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单片机的电磁感应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59 浏览:397

邓鹏 《中国仪器》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燃煤和燃气锅炉,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磁感应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本设计以MSP430F5438单片机为核心,用PT100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系统设置有水温、水量、超温、超压、低水位保护等功能。本控制系统经实际运行,动态性能良好,能满足实际应用。

基于瞬态轨压下喷孔流量变化的控制策略 下载:59 浏览:470

胡建功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高压共轨电磁式喷油器喷孔变大或其它原因导致喷油量变大的问题,提出喷孔流量变动的在线诊断方法。通过对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轨压变化基本原理,试验研究了转速、喷油提前角对瞬态轨压压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喷油提前角变化对高压共轨中瞬态轨压压降的影响属于正常范围。通过加电时间修正喷油脉宽,使理论喷油量和实际喷油量相符,研究了瞬态轨压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一套基于瞬态轨压来识别喷油器磨损的控制策略,通过轨压压降识别喷油器流量的变化。

盘式拉杆转子拉杆紧力瞬态变化分析 下载:71 浏览:492

祁乃斌 袁永强 高进 郭勇 苏正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2期

摘要:
盘式拉杆转子结构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转子,拉杆作为该种转子结构的核心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应力状态,分析拉杆的受力情况对轮盘拉杆式转子的设计意义重大。采用三维模型计算了某试验压气机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获得了拉杆应力和拉杆紧力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得到了拉杆紧力发生改变的原因及优化措施。

基于量纲分析法的水氢-氢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突然断水运行能力仿真 下载:70 浏览:488

徐兰坤 张海波 刘传坤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大型水氢-氢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瞬态温度场仿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量纲分析和传热相似原理的数学建模和分析方法,并以东方电气东方电机研制的CAP1400核能发电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定子瞬态温度场和突然断水温升曲线,评估了发电机定子突然断水运行能力,为用户制定和优化发电机断水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字典学习的稠密光场重建算法 下载:45 浏览:365

夏正德1 宋娜1 刘宾2 潘晋孝2 闫文敏3 邵子惠4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相机阵列是获取空间中目标光场信息的重要手段,采用大规模密集相机阵列获取高角度分辨率光场的方法增加了采样难度和设备成本,同时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同步和传输需求也限制了光场采样规模.为了实现稀疏光场采样的稠密重建,本文基于稀疏光场数据,分析同一场景多视角图像的空间、角度信息的关联性和冗余性,建立有效的光场字典学习和稀疏编码数学模型,并根据稀疏编码元素间的约束关系,建立虚拟角度图像稀疏编码恢复模型,提出变换域稀疏编码恢复方法,并结合多场景稠密重建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场景中的遮挡、阴影以及复杂的光影变化信息进行高质量恢复,可以用于复杂场景的稀疏光场稠密重建.本研究实现了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未来将针对非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进行研究,以推进光场成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56 浏览:414

魏万里 翁春生 武郁文 郑权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研究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当量比下开展了实验研究.基于高频压力传感器及静态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详细分析了带涡轮导向器的旋转爆轰燃烧室的工作模式以及涡轮导向器对非均匀不稳定爆轰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较低时,爆轰燃烧室以快速爆燃模式工作;逐渐增大当量比,爆轰燃烧室开始以不稳定旋转爆轰模式工作;继续增大当量比,爆轰燃烧室以稳定旋转爆轰模式工作,且旋转爆轰波的传播速度和稳定性均随当量比的增大逐渐提高.爆轰波下游的斜激波与涡轮导向器相互作用,涡轮导向器对压力振荡的幅值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压力振荡频率的影响较小.随着当量比的增大,涡轮导向器上下游的静压均同时增大,经过涡轮导向器的作用,涡轮下游静压明显降低.

光学微腔中倍频光场演化和光谱特性 下载:56 浏览:437

徐昕1 金雪莹1 胡晓鸿2 黄新宁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在考虑光学微腔中二阶和三阶非线性效应的情况下,引入了可同时描述腔内基频和倍频光场的演化过程的Lugiato-Lefeve方程,分析了SiN微腔中二次谐波的产生,并讨论了各参数对腔内基频和倍频光场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失谐参量为0时,稳定后的基频光场为平顶脉冲的形式,而倍频光场呈正弦分布;失谐参量增加,将导致腔内基频和倍频光功率在演化过程中出现振荡,且最终稳定的光功率变弱,稳定后的光场分布为周期性变化;失谐参量的值过大,会使得微腔光场处于混沌状态.抽运光强较弱时,腔内可形成稳定的光场分布;抽运光强较强时,会导致腔内色散以及非线性效应过强,最终稳定的光场仍然呈周期性变化,且抽运光功率越强,光功率的演化曲线振荡越强.此外,选取特定的微腔尺寸,微腔可工作于"图灵环"状态.理论分析结果对研究光学微腔中二次谐波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基于平衡光学互相关方法的超短脉冲激光相干合成技术 下载:47 浏览:350

黄沛1,2,3 方少波2 黄杭东2 侯洵1 魏志义2,3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相干合成技术是超快光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单路脉冲激光的连续谱超过一个倍频程时,精确控制其光谱相位(色散管理)是获得亚周期超短脉冲激光的关键.由于常见的脉冲压缩系统存在光谱带宽限制,因此多通道相干合成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充气空心光纤展宽后的超倍频程连续光谱分波段独立压缩,并利用平衡光学互相关方法锁定子脉冲之间的相位延迟,获得了4.1 fs的合成脉冲.实验结果表明相干合成技术在高能量亚周期超快光场调控中存在优势.

给水旁路调节下高压加热器的瞬态应力分析 下载:24 浏览:269

王建华1,2 范佩佩3 石峰1,2 种道彤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灵活运行下的设备安全性是燃煤电站深度调峰过程的重要问题,高压加热器作为大型高温承压换热设备,在机组灵活性调节中承担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安全性问题。针对某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号高压加热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给水旁路调节过程下的瞬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机械应力场、耦合应力场分布,并针对水室出口、蒸汽入口、管板上下侧4个关键区域进行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耦合应力的波动幅度均随着给水旁路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热应力最大部位为蒸汽入口管处,机械应力和耦合应力最大部位分别对应管板下侧、管板上侧;管板上侧区域为高压加热器最危险部位,需重点关注和提前检修。

基于平衡光学互相关方法的超短脉冲激光相干合成技术 下载:46 浏览:413

黄沛1,2,3 方少波2 黄杭东2 侯洵1 魏志义2,3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相干合成技术是超快光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单路脉冲激光的连续谱超过一个倍频程时,精确控制其光谱相位(色散管理)是获得亚周期超短脉冲激光的关键.由于常见的脉冲压缩系统存在光谱带宽限制,因此多通道相干合成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充气空心光纤展宽后的超倍频程连续光谱分波段独立压缩,并利用平衡光学互相关方法锁定子脉冲之间的相位延迟,获得了4.1 fs的合成脉冲.实验结果表明相干合成技术在高能量亚周期超快光场调控中存在优势.

实时瞬态模型法在长输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407

陈传胜 李俊 吴瑶晗 翟福超 《天然气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未来我国天然气管道面临的泄漏风险主要是腐蚀、外部影响和材料缺陷等引起的管道小泄漏或微小泄漏。为解决现有长输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管道微小泄漏检测和泄漏损失计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强调应加大实时瞬态模型方法的应用研究,通过在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南京支线段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证实了其应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时瞬态模型泄漏检测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泄漏,尤其对微小泄漏量的检测优势明显,同时用流量、压力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实时计算泄漏速度和累计泄漏量;②实时瞬态模型法中的容量守恒变化曲线决定了其误报率低的特点,这一点在测试中也得到证实;③对于测试泄漏点压降很小的情况,实时瞬态模型法可以检测到目前无法通过SCADA查看到的微小数值压降变化,也可以解决目前采用的通过截止阀判断压降速率无法解决的微小泄漏检测。

一种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TVS结构 下载:57 浏览:321

苏海伟 赵德益 吕海凤 王允 赵志方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模块VBAT&VBUS端由于工作电压多样和应用环境的电应力强,需要其保护器件TVS提供适应4.5/7/12/15/18/24/26 V电源电压。并且在配合OVP的保护方案时,不仅要求TVS击穿方向具有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的特点,对正向导通方向也提出了耐大电流冲击和低钳位电压的要求。分析PN结单向二极管和NPN结双向二极管的静态I-V特性和动态浪涌残压特性,开发了结合两种结构优点的TVS器件,该器件在提供低漏电流的同时可降低击穿电压,其峰值电流IPP大幅度提升,钳位电压VC也下降到被保护器件的安全区内。

某核电止回阀开启过程中的瞬态流动与结构特征 下载:26 浏览:400

刘梦瑶1 康灿1 丁可金2 李兵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为研究某核电止回阀在开启过程中的流动特征与部件的力学特征,采用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模拟了该阀门在高压工况下开启过程中的内部流动。在不同开度条件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阀门部件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阀体及阀芯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阀门开度增大,过流断面的喉部与阀门出口出现高速区域;阀门入口段呈现较高的压力梯度;阀体上的最严重变形出现在喉部,变形量随开度变化呈现波动趋势;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阀门入口弯管处且最大等效应力随开度增加而减小;阀芯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靠近进口的一侧;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阀芯与弹簧接触区域,其随开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基于网络的压水堆核电厂瞬态实时仿真软件NUSOLSIM的开发 下载:72 浏览:401

蔡青玲 葛莉 单建强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为满足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不限时间和空间的仿真教学需求,采用C/S架构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压水堆核电厂瞬态实时仿真软件(NUSOLSIM)。针对大型压水堆核电厂堆芯、一回路、二回路等系统设备进行建模,此软件具有实时仿真模拟典型核电厂事故的能力,具备暂停、保存和图形输出功能。最后利用NUSOLSIM软件分析了2个典型的预期运行事件,结果表明本软件具有较好的事故进程分析能力。

AP1000乏燃料水池失冷瞬态特性研究 下载:21 浏览:302

段永强 何迅 景福庭 蔡志云 余小权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以AP1000堆型为参考,建立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主要设备的热平衡耦合数学模型,并研究各类失冷事故下乏燃料水池水温的瞬态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整堆芯卸料时即发生丧失所有冷却途径的事故,则燃料裸露时间约为24h;在装料后即发生丧失所有冷却途径的事故,则燃料裸露时间约为213h。这些工况的模拟结果为应对相应乏燃料水池失冷事故提供了参考反应时间。

一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反演管道内壁面温度波动 下载:55 浏览:287

熊平1 艾红雷2 卢涛1 王新军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以一维圆管壁厚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法的瞬态导热正问题以及基于共轭梯度法的优化算法来构建一维瞬态导热反问题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通用计算程序,以正问题所得到的外壁面温度波动值作为导热反问题的已知条件,并引入随机测量误差,探讨测量误差对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将反演值与作为边界条件的内壁面温度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内壁面反演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表明该瞬态导热反问题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得到内壁面温度波动值。

LOCA事故后堆芯瞬态传热及熔融过程数值研究 下载:17 浏览:360

刘逸群1 张小英1 王彪1 徐俊英2 张雷2 张会勇2 展德奎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获取某压水堆核电厂相关参数,建立堆芯及维护结构三维模型,采用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和相邻八棒辐射换热模型,求解二维瞬态导热微分方程,计算事故发生后堆芯温度发展及熔融过程。研究表明:随着事故进程的发展,堆芯水位降低,堆芯温度升高,堆芯最高温度点逐渐下移。在事故进程560 s后,控制棒开始熔融;1200 s后,不锈钢棒开始熔融;燃料芯块在2700 s后开始熔融,7000 s后,堆芯熔融份额超50%。大部分堆芯节点熔融时,围桶结构仍未熔融。熔融物直接掉落,向下封头内发生初始迁移。蒸汽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均能影响燃料棒熔融时刻,且蒸汽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蒸汽的影响不能被忽略。辐射换热具有展平堆芯温度的作用。

LED灯频闪问题评测与研究 下载:77 浏览:430

杨夏喜1 吴震1 石峰1 王俊轶2 张有勇1 李晓华2 《光电子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评测和研究了瞬态光调制对人的影响的评价参数及其特性。在实验中利用这些参数对市售LED灯泡进行评价。比较了这些参数在实际评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断路器电弧模型对瞬态恢复电压影响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450

王珍珍 何柏娜 宁家兴 孔杰 《电气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电弧发展过程直接影响瞬态恢复电压的特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断路器电弧模型十分必要。针对某750 kV超高压输电线路,分别采用理想开关模型、Mayr电弧模型、Cassie电弧模型以及Cassie-Mayr电弧模型来模拟断路器开断过程,并利用EMTP-ATP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不同故障类型、不同故障位置时,断路器电弧模型对瞬态恢复电压的影响。研究表明,断路器采用Cassie-Mayr电弧模型能够更贴切地模拟开断暂态过程,仿真结果更准确,推荐采用Cassie-Mayr电弧模型。

某履带车辆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瞬态热分析 下载:88 浏览:459

米召阳1 穆洪斌2 廖桐舟1 徐冰1 杨志勇1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某履带车辆盘式制动器,对其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初始阶段,相对摩擦速度最大,摩擦产生能量最多,制动盘温度急剧上升,随着制动过程的进行,相对摩擦速度降低,温度上升速度也降低,最高温度将达到525.36℃.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速度小于对流散热时,制动盘的温度开始逐渐降低.结合制动盘工作时的温度场分布,得到制动过程中制动盘内部应力应变分布情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