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脑卒中护理和预防 下载:133 浏览:1558

王宝钢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脑卒中护理和预防方案,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至2月实施脑卒中优质护理干预后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实行优质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脑卒中的预防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未实行优质护理的对照组为76.00%,其中t=5.215,P=0.020,差异性显著。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脑卒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可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中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120 浏览:1344

胡宾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医院急诊救治的急性脑卒中者8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予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等待救治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的短(P<0.05);研究组护理后患者NIHSS、APACHEⅡ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而其GCS评分则较对照组的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疾病危重程度,值得推广。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的集束化康复护理 下载:125 浏览:1551

徐红 张瑞源 《国际护理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采用集束化康复护理手段来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行为的发生,并对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以100例符合本次调查研究各项指标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调查的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相应数据样本提供。这100例被观察研究者均患有脑卒中吞咽障碍,其中50例患者会使用普通的护理干预手段来进行误吸行为的预防,另外50例使用集束化的护理管理手段来帮助患者进行误吸发生概率的控制。这100例患者均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这一时间段内。结果:使用普通护理干预手段来进行误吸行为预防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其所能达到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总预防率只达有68%。而使用集束化康复护理手段的患者,总预防率达到了98%。结论:相比较普通护理干预手段而言,集束化康复护理手段的运用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因此这一类康复护理手段值得进行更为全面的运用。

神经外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信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118 浏览:1357

赵晓丽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知信行现实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培养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市4家医院神经外科在职的护理工作人员当中,随机无目的性的挑选100名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应用医院自主设计的资料调查表以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信行调查表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普通问卷调查,对神经外科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0名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知识方面得分为32.1±6.7分,态度方面得分为48.2±7.8分,行为方面得分为46.7±6.2分。根据线性分析能够看到,受教育的高低、护理工作人员职称、工作时间、医院的级别、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是否专业学习过康复课程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早期康复护理知识方面的影响因素,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工作时间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早期康复护理态度方面的影响因素,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护理工作人员年龄、职称、工作时间、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是否专业学习过康复课程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早期康复护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态度相对较为主动积极,所以建议要加大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相关的培训力度,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加强自学,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131 浏览:1346

郭金焕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的应用,主要分析该特色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8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90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选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从这三项指标的对比中均可以看出研究组的表现更为理想(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61 浏览:2551

林晔 吴亚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共5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好,值得临床采纳。

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 下载:152 浏览:1928

陈菊菊 霍艳虹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研究所用样本资料包含56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治疗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56.38±1.2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0.56±1.12)分;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55.47±0.5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24±0.86)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产生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鉴于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相关人员可对其推广。

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下载:143 浏览:1748

陆梦格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是其常见的两种类型,近年来我国老年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其发病机理为脑部血管突然爆裂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进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患病后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手臂侧脸麻木、口齿不清及痉挛等,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和肢体运动受到影响,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缓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康复动力,提高康复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于本院康复科就诊的9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分析 下载:172 浏览:2496

马燕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0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采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神经内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则高于对照组,而康复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也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到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当中,可以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197 浏览:2571

张梦云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提高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果,探析在其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将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展开研究,于急诊科中纳入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本次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要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在观察组中则要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分析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后确认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下,观察组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救治效果分析比较来看,观察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应用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缩短救治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83 浏览:2302

马英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希望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从2019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群体中,选取46例继发癫痫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这46例患者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77.63±7.06分、FMS评分为81.57±5.89分,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69.52±7.38分、FMS评
分为60.11±5.32分,两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可作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参考。

脑卒中护理和预防 下载:197 浏览:2572

王志永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脑卒中护理和预防方案,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至2月实施脑卒中优质护理干预后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实行优质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脑卒中的预防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未实行优质护理的对照组为76.00%,其中t=5.215,P=0.020,差异性显著。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脑卒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可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84 浏览:2566

李青蓉 《国际护理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均降低,且观察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781,P=0.02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7.5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384,P=0.007)。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介入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值得在护理领域做进一步推广。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83 浏览:2554

肖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选取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及时给予社区康复护理,提升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物理治疗后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935

孙豪 《现代物理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脑卒中急性期,探究早期物理治疗的干预优势。方法:纳入2023.01-2023.12治疗的80例脑卒中者,均为急性期,拆分2组(40例/组),将常规治疗、常规+物理治疗引入对比组、试验组中,探究差异。结果:试验组的FAC、FMA、ADL、NIHSS指标均更好(P<0.05)。结论:早期物理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神经障碍程度,也可有效恢复下肢运动能力,提高步行能力,获取更高的日常生活能力,其在急性脑卒中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68

赵静 胡朵妮 施秀琴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科脑卒中病人的营养危险因素,以及它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79名脑卒中病人进行营养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来判定其营养缺乏情况。结果:NRS2002版符合率为100%,营养危害评分(NRS>3)占67.09%,营养缺乏占7.59%;有吞咽障碍的病人有80.00%,有10.00%的病人有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在接受胃管治疗的病人中,有75.00%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占比37.50%。结论:康复科中风病人具有较高的营养危险度及缺乏度,单纯用血清白蛋白来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持续检测血清蛋白来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 下载:96 浏览:1063

刘丽君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2期

摘要: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指患者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咽下困难,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咳嗽、误吸、咀嚼无力,吞咽后食物残留于口腔内或从口角漏出,或吞咽完毕后反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左右。卒中早期的吞咽障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及利用,易致营养不良,使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升高,所以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前应筛查有无吞咽障碍。并且,早期合理地给予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对预防营养不良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营养支持是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下载:85 浏览:804

陆金莲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对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收取本省中医学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取五百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取五百人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中医护理处理,观察并进行四周。观察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实施中医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无明显差异,实施中医护理后,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显著提高。结论:实施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BIM和FMA以及上下肢肌
力均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157 浏览:1128

胡接园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1.8-2022.8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及多模式MRI检查,分析二者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扫描检出86例(86.00%);MRI扫描检查检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98.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模式MRI扫描脑卒中病灶直径高于CT检查(P<0.05)。结果:多模式MRI检查可发现脑部的危险病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较高。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54 浏览:1574

艾尔登毕力克 丁巧玲 《中国中医药》 2024年9期

摘要:
分析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8例,均于2023.02-2024.02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康复治疗、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肢体功能评分,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开展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