料中氢氧化铝呈孤岛状分布。对内衬材料开展了若干力学及热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氢氧化铝含量的增加,内衬材料体积密度降低,气孔率升高,常温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均降低。之后通过有限元法与回归分析,进一步建立了内衬材料热膨胀系数α、弹性模量E、热导率λ三种因素与复合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σmax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σmax与α、E和λ之间呈交叉线性关系。结合力学、热学性能测试结果,借助所得数学模型,预测氢氧化铝含量与σmax呈负相关关系(即与长水口抗热震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比了普通硅质长水口内衬与Al2O3-Al(OH)3体系内衬的实际使用效果,前者与后者的侵蚀速率分别为0. 049 mm/min和0. 032mm/min。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研究与设计 下载:46 浏览:430

沈旭1 柯晴1 王新政2 ​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除了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创建一流的管理外,建设一个界面友好,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精品课程网站也至关重要。《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经过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利用HBuilder平台和PHP语言完成了注册、登录、浏览信息、上传下载文件、在线交流、视频播放等功能设计。系统后台采用Apache、PHP和MySQL进行搭建。

双馈变速抽蓄机组参与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研究 下载:25 浏览:259

陈超1 刘海滨1 葛景2 邱雪俊1 陈磊1 王新宝2 付俊波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由于风电功率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双馈变速抽蓄机组的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控制策略。首先,基于DIgSILENT/PowerFactory软件,建立了双馈变速抽蓄机组发电、抽水状态下的仿真模型,验证其快速功率控制能力。其次,基于低通滤波原理,结合风电预测功率,建立双馈变速抽蓄机组在发电、抽水2种工况下参与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模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双馈变速抽蓄机组具有快速功率响应特性;在发电和抽水2种工况下,均可有效平抑风电功率波动,减小常规机组调节压力,改善地区电网稳定性。

人居·文化·产业·治理——系统思维下的乡村规划实践 下载:71 浏览:401

郭卫宏 王新宇 李闻文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研究基于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功能拼贴、文化缺失、动力不足、单一决策等问题,引入系统思维模式,对乡村规划多种要素进行重构,提出以人居、文化、产业、治理四个方面协同全面发展的规划模式,并以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分别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演绎了系统思维下乡村规划的全过程,为乡村规划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

优化激光切割截面质量的研究 下载:96 浏览:493

王新明 马晓欣 刘丽娟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激光切割加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加工方式,因其效率高,速度快而快速发展,广受欢迎.通常大多用于板材类零件加工.由于是近几年新型加工方式,加工经验尚浅,并且加工中涉及的因素和加工参数比较多,所以要得到好的切割截面质量并不容易,需要对多方面进行研究控制.本文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通过多次分析实践使得切割截面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

线圈参数及地形因素对航空瞬变电磁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60

巩铭扬1 周磊1,2 严良俊2 王新宇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勘探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对航空瞬变电磁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采用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来研究磁场Hz的响应特征。首先验证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地层响应精度,模拟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在0.1 s前误差基本维持在5%以内,可以有效地进行正演模拟。然后讨论了发射线圈参数(高度、半径、电流、匝数)对磁场Hz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值与发射线圈半径、电流、匝数成正比,不同发射线圈高度只是影响了早期响应,到晚期磁场Hz分量均趋向同一值;由于瞬变电磁对低阻异常反应更为灵敏,研究了埋有低阻异常体的起伏地形条件对Hz场值的影响,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核电厂电气贯穿件设备延寿再鉴定方法研究 下载:44 浏览:305

王新宇 王广金 周天 邱新媛 王江武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以秦山一期核电厂电气贯穿件(EPA)为实施对象,基于已有设备设计、制造、鉴定和实际运行数据,并结合国内外核电厂的设备鉴定、老化延寿管理等标准规范和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了核电厂设备延寿再鉴定方法研究,同时结合目前国内核电厂类似EPA等1E级核安全设备老化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设备老化管理建议。

三代核电厂电气贯穿件用屏蔽双绞导体组件的设计及验证 下载:23 浏览:328

王新宇 周天 王广金 陈青 周缘 王江武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根据三代核电厂对于屏蔽双绞(STP)电缆贯穿安全壳的功能需求,结合三代核电厂的环境条件和STP电缆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电气贯穿件(EPA)用STP导体组件专门用于安全壳内外的STP电缆的连接。重点介绍了STP导体组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并通过型式试验对STP导体组件的密封性能、电气性能、耐辐照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等关键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STP导体组件满足规定的设计寿命、密封和电气等预期设计要求。

吉林省品种杨品种(系)抗虫性评价研究 下载:57 浏览:359

赵天生1 李鹏辉2 王新天2 郭志新2 陆志民3 冯博3 高方连4 陈建军3 《林业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对参试的品种杨88个品种(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抗虫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白杨透翅蛾的品种(系)为白城5号杨、白林3号杨、白林2号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白杨透翅蛾亲本;抗青杨天牛的品种(系)为白林2号杨、白城41号杨、迎春5号杨、格尔里杨、107号杨、中黑防2号杨、88-04杨、吉林加拿大杨、白城1号杨、晚花杨、加雌杨、健杨、白城2号杨、88-13杨、摩里柏林杨、81-10杨、白林3号杨、5号杨、小×钻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青杨天牛亲本。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下载:75 浏览:476

​田树青 王新 《生物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对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素养和生物学科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目前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改进工作的潜在研究方向。

基于GIS的陇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64 浏览:448

王新民 刘新星 张登新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基于甘肃省第一至第四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包括扩展名录在内)和2018年《甘肃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在AHP法和专家打分法的支持下,将陇东南31个县级地区非遗旅游资源潜力评价划分为资源质量、旅游社会经济环境、保护与传承3个评价单元,并用ArcGIS 10.2叠加分析对综合旅游潜力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秦州区、西峰区等7个地区非遗旅游开发潜力最大;甘谷县、清水县、镇原县等12个县次之;礼县、静宁县、华池县等12个地区最低。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探讨 下载:71 浏览:417

王新宇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有色金属在我国国防工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随着有色金属的大量开采,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工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压力。故而,深入探究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反演管道内壁面温度波动 下载:55 浏览:269

熊平1 艾红雷2 卢涛1 王新军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以一维圆管壁厚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法的瞬态导热正问题以及基于共轭梯度法的优化算法来构建一维瞬态导热反问题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通用计算程序,以正问题所得到的外壁面温度波动值作为导热反问题的已知条件,并引入随机测量误差,探讨测量误差对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将反演值与作为边界条件的内壁面温度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内壁面反演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表明该瞬态导热反问题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得到内壁面温度波动值。

基于分层聚类的黑色签字笔笔迹拉曼光谱研究 下载:22 浏览:224

马枭1 王晓宾1 王新承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提出一种结合分层聚类和判别分析对笔迹成分进行分类检验的方法。利用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收集的市面上常见的130支黑色签字笔笔迹样本进行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Z-score标准化处理,利用组间连接法、组内连接法和离差平方和法三种分层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将三种聚类方法所得分类结果作为判别依据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聚类方法的正确率。结合聚类树状图与正确率,最终选择在分类数为4时原始分类结果正确率为100%、留一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正确率为98.5%的离差平方和法,提出了适用于黑色签字笔笔迹拉曼光谱数据的分层聚类方法和判别验证方法。

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性波动同步吗——基于MS-VAR模型时变特征的分析 下载:52 浏览:439

李维维1,2虞虎1王新歌1,2马晓龙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倾向,不断变更总体消费规模和服务型消费比重,以实现整体消费与局部支出协同增长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增强二者协同增长水平和推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则需要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共同调节和适时引导。

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研究 下载:58 浏览:465

王庆义1 王新明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采用模块化、智能化组合式电气设备,通过工厂化加工,按功能单元组装,现场安装便利,节省现场二次接线,实现"即插即用",从而实现变电站建设真正的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对于进一步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电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RED670保护装置二次回路设计注意的两个问题 下载:42 浏览:261

刘艳峰 王新宪 田洪洪 《电气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通过研究ABB公司RED670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发现该装置不自带防跳、SF6压力闭锁、双母线系统二次电压自动切换和控制回路断线监视等功能,通过探讨制定出有些功能由GIS内部实现,有些功能必须外加元件实现的方法,同时也使零序电压保护问题迎刃而解。

立面不规则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84 浏览:465

吴海波 王新妮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减震措施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防御策略,隔震技术变传统结构硬抗为柔性防震,具有明显的效果。介绍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结合某立面不规则的办公楼结构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各烈度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层加速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有效实现既定设防目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