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74 浏览:501

赵辉1 董晓巧1 杜权1 郑永科2 胡炜2 王昊1 杨定博1 俞文华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揭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亲环素A、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估患者伤情严重度,统计分析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伤情严重度、上述指标血清水平、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和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显著相关性(均P<0.01)。血清亲环素A是颅脑损伤患者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预测价值超过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均P<0.05),而与入院时GCS评分和血清S100B水平相似(均P>0.05)。结论亲环素A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炎性损伤过程,其升高的水平与脑损伤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载脂蛋白E、热休克蛋白27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76 浏览:496

孟晓京1 项宁2 刘亚军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心脏事件组和无心脏事件组,探讨ApoE、Hsp27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无心脏事件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例、ApoE、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Hsp27、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脏事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显著高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R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Nt-proBNP、Hsp27、心功能Ⅲ级、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为CHF心脏事件预后的影响因素(OR=1.78~1.95,P<0.05)。高危组2年生存率为79.10%,低危组为9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E和Hsp27升高与CHF心脏事件具有相关性,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脾主肌肉”的理论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81 浏览:492

戴娜1,2 何兰1胡晶1,2 何迎春2,3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总结脾与肌肉的生理病理关系,并通过对"脾主肌肉"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治痿独取阳明",子宫脱垂、从脾从肉,眼睑属脾、睑废治脾,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肌痹多从脾着手以及少肉病脾之疳证六个方面,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临床方面的体现,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在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103 浏览:1015

梁利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在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从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选取18例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为观察组,脓毒症非心衰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对患者病情变化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进一步明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值得推广。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常见血脂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35 浏览:368

胡兵 艾买提江·克日木 王学涵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及相关血脂指标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发病特点和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SAP组(37例)、UAP组(35例)、AMI组(30例)。另选取3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sdLDL及相关血脂含量及sdLDL、apoB、LP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LDL、apoB、L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UAP、AMI组高于SAP组,AMI组高于UAP组(P<0.05)。sdLDL、apoB、LPa的AUC依次为0.90、0.81、0.71。结论 sdLDL对冠心病临床分型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下载:230 浏览:2117

张苏舒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的优势和意义。 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安全检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95例组成无需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健康组,同期选取拟心脑血管病且需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95例组成观察组,要求两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检查者颈动脉超声诊断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 结果 观察组检查者中,诊断结果为IMT增厚36.84%,形成斑块48.42%,异常总发生率为85.26%,而健康组检查者IMT增厚2.11%,形成斑块1.05%,异常总发生率为3.16%,观察组组织异常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各种斑块总计48.42%,而健康组仅有软斑块1.05%,观察组形成斑块率明显多于健康组(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对未发生冠心病的动脉硬化患者形成警示,更加清晰明确地检查到患者的血管问题,方便后续的治疗。

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下载:35 浏览:385

刘亚军 周君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2 397例患者为对照组(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2 503例患者为观察组(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两组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共有27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8%;男性阳性率为0.81%,女性阳性率为1.33%,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P>0.05)。常见抗体分型包括抗-M、抗-E、抗-D,检出率分别为37.04%、18.52%、14.81%。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体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明确患者阳性抗体类型,从而避免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31 浏览:323

孙海潮1 苗伶俐1,2 屈伟3,4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特点。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ABO溶血患儿100例,按照患儿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划分为感染组(n=53)和非感染组(n=47)。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非感染组患儿入院第1、3天的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非感染组患儿PCT、CRP异常值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感染诊断过程中,PCT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RP(P<0.05)。结论 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RP、PCT水平相对较高,PCT诊断相对于CRP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

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研究 下载:65 浏览:1020

张欣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探究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8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血糖及尿糖检验手段,主要针对空腹时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进行检测,分析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结果:空腹血糖检验结果中的血糖偏高患者数量明显高于餐后2h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血糖与尿糖检验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确诊,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为医生最终的诊断与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及数据支撑。除此之外,血糖与尿糖任一检验手段均不具备说服力,因此必须将两组同时进行,较为全面的保证患者临床诊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拉玛泽呼吸法与导乐分娩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临床意义 下载:26 浏览:438

钟兵华 黄晶 郭珍 《当代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拉玛泽呼吸法与导乐分娩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方法: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为产妇72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拉玛泽呼吸法与导乐分娩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产时疼痛程度、不同产程时间、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以及分娩控制感等。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SDS评分、SDS评分、新生儿窒息率、脐带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自我效能感评分以及分娩控制感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产妇不同产程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予以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拉玛泽呼吸法与导乐分娩干预,有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减轻分娩疼痛感,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临床免疫检验—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114 浏览:1242

黄萧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自身抗体就是针对本身组织、器官、细胞等成分抗体,人体血液当中存在低滴度自身抗体,如果滴度水平超过某一阈值之后就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从而诱发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存在比较多的自身抗体,对其进行检测能明确身体损伤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核抗体,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自身抗体。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评价 下载:113 浏览:1655

高忠伟 郑文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析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2月 ~ 2022年12月该时间段为本研究抽取对象时间,而研究所抽取的对象则为该时间段到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总抽取的例数一共80例,之后对这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另一组则命名为常规组,每组均各自有4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更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时长的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征兆消失时间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应在其治疗中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这有助于缩短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长,降提高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标,对该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内分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253 浏览:2432

杨新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内分泌检测的结果以及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应用内分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至2021年之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的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纳入与排除的方式从中选取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从中随机选取120例儿童对照。将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检验的方式对两组儿童的空腹血糖、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以及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测量,并对两组儿童的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对比对照组的健康儿童明显较高,同时生长激素水平对比健康儿童往往较低,患儿指标之间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往往存在内分泌紊乱以及生长激素减少等现象,通过对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应用内分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单纯性肥胖的患儿指标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患儿的指标对患儿进行调节,实现对单纯性肥胖患儿的身体健康的保障。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内分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249 浏览:2432

杨新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内分泌检测的结果以及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应用内分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至2021年之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的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纳入与排除的方式从中选取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从中随机选取120例儿童对照。将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检验的方式对两组儿童的空腹血糖、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以及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测量,并对两组儿童的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对比对照组的健康儿童明显较高,同时生长激素水平对比健康儿童往往较低,患儿指标之间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往往存在内分泌紊乱以及生长激素减少等现象,通过对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应用内分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单纯性肥胖的患儿指标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患儿的指标对患儿进行调节,实现对单纯性肥胖患儿的身体健康的保障。

OCT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病筛查的临床意义研究 下载:120 浏览:1226

钟欧 廖芙蓉 李来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OCT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取89例(89眼)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OCT检查及眼底镜检查,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OCT较高(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采用OCT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具有较高阳性检出率,且能显示细微病变,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应用价值显著。

结肠癌患者血浆及粪便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221 浏览:2328

郑其安 王喜 《肿瘤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浆及粪便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入的150 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50例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上述两组外周血和粪便,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上述标本进行APC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检测,判断各组标本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 结果 150例结肠癌患者中,存在84例癌组织中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改变,剩下66例未检测出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15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为阳性的患者中,有69例血浆中检测出阳性,阳性率达 46.00%;150例健康者的血浆中均没有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其特异性为100%。43例血浆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肺癌患者其血浆甲基化APC浓度范围为1.61x102-6.98x102拷贝/mL,中位浓度为1.78x103拷贝/mL。 结论 MSP检测血浆APC基因甲基化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一定潜在意义,对患者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血清TNF-α、IL-6、CRP的测定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下载:321 浏览:3294

王静1 于海明2 宋义琴2 杨云2 李文慧3 王丙伟4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探讨在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时测定其血清CRP、IL-6、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非感染性幼儿与60例重症肺炎幼儿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谱与cTnT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CK水平、CK-MB水平与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相较于非感染性幼儿,重症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谱与cTnT水平明显较高,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与判断预后时,可将其作为参考依据。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价值 下载:179 浏览:1858

​文贻勇 彭维 吕永胜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CKD累及全球6.975亿人口,其中中国1.323亿。目前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逐渐取代肾小球肾炎成为中国CKD的首要病因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周期较长,在未来的10~20年里,CKD人群会不断壮大。心血管疾病是CKD患者的首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2017年有140万例归因于肾功能损伤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7.6%。冠心病是冠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的稳定性冠心病。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进展,冠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斑块碎片和体内因素共同作用使冠脉栓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心血管事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有预测价值,能早期识别AMI,对冠心病患者的结局有预后价值。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载:320 浏览:3001

谭义斌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PCDH17 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301 浏览:3133

周勇 刘金宝 牛文斌 罗振国 《肿瘤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 PCDH17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对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法分析 24例前列腺癌患者和 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血清中PCDH17 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样本24例中检测出PCDH17甲基化阳性14例(58.3%),所有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样本中PCDH17甲基化检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评估PCDH17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CDH17甲基化阳性率明显较高。此外,PCDH17甲基化与晚期病理阶段、更高的格里森评分、更高的术前PSA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CDH17甲基化阳性率较高,而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为阴性,其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