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哈密伊州区地下水压采机制 下载:47 浏览:396

李森1 程艳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2期

摘要:
哈密伊州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其经济社会用水的主要来源。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地下水资源超采日益严重,严重超采区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到70 m。有效的地下水压采监督管理与保护机制,是遏制与修复地下水超采导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地下水压采管理体制、完善监测监督网络、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宣传等方面对伊州区地下水压采的合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此机制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常见水生植物对城市河道水质净化影响试验研究 下载:67 浏览:411

李纯洁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用水生植物对城市河道低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方法。本文选择了3种本土水生植物,探讨其净化机理,并通过水生植物的模拟水培试验得到以下结果: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43. 3%~54. 1%、54. 3%~88. 2%,而植物组合对TN、TP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植物,总去除率可达61. 3%~65. 0%、79. 2%~88. 6%。同时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N去除率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而TP去除率来自植物处理。

枣庄市新沟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探索 下载:69 浏览:496

刘燕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为加快推进河长制落实,保障河湖行(蓄)洪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提出岸线利用管理保障措施,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有利于维护新沟河的健康生态,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防洪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观-生物膜系统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48 浏览:374

张成1 吴荣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景观-生物膜系统是一种新型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美人蕉、鸢尾及海寿3种植物在景观-生物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情况下,美人蕉的生长状况优于其他两种植物;美人蕉的生物量随运行时间呈"适应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三阶段变化特征,而鸢尾和海寿则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两阶段变化特征;三种植物对于TN、TP去除均有较好效果,并随时间呈幂函数降低;美人蕉、鸢尾及海寿对于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50.0%和47.8%,对于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3%、45.7%和37.1%;植物吸收并不是影响元素去除的唯一因素,美人蕉相较于鸢尾及海寿,具有去除效率高、见效快等优势。

新疆灌区节水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516

张龙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结合新疆灌区节水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用水比重偏大、灌区布局欠合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节水灌溉效益不明显、管理能力不足和农业水价偏低等问题,从保障新疆粮食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发展总基调3个方面分析了灌区节水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科学制定规划、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加快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推进灌区计量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灌区节水建设提供参考。

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需水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下载:64 浏览:507

黄军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工业园区类规划水资源论证,是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的核心与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开展工业园区需水预测采用的分类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结合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和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实例,对其进行了需水预测,并从总量、用水效率与用水结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同类型规划水资源论证需求预测提供借鉴或参考。

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43 浏览:436

王旭升1 张波2 李鹏3 张慧娟4 王芳5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体系化、动态化保护与利用是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的基本共识。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和核心策略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基于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结合建筑人类学理论,建立古村落美丽乡村研究的策略框架,提出古村落风貌保护包括山水环境、街巷格局、民居建筑三个层次,文化传承包括文化脉落、文化功能、文化感知三个层次,同时二者具有相互的联系与依存关系,在规划中需要贯彻二者融合互动的策略。同时以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古村落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在梳理其特色资源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照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研究认为,围绕以历史风貌保护和特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策略框架,并实现与新的社会经济条件融合互动,是推进当前古村落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水库建设造成淹没区水文设施复建的处理方案思考 下载:60 浏览:390

高运法 徐洁 曾才茂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用水需求的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选址常造成水文站的淹没。对此,各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将工程建设对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影响分析写入相关规范和相关报告编制规程。本文结合花滩子水库淹没冉氏堂水文站实际情况,通过对流域干、支流分段分析,得到水文设施复建河段结论,提出水库建设影响水文设施后的复建选址思路,以期解决水库淹没水文测站等方面的矛盾问题。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84 浏览:462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505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我国牧区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困境与提升策略——基于内蒙古和青海的案例 下载:61 浏览:379

林楚阳1张立2,3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牧区乡村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密切联系。但是,我国牧区乡村建设发展滞后、受关注度低,特别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多不足。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牧区乡村为例,从牧民定居方式(生活)、畜牧业经营模式(生产)、草原环境本底(生态)三个方面展示我国牧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与现实困境,并从自然环境、游牧文化、政府决策和牧民选择四方面解析成因机理,提出了牧区乡村人居环境的若干提升策略,包括尊重牧民意愿分阶段稳步实现现代化、创新机制逐步引导传统畜牧产业的转型发展、持续提高精准投入基本设施建设、优化政策设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2008—2018:广州增城区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与探索 下载:14 浏览:164

何爱1 曹凯滨2 周婷婷1 《中国城镇》 2019年6期

摘要: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广泛开展绿道的规划建设运动,而国内的绿道规划及建设实践活动起步于广东增城。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十余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绿道建设实践进行总结,梳理各时期绿道规划建设的不同特征,探讨新时代绿道规划建设的策略。

基于分质供水探讨葫芦岛市城区水资源配置 下载:85 浏览:468

王晓鹏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由于钼选企业非法排污,乌金塘水库水源中金属钼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水库水质不具备城市生活供水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葫芦岛市水资源及现状供用水情况,预测未来用水需求,并在主要水源乌金塘水库水质不具备城市生活供水的前提下,对城区水资源按水质和需求进行重新配置,在充分利用乌金塘水库水源供水能力、满足了城市用水水质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非建设用地管控模式与途径探索——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下载:26 浏览:278

汤圆 《中国城镇》 2019年4期

摘要:
目前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非建设用地往往是规划的"留白区",建设用地的"发展备用地",随着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实施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管控,逐渐成为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非建设用地管控为案例,提出非建设用地管控的主要困境在于其综合效益与建设用地存在级差,且现有管控手段和积累措施无法抑制用地性质转化的动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管控模式与途径,探索一条回应经济发展诉求、适应非建设用地保护利用的实践路径。

美丽城镇建设的体检模式及纠偏机制研究 下载:53 浏览:375

张美亮1 王剑笠2 易海军3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美丽城镇是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新时代主题,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领域行动。地方实践需要破除以往达标创建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编制实施方案可以对照省级层面三类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需落实社会主体参与的体检模式,尤其是共性指标要坚持问题导向,个性指标应强调目标向导,满意度指标主要着眼结果导向。安排建设项目需要考虑空间产权分散、利益主体多元等现实约束,重点关注目标设置动态化、项目选择合约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绩效评估社会化等规划管理转型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两大主体对行政决策的纠偏能力。

近二十年新疆灌区盐碱地变化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 下载:98 浏览:396

张龙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新疆盐碱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落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和部分区域的地下水超采等因素的影响,灌区盐碱地发生较大变化。本文结合已开展的盐碱地改良试点项目建设,2006年和2013年灌区盐碱地遥感调查以及灌区建设管理状况跟踪调查,分析了近二十年灌区盐碱地变化情况,明确了盐碱地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主要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统筹模式——基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实践 下载:64 浏览:374

周婷婷 何爱 吴学正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规划统筹的表现与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提供一个分析视角。增城规划统筹模式的核心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空间框架,以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群规划、村庄规划等自上而下的规划为引领,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和现实需求,以政策资源为导向,以民主议事机制为保障,建立稳定的项目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突出上层次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强调规划与实施的衔接、部门资金的协调与整合,对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策略探讨——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下载:14 浏览:165

周婷婷1 罗俊杰2 何爱1 黄耿志3 《中国城镇》 2019年2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后应对"三农"问题的又一创新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在分析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对增城区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策略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的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新疆克州现状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 下载:54 浏览:252

田龙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对克州现状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与南疆四地州各业的用水水平及全疆的平均用水水平进行了比较。从克州与其他地州及全疆水平的差距中发现问题,并结合新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的2030年农业和工业的效率指标,计算出克州农业和工业的节水潜力,为克州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依据。

雄安新区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浅析 下载:67 浏览:391

李玲玲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结合雄安新区区位和资源特点,从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水利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对新区内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按河系将其划分为清南及淀区水利风景区、南拒马水利风景区和新盖房水利风景区,采用评分的方法对各水利风景区进行等级划分,并对新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