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电-影像学特征分析 下载:82 浏览:507

​苗爱亮 王凌玲 余年 王迎新 葛剑青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电-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明确诊断的5例抗GAD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症状学、EEG、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之间关系。结果 5例患者中4位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44岁(例1)、26岁(例2)、27岁(例3)和17岁(例14)。2例女性患者以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 2例女性患者以癫痫频发起病。1例老年男性(例5),以反应迟钝起病,发病年龄为70岁。4例女性患者初次EEG背景为中-重度异常,明显差于男性患者。伴有双侧岛叶、内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的例1、例3和例4患者中观察到视频EEG存在明显的局灶性异常的不稳定性。例3起病3年时视频EEG清醒及睡眠期频见起源于左颞的临床下发作,发病4年时出现左上肢的皮质下肌阵挛。例4发病20个月时清醒及睡眠期频见起源右颞局灶性发作伴意识障碍和临床下发作。此3例患者均遗留癫痫发作及明显的记忆力障碍。例2和例5的病灶位于大脑中线附近,尽管例2以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发病初期EEG背景重度异常,但经过治疗,未遗留癫痫发作及明显记忆力减退。例5经过免疫治疗,基本恢复正常。此2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临床中首次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且癫痫有频发的趋势或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视频EEG中频见起源单侧或者双侧颞叶局灶性发作和/或临床下发作,建议筛查免疫因素。伴有双侧岛叶、内侧颞叶及海马受累的抗GAD抗体阳性的患者EEG局灶性异常存在明显不稳定性,这或许是抗GAD抗体阳性患者癫痫难治的原因之一。而且这类患者预后差,往往遗留癫痫及记忆力下降。

艰难梭菌二元毒素A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下载:91 浏览:508

黄颖凤 林雪霏 黄欢欢 吴爱武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构建艰难梭菌二元毒素(Cdt)A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His-CdtA重组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以RT 027型艰难梭菌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dtA的全长序列,导入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诱导His-CdtA重组蛋白表达,并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分析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构建pET-28b-cdtA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纯化出高浓度的His-Cdt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高效价的抗CdtA抗体。结论纯化的His-Cdt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效价的抗CdtA抗体,为后续制备抗CdtA单克隆抗体及建立CdtA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学奠定了基础。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肽Y及神经节苷脂抗体对小儿难治性癫痫的鉴别价值 下载:84 浏览:482

​陈钰湘1 张芾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及神经节苷脂抗体(GM1-A)检测对小儿难治性癫痫(RE)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45例RE患儿为RE组,50例可控性癫痫(CE)患儿为CE组。检测两组血清NSE、NPY及GM1-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E、NPY及GM1-A水平与RE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RE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RE组患儿血清NSE、GM1-A水平均显著高于CE组,而RE组血清NPY水平则明显低于CE组(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NSE、NPY及GM1-A水平与RE存在密切相关性(均P<0.05)。血清NSE、NPY及GM1-A检测对RE的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01、0.853、0.812。RE患儿血清NSE、GM1-A与NPY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清NSE与GM1-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不同发作频率患儿血清NSE、NPY及GM1-A水平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NSE、NPY及GM1-A表达情况与RE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血清NSE、NPY及GM1-A水平有助于RE的鉴别。

VP35蛋白对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增殖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91

姜霖 涂加钢 张永安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基因片段S11编码外衣壳蛋白VP35。为深入探究VP35蛋白在病毒增殖中发挥的作用,实验扩增了S11基因并插入载体pCMV-3×flag中,构建pCMV-3×flag-S1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草鱼肾细胞(CIK)后感染Ⅱ型GCRV,收集感染后的上清液与细胞。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细胞样品中Ⅱ型GCRV-S6基因的mRNA。结果显示,过表达VP35在病毒mRNA水平促进Ⅱ型GCRV的增殖;然后扩增S6基因并插入到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纯化Ⅱ型GCRV-VP4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检测收集的细胞样品中的VP4蛋白,结果表明过表达VP35在病毒蛋白水平促进Ⅱ型GCRV的增殖;最后使用pET-32a-S6质粒作为阳性标准质粒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Ⅱ型GCRV病毒基因拷贝数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颗粒,结果表明过表达VP35增加Ⅱ型GCRV病毒拷贝数。本研究从3个维度证明过表达VP35蛋白促进Ⅱ型GCRV增殖,有助于深入解析VP35蛋白功能,也为进一步探究Ⅱ型GCRV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下载:57 浏览:304

郭宝琴1,2 魏畅1 王轶南1 李强1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为制备抗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gM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工具构建鲫血清中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运用硫酸铵盐析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法,从异育银鲫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结果表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两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2 000和25 000,分别为异育银鲫IgM的重链和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株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8G1、7C6、8C2、8C5和5C2;抗体分型结果显示,8G1、8C2、8C5和5C2均为IgG1亚型,7C6为IgG2b亚型;免疫印迹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特异性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IgM轻链分子;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与异育银鲫脾脏中部分白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阳性细胞表面呈现绿色点状荧光信号;用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病毒粒子包被酶标板,以抗异育银鲫IgM单抗作为检测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鼠Ig作为检测二抗,构建了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进一步优化显示,该技术中最佳单抗为8C5,最佳二抗稀释度为1∶2 000,鲫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成功制备了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工具构建了检测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异育银鲫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及CyHV-2疫苗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应用 下载:91 浏览:499

陈文举1 高琳2 顾婉红2 沈波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价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行胃镜检查的疑似HP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病理组织嗜银染色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和胶体金快速法检测HP。结果以病理组织嗜银染色法结果作为金标准,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HP抗体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6.6%,诊断符合率为95.0%。胶乳免疫比浊法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胶体金快速法(P<0.01)。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HP抗体简便、快速,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易感人群的大规模筛查。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9 浏览:509

张维 沈凌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4例疑似IPA的住院患者分为IPA组(46例)和非IPA组(78例),检测其血清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病理确诊18例,临床诊断28例。分别以0.5、1.0 ng/mL为阈值,GM抗原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7%、74.4%和50.0%、83.3%。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91.0%,烟曲霉特异性IgM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87.2%。IPA组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P<0.05)。结论血清GM抗原(以1.0 ng/mL为阈值)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对于IP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0%),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IgM抗体。

基孔肯雅热IgG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初步评价 下载:91 浏览:486

张培 梁克峰 李春缘 陈迪嘉 陈颖 龙管 文升 杨柳 陈月 任瑞文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正>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球约有40个国家流行,其典型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和出疹等[1]。我国多为输入性的散发病例[2]。2010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首次暴发聚集性疫情[3],导致数百人发病。本研究基于前期筛选的CHIKV特异性重组抗原CHIK23[4],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检测CHIKV IgG抗体的快速检测试纸条。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 下载:96 浏览:504

张兴旺1 何莉莉2 高霞1 王芳1 张晓梅1 魏莲花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正>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regain,RPR)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很难判定胎传梅毒[2]。

罗非鱼湖病毒核蛋白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其组织分布 下载:73 浏览:490

苏国茂 秦真东 李嘉波 周萌 莫金凤 张凯 梁日深 吴灶和 赵丽娟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罗非鱼湖病毒(TiLV)在多个国家流行,对世界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是罗非鱼第一养殖大国,尽管我国大陆还没有TiLV的正式报道,鉴于吉富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其对TiLV的感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TiLV对吉富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随后在肝脏组织中克隆和测定了TiLV第6片段基因。罗非鱼湖病毒第6片段基因cDNA全长1 044 bp,开放读码框(ORF)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38 ku;5′非编码区(NCR)为19 bp,3′非编码区(NCR)为972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TiLV核蛋白(NP)。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融合NP蛋白,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 200,且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组织中的病毒NP蛋白。对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坏死并形成合胞体,脾脏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坏死,含铁血黄素增多,头肾细胞坏死,鳃丝上皮细胞明显解离脱落,鳃小片黏连,脑组织细胞肿大。通过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IHC)对人工感染TiLV的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P蛋白在肝脏、脑、体肾和头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对TiLV的免疫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在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2~24 h),病毒可显著抑制TNF-α和TGF-β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宿主这些免疫因子来促进病毒自身早期的复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读TiLV的致病机理及其高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8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下载:91 浏览:29

李池慧1 郑冰2 俞翀曌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正>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正常人血液中可见低滴度自身抗体,如果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可能会诱发疾病。高滴度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重要特征之一,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1]。

贵阳地区36459名健康体检者抗M2型线粒体抗体筛查分析 下载:91 浏览:533

叶震璇 杨必伟 周雯婧 刘强 李红梅 张海燕 任智晶 张华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在健康体检者中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特异性抗M2型线粒体抗体(AMAM2),对阳性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AMA-M2对PBC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 459名健康体检者的AMA-M2水平,进一步分析AMA-M2阳性者的生化指标,采用影像学检查排除非PBC异常,进行诊断。结果在36 459例受检样本中共检出AMA-M2阳性438例,阳性率为1.20%。在男性受检者中,AMA-M2阳性者占0.72%(135/18 687);在女性受检者中,AMA-M2阳性者占1.70%(303/17 772)。在438例AMA-M2阳性者中有39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3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15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例总胆红素(TB)、7例直接胆红素(DBil)和4例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综合生化检测及AMA-M2结果共有39例受检者符合PBC诊断标准(患病率为0.11%),其中男性受检者10例,年龄(59.40±13.93)岁,女性受检者29例,年龄(54.31±14.80)岁。结论贵阳地区无症状PBC患者并不少见,在健康人群中开展AMA-M2检测是早期发现PBC的有效途径。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价值 下载:92 浏览:506

谭立明1 焦安君2 冯晓晶2 徐镠粤2 谭福燕2 何思齐2 罗姮1 陈娟娟1 蒋永清1 李华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3 866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13 866例患者共检出ANCA阳性318例,阳性率为2.29%。其中男性患者检出135例(2.07%)、女性患者检出183例(2.50%),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间AN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8,P<0.01),且男、女性患者各自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0,P<0.01;χ2=17.800,P<0.01)。p-ANCA和c-ANCA2种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24,P<0.01)。结论 ANCA的检测对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工作者应注重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

HPA-1a、HPA-3a、HPA-5b抗体MAIP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95 浏览:502

李睿书 凌冰 陆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分别建立针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a、HPA-3a、HPA-5b 3种抗体的定量血小板(PLT)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MAIPA)方法。方法采用MAIP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或参比HPA-1a、HPA-3a、HPA-5b抗血清,优化实验条件,在检测范围内绘制线性曲线,并分别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针对HPA-1a、HPA-3a、HPA-5b 3种抗体的MAIPA定量检测方法得到了优化,检测范围分别为0~4 IU、0~20 AU、0~20 AU,准确性(回收率)分别为96.20%103.10%、97.90%103.10%、100.20%106.10%。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1.3%3.6%、2.7%5.2%和4.7%5.3%,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4.0%5.6%、4.4%5.9%和3.2%6.3%,检测人源抗体抗A、抗B、抗I、抗P均无明显阳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建立的针对HPA-1a、HPA-3a、HPA-5b抗体的MAIPA定量检测体系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PLT安全输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嗜铬蛋白A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 下载:89 浏览:502

胡玉懿1 吴蕙1 韩序2 张春燕1 郭玮1 楼文晖2 潘柏申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嗜铬蛋白A(Cg A)的性能,评价其初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学验证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EP6-A和EP17-A文件,对项目的精密度、线性和定量检测下限进行验证。采用厂商提供的质控品验证正确度。检测6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1名健康对照者和65例疾病对照患者的Cg 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g 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g A的批内变异系数(CV)<14.00%、批间CV<8.00%;正确度验证测定值的均值在标示浓度范围内,相对偏移为4.51%;在8~740 n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Y=0.793X-3.791,r2=0.988);定量检测下限为7.93 ng/m L。神经内分泌肿瘤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血清Cg 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g A鉴别正常人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最佳诊断界值为47.18 ng/m L,诊断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68.3%。结论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g A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定量检测下限,检测性能符合临床要求。血清Cg A水平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显著升高,因此可用于鉴别健康人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脑炎12例临床特点 下载:94 浏览:510

​孙桂芳1 胡文涛1 袁志浩2 李京红3 刘希1 王梦涵1 张博爱1 卢宏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总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随访观察其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抗LGI1受体脑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并观察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 12例患者中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者10例,定向力下降7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7例,低钠血症5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易惊醒1例,睡眠增多3例,语言障碍4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例,头痛1例,头昏沉感2例,乏力2例,共济失调2例,合并心动过缓3例,小便障碍2例,肠梗阻1例,腹泻1例。入院mRS评分3分者8例,4分者4例。脑电图异常者6例,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可伴异常癫痫波发放。头颅MRI异常者4例,主要累及海马、颞叶内侧、基底节区,1例患者因植入心脏起搏器不能做MRI检查。2例患者合并肺部结节,1例合并甲状腺抗体阳性和类风湿因子增高。治疗后6~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无1例死亡,mRS评分2分者2例,1分9例,0分1例,遗留症状为记忆力障碍、睡眠增多、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结论抗LGI1脑炎是可治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高级智能下降、低钠血症等,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相对较好。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ORF39L基因克隆、表达及抗体的制备 下载:43 浏览:471

张红莲1 夏立群2 秦启伟3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核心基因ORF39L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制备了SGIV ORF39L表达蛋白的抗体;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GIV ORF39L的抗原表位基因,并以所选抗原表位基因片段39Ag1和39Ag2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39Ag1和pET32a-39Ag2;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pET32a-VP39Ag1和pET32a-VP39Ag2;用所得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效特异抗体39Ab1和39Ab2;利用制备的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VP39参与了SGIV的装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RF39L基因在SG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资料。

栀子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下载:68 浏览:499

张海霞1 尹湘君1 刘姝伶1 程发峰1 王庆国1 于才2 魏玮3 王雪茜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制备特异性的栀子苷(Geniposide,GEN)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合成栀子苷免疫抗原,通过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对血清进行检测阳性后,取上述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按10∶1的比例融合;用间接竞争ELISA法和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用阳性细胞株诱导制备腹水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并进行交叉反应检测。选择血清效价高且敏感性好的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栀子苷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栀子苷单克隆抗体,并通过正辛酸纯化的方法纯化腹水中抗体蛋白,采用SDS-PAGE法对抗体蛋白的纯化纯度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能分泌抗栀子苷单克隆抗体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SDS-PAGE结果说明经过纯化腹水中大量的杂蛋白能够被除去,获得的栀子单克隆抗体纯度较高,纯化后腹水中抗体效价与纯化前比均为60 000∶1左右。结论:成功获得了能分泌栀子苷单克隆抗体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灵敏度都比较高,为样品中的栀子苷快速微量检测及免疫亲和色谱柱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单克隆抗体制备之细胞融合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下载:145 浏览:815

范丽颖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12期

摘要:
为了强化本科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建设,探究在实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与传统实验课程功能互补、内容拓展的细胞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选取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细胞融合作为虚拟实验内容,设计了4个模块20个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部分包括练习模式和考核模式,完成实验操作考核后会自动生成学生的每一步骤的得分和总成绩考核报告。该实验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3年级本科生试行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

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下载:35 浏览:385

刘亚军 周君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2 397例患者为对照组(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2 503例患者为观察组(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两组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共有27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8%;男性阳性率为0.81%,女性阳性率为1.33%,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P>0.05)。常见抗体分型包括抗-M、抗-E、抗-D,检出率分别为37.04%、18.52%、14.81%。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体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明确患者阳性抗体类型,从而避免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