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小麦蚕豆间作改善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与减轻蚕豆枯萎病的作用 下载:86 浏览:526

王宇蕴1 任家兵1 张莹1 郑毅1,2 汤利1,3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和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BIOLOG技术,通过比较单作和单作蚕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c Intosh均匀度指数(U)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尖孢镰刀菌和拮抗菌的基因拷贝数等指标,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接种蚕豆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间作蚕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86.9%和23.4%,差异显著;小麦蚕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量,且微生物总量提升主要来源于细菌,其贡献率为83.72%,促进了蚕豆根际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小麦蚕豆间作还能够提高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Mc Intosh指数,有效降低Simpson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蚕豆间作蚕豆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32.46%、基因拷贝数降低了17.52%,短短芽孢杆菌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86.06%,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了46.6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小麦蚕豆间作能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微生物总量,增加细菌在微生物总量增加中的贡献,提高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一度,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及其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减少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增加短短芽孢杆菌基因拷贝数是小麦蚕豆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重要机制。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51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研究 下载:269 浏览:2723

​李精华 《冶金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冶金企业的生产作业往往是在一个有限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的,这就要求冶金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时有可能会发生的诸如火灾、中毒等一系列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安全风险管理,以达到规避安全事故的生产目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力求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冶金企业安全生产。

核电工程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实践研究 下载:190 浏览:1867

杨娟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6期

摘要:
核电工程空间作业具有较大风险,当存在管理不当、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多种情况,容易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同时在救援过程中受到空间作业的影响,增加施救难度,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扩大影响范围和程度。因此,核电工程空间作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空间作业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结合某核电工程空间作业案例,分析空间作业中存在危险,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进一步防范空间作业事故。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探讨 下载:102 浏览:2005

冯芝明 《中国农业》 2024年1期

摘要:
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间作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还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轻对土壤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应用的重要优势,然后分析间作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可以为农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内生菌的影响 下载:246 浏览:2781

杨强 《中国农业》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设A为玉米间作黄草乌根部尼龙网分隔(1株玉米+1株黄草乌)、B为玉米单作根部尼龙网分隔(1株玉米+1株玉米)及C为玉米与空白根部尼龙网分隔(CK,1株玉米+空白)。【结果】玉米内生细菌和真菌,A处理分别有12属22株、11属18株,B处理分别有8属12株、9属12株, C处理(CK)分别有5属7株、5属7株, 3个处理玉米根、茎、叶中,A处理分别分离出9属15株、7属12株、8属13株,B处理分离出6属10株、6属7株、5属7株,C处理分离出5属7株、3属4株、2属3株,A处理的内生细菌和真菌均比B和C处理多;其中,有益内生菌,A处理有6属9株,B处理有5属6株,C处理有2属2株;总体上,A处理内生菌数量最多、有益内生菌也最多,也说明了玉米与黄草乌间作增加了玉米内生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垃圾焚烧发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探讨 下载:287 浏览:3167

于玉荣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业环境相对特殊,尤其是在有限空间内的作业,更需要注意对各种隐患因素的预防防控。本文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背景,首先说明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导致事故的原因,随后说明开展安全管控的措施。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探讨 下载:246 浏览:886

冯芝明 《农业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间作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还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轻对土壤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应用的重要优势,然后分析间作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可以为农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