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香药概念探讨 下载:42 浏览:260

王荣1 胡晓阳2 于斌1 万广宋1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梳理香药的概念,分别阐述了香药与外来药、香药与芳香药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香药的概念应具有专属性,香药特指阿拉伯香药,是由阿拉伯商人经由陆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非洲及东南亚等地贩运到中国的天然香料药物。并且指出香药的概念应兼具以下三个标准,其一,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其二,医药保健常用之品,或可以配制香料并做为主要原料;其三,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在沟通东西方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职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下载:77 浏览:592

郭朝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崭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文章众多。本文在简要梳理翻转课堂大致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发现高职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研究多为应用研究,且成果较少:有研究者提出通识类翻转课堂的三阶段轮,有研究者从某门具体课程出发,提出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案。最后笔者提出高职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盐知母多糖的抗炎作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249

贾小舟1 苏慧琳2 曾元宁2 王秋红2 匡海学1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炎症模型,探讨盐知母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盐知母多糖对模型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小鼠耳组织HE切片染色,观察肿胀程度、炎性细胞,以及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盐知母多糖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P<0.05,P<0.01)、耳肿胀程度及血清免疫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5,P<0.01);盐知母多糖低、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脾指数(P<0.05,P<0.01)。结论:盐知母多糖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针对95后大学生电气类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461

田颖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电气类基础课程是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应对"95后"学生的特点。本文就对分课堂提高参与感、科学研究培养专业素养、网络助力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提高"95后"大学生电气类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下高中STEAM课程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95 浏览:502

于莺彬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进入21世纪,STEM教育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STEM教育是通过基于情境、基于工程设计、基于项目等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进行融合的跨学科教育,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循环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特点。"STEAM教育"就是STEM教育扩展版——将STEM加入A(Art艺术)。本文探讨的是在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世界趋势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中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STEAM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派出人员管理探讨——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下载:68 浏览:445

黄玉新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各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由师范院校派出至合作办学的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也越来越多。这些派出的中小学校长和副校长是高师院校参与基础教育合办学校管理的纽带人物,是合办学校组织管理体系的核心人物,也是贯彻师范院校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思想紧密联系教育现实的关键人物。加强对这些派出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平台为例,探讨对派出人员的管理现状,拟提出加强和改善派出人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跑台运动对孤独症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1

​李秀东1 王英伟1 孙明君1 王月枫2 王炳洋3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探讨跑台运动对孤独症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正常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丙戊酸钠(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置于跑台上但不转动跑台。训练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Nissle染色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表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第2~4天,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训练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ss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训练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eu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训练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酶活性测定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活性下降,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大鼠B淋巴细胞瘤-2(Bcl-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磷酸化钙离子相关蛋白a亚型钙调蛋白激酶2(p-CaMKⅡ)/CaMKⅡ和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CREB均明显上调,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跑台运动能够提高孤独症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跑台运动增强了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构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新体系 下载:39 浏览:330

李洪天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是涉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的和基础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指示促使我们思考我国以往的、目前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深感需要构建适应并能够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教师培养新体系,本文对新体系作了勾勒。

小组合作学习对经典素读的良性影响 下载:48 浏览:465

李玉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传统经典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近年来,西岗区积极落实小班化课堂的前提下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了经典素读活动。相对于几百年前的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小班化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对经典素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基于“有是症,选是穴”探讨艾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思路和选穴分析 下载:69 浏览:442

张佳乐1 杨莉2 鲜天才3 杜佳4 翟煦5 王柳青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基于"有是症,选是穴"的思路,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干预和选穴思路。方法:通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症状和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中的选穴方案,并在查阅艾灸对相关症状的干预文献基础上,对艾灸干预COVID-19的选穴思路进行对比归纳和分析。结果:针对发热的症状,可以选用大椎、曲池穴;咳嗽可以选用大椎、肺俞、定喘穴;乏力可以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穴;针对上消化系统的不适,可以选用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结论:在参考既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穴位,才符合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体现了"有是症,选是穴"的辨证思想。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20

付利红 王春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98

付利红 王春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基于叶天士行医时期苏州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疾病基础探析 下载:79 浏览:596

屠燕捷 方肇勤 杨爱东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叶天士所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对指导治疗当今临床具发热性质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若能探知叶天士通过观察哪些疾病的发病规律获得这套理论,对于深入理解该理论内涵,准确运用于临床是有所裨益的。文章依据"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苏州叶天士故居等处,收集相关史料,分析史料与叶天士医著记载,探究卫气营血理论形成期间叶天士辨治的主要温病病种,进而探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于临床的适用病证,为感染病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独活潜在功用的考察与分析 下载:85 浏览:575

张丽艳 梁茂新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文献考证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挖掘和分析独活潜在功用,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分析《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含独活复方所治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同时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独活功用,并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比较,发现古今功用主治的不同,挖掘和分析独活的潜在功用,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加以佐证。结果:在《普济方》数据库中检索含独活复方1 619首,所治病证499个,分为26类,根据病证提炼功能,其中祛风除湿、止痛功能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内容相吻合,但治疗中风、痈疽疮疡、痉病、瘙痒、惊悸、虚损、目赤肿痛等病证的功用未被收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发现独活还具有平肝息风、解毒疗疮、安神定悸等功用。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文献考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独活具有平肝息风、解毒疗疮、安神定悸的潜在功用。

中医阴阳并非朴素唯物主义 下载:54 浏览:391

于珺1 吴伟洁2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阴阳是朴素唯物主义”是批评中医理论落后的最常见的论据,也是中医学教科书中常见的对阴阳概念及理论(以下简称“阴阳”)的界定,但这一界定缺乏对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的详细对比,应当进行反思。本文将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阴阳离合论》关于阴阳的记载,使用概念分析法对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进行详细对比,揭示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其中对中医阴阳的误解。

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评价 下载:79 浏览:545

任建勋 尹春园 史雅红 苗兰 孟红旭 李军梅 李鸿海 马京泉 刘建勋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心肌梗死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睡眠剥夺组给予无规律性睡眠剥夺8周,模型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予睡眠剥夺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后第2天继续睡眠剥夺5周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心肌梗死组仅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手术后第2天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颗粒4.0、2.0、1.0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持续5周。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自主活动、舌象、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下降,心室重构指标升高,心功能、室壁厚度指标和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则明显下降,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舌面R(红)、G(绿)、B(蓝)相对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室壁厚度,降低心室重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心功能和自主行为活动,提高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大鼠舌面R、G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促使心力衰竭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外在客观表现,高剂量的益气活血颗粒的有效干预反证此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医学中“虚”“损”“衰”辨析 下载:72 浏览:522

张敏 胡镜清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对"虚""损""衰"本义辨析,从"虚""损""衰"的病证与治法进行文献梳理。"虚"为虚弱、不足之义,虚证的治疗应明辨气血阴阳脏腑之所属,以补为主。"损"为减少、损害之义,"积虚成损"是虚损性疾病形成的渐进演变的病理过程,"损"必伴有脏腑组织的损伤,应以"益""调""缓"的方法治疗,不同于单纯的补法。"衰"为衰弱、衰老之义,虚衰较虚程度更深,进一步可发展为邪盛正衰的亡脱证;另外,老年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衰老相关,延缓衰老的治疗则以补益五脏为主,重在补肾,兼以化痰祛瘀。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和腺病毒E1B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在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中的机制 下载:89 浏览:512

​陈财良 田小菲 田亚汀 张国徽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和腺病毒E1B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B cell lymphoma/leukemia-2 and adenovirus E1B19 000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建立一氧化碳中毒模型,将25只雄性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CO染毒后1 d组,CO染毒后3 d组,CO染毒后7 d组,CO染毒后14 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的表达,评价一氧化碳中毒后的髓鞘脱失及少突胶质细胞死亡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脑白质部位BNIP3蛋白、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9,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 MBP与对照组(0.16±0.02)相比,染毒后1 d(0.12±0.02,t=3.357,P<0.05)表达开始降低,3 d后(0.09±0.02,t=5.960,P<0.01)表达持续降低,7 d后(0.05±0.02,t=9.730,P<0.01)降至最低,直至14 d后(0.13±0.02,t=2.897,P<0.05)其表达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MBP的表达变化分析,与对照组(0.55±0.03)比较,1 d组(0.39±0.02,t=10.391,P<0.01)、3 d组(0.23±0.02,t=23.115,P<0.01)、7 d组(0.09±0.01,t=34.767,P<0.01)和14 d组(0.45±0.03,t=6.146,P<0.01)均显著降低。Olig2在一氧化碳染毒3 d后(72.2±5.45,t=12.211,P<0.01)表达较对照组(36.6±3.58)升高显著;蛋白免疫印迹结果与对照组(0.31±0.02)比较,3 d组(0.52±0.02,t=16.651,P<0.01)显著升高。BNIP3在染毒后与对照组(0.25±0.03)相比1d组(2.49±0.40,t=15.342,P<0.01)表达量明显增高,在3 d后(1.90±0.24,t=12.417,P<0.01)开始降低,至14d后(0.24±0.02,t=0.798,P>0.05)恢复正常。Bax在染毒后与对照组(0.44±0.03)相比,1d组(1.09±0.15,t=9.427,P<0.01)表达明显增加,随后的3d(0.86±0.10,t=9.015,P<0.01)和7d组(0.64±0.09,t=4.540,P<0.05)开始降低,至14 d组(0.45±0.05,t=0.511,P>0.05)恢复正常。caspase9在染毒后与对照组(0.51±0.08)相比,1 d后(1.10±0.17,t=7.131,P<0.01)明显增加,3d后(0.79±0.10,t=5.051,P<0.01)降低,7 d后(0.55±0.05;t=0.910,P>0.05)恢复正常,其表达变化趋势与BNIP3基本相同。经过相关性分析,BNIP3分别与Bax(r=0.995,P<0.01)和caspase9(r=0.950,P<0.01)显著正相关。结论BNIP3参与了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caspase依赖性线粒体凋亡途径。

当前中医思维方法研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下载:86 浏览:528

邢玉瑞 胡勇 李翠娟 《当代中医药》 2020年8期

摘要:
中医思维方法近十余年来一直是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研究中概念不清、逻辑混乱、顶层设计欠缺、低水平重复、创新不足、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却甚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当前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要注意掌握思维科学基础知识,明晰基本概念;构建中医思维方法体系框架,明确研究内容;厘清中医思维的原创性问题,避免研究偏差。其中核心是强化思维科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中国古代哲学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壮大中医思维方法研究队伍,明确研究内容,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研究水平。

优质护理活动在眼科老年患者基础护理中的运用 下载:27 浏览:324

冯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对老年眼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更高。方法:取我院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眼科患者98例,将符合标准的98例老年眼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内容,两组患者对在院期间护理干预内容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在院期间护理干预内容进行满意度评价的结果可见,行优质护理干预的老年眼科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老年眼科患者(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老年眼科患者不满意3例,基本满意9例,非常满意37例,满意率93.88%(P<0.05);行优质护理干预的老年眼科患者不满意0例,基本满意5例,非常满意44例,满意率100.00%(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眼科患者来说满意度更高,从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制定整体护理方案、细化心理、生活等基础护理措施方面构建优质护理体系效果显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