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恶劣海况下海底管道带压开孔作业辅助结构设计与安装技术研究 下载:68 浏览:287

刘建峰 王彦多 杜颖 张胜强 于银海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在强潮流、低能见度等恶劣海况下的海底管道不停产带压开孔作业,由于浮吊船升沉和摇摆较大的不利影响,无法采用常规的吊装方式来进行带压开孔设备的安装和拆卸,须借助一些辅助结构才能完成。以东海某海底管道带压开孔修复项目为例,对用于带压开孔设备装卸的辅助支架和用于开孔机与封堵机相互更换的屋顶式吊装框架进行了结构设计,研制了开孔设备组合体和辅助支架整体安装技术,以及使用屋顶式吊装框架进行开孔机和封堵机相互更换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辅助结构及机具安装、更换技术适用于恶劣海况下的施工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节省了工期,可为以后类似恶劣海况下海底管道带压开孔维修项目提供借鉴。

南海涌浪环境下海底管道铺设实例分析 下载:94 浏览:337

田震 蔡铮 郭晓明 董广宁 董树阳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某工程项目铺设的长195 km、管径610 mm的输气管道位于东方13-2气田与东南方向的崖城13-1气田之间,海域水深约64~98 m,冬季海况恶劣。为定量分析涌浪对海底管道铺设的影响程度并指导实际施工,结合实际施工期间的天气及海况,计算了海底管道动态铺设时的受力情况及疲劳值,分析了长波涌浪环境下作业船舶的横摇及纵倾对海底管道铺设的影响,对涌浪环境下实际施工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应对措施。该海底管道的成功铺设填补了国内长距离海底管道自主铺设作业及南海冬季涌浪环境下连续施工的空白。

滩海油田集输管道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下载:90 浏览:279

吴鹏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提高滩海油田海底管道和陆岸管道油气泄漏监测的有效性,选用了次声波法对上述管道的泄漏进行现场监测试验。试验设计了30、20、10、5、3 mm孔径的孔板,用于模拟管道上不同的泄漏点,并分别研究了油、气、水多相流海底管道和油水两相流陆岸管道泄漏的次声波法监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油、气、水混输管道,管道两端的传感器不能接收到清晰的泄漏次声波信号;对于油,水混输管道,管道两端的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泄漏的次声波信号,且泄漏点孔径越大,次声波的信号越强,但对于泄漏孔径≤3 mm的管道,其泄漏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不能被位于管道起点和末点的传感器监测到。

海底管道配重层补口结构研究 下载:62 浏览:443

蒋林林1 韩文礼1,2 张红磊1,2 张彦军1,2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高密度开孔聚氨酯泡沫广泛应用于海底管道配重层接头部位的填充,其熟化时间影响着海底管道施工效率。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聚氨酯泡沫塑料熟化时间的因素,设计了三种配重层补口填充结构,测试了不同时间、不同施工工艺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少聚氨酯泡沫用量、采用水喷淋降温强化散热有助于缩短聚氨酯泡沫的熟化时间,每种补口填充结构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都可有效缩短聚氨酯泡沫的熟化时间,加速聚氨酯泡沫塑料强度增长,提高海上施工效率。

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下放软管系统发展现状概述 下载:44 浏览:376

曹学文1 谢振强1 曹忠正1 王军2 郑松贤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前常用的深海海底管道预调试方案主要为水下发球-水上收球方案。由于海底设备本身无法提供相应的动力源和工作介质,因此需要通过下放软管,从水面供源系统向海底的水下发球筒提供淡水、干空气、乙二醇、氮气等工作介质和动力。鉴于国内外对海底管道下放软管系统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当今国内外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工艺所使用的下放软管系统的类型、发展历程、应用案例、系统组成和下放工艺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海底管道下放软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海底管道内表面整体预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63 浏览:502

苗升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海底管道整体内防腐技术的主旨是在管道内壁一次涂敷一层完整的内防腐层,以提高管道内防腐整体质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具备此技术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道内表面预处理技术,包括机械清洁和化学清洗技术,开发了适用于海底管道的预处理施工工艺,研制了与工艺相配套的工装设备,在实验室内完成了专用清洗药剂配方的研制,并进行了预处理技术的现场试验。现场检测表明,使用自主研发的上述技术,预处理后的管道内壁表面光滑、平整,无油脂、污垢、铁锈或其他附着物,呈现金属光泽,除锈等级评定相当于Sa2.5级,管道内壁预处理质量满足后续防腐涂装的要求。

英国Online公司海底管道清管球跟踪器的性能检测 下载:85 浏览:466

杨巍 魏修辰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国内海底管道清管球跟踪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购买了英国Online公司的海底管道清管球跟踪器,借助于渤海某海底管道清管项目,对该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将Online公司的清管球发射机搭载于清管球内,清管流量达到预定数值后停泵,用此方法模拟清管球卡堵于管内某位置,潜水员携带接收机于计算的清管球停止位置附近检测,以验证跟踪器是否能够检测到卡堵清管球的准确位置,并验证能够探测到的位置与跟踪器的最远距离。试验证明海底管道清管球跟踪器能够探测到清管球的位置,且跟踪器能够检测到距离发射机最远2 m距离的信号;试验证明该产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采用耳机的接收方式容易造成潜水员误判断等。

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下载:62 浏览:552

曹学文1 曹忠正1 谢振强1 王军2 郑松贤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逐步向深水方向发展,深水油气田海底管道预调试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充水、清管、试压、排水、干燥、惰化等管道工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基于传统的浅水海底管道预调试工艺,考虑深水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更适合深水环境的预调试工艺方案,为深水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道预调试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海底管道清管多球收球筒的研制 下载:59 浏览:358

郑松贤 赵刚 李秀乾 罗召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清管工作是新铺海底管道投产前预调试阶段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传统的收球方式存在安全性差或操作不便捷、制造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创新设计一种海底管道清管多球收球筒,它采用金属结构、设计可视窗口、旋转侧开栅栏门,使用ANSYS软件进行强度计算模拟校核,解决了网兜收球的安全性、常规收球筒多次开盖查看问题以及一次接收多个清管球的问题。在"PY34-1海底管道清管试压排水干燥项目"和"JZ25-1S二期开发项目"等多个项目中使用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水下、水上清管效率明显提高,为清管工艺收球操作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大管径长距离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新技术 下载:77 浏览:476

戚晓宁1 张玉勇2 石磊1 陈晓彦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深水海底管道作为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设备,完成铺设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预调试。以我国南海某深水气田开发项目的一条新建长约80 km的D 559 mm海底管道为例,介绍了水下预调试模块及其工作原理;介绍了深水海底管道的预充水、充水和水下压力测试的工作流程;详细阐述了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的水下清管列车,对深水海底管道进行清管和测径的工艺流程。在预调试过程中,通过使用水下收发球筒和水下预调试模块注入海水和化学药剂,通过参数控制,可以顺利完成对深水管道的清管、测径和打压工作,与以往使用水面平台或支持船舶方式进行施工相比,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甲烷渗漏及其海底表征 下载:75 浏览:471

赵静1梁前勇1,2 尉建功1,2 陶军1,2 杨胜雄1,2 梁金强1,2 陆敬安1,2 王建军3 方允鑫1,2 龚跃华1,2 何雪宝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4个航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阐述"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特征。总体而言,"海马"冷泉区地势平缓,气体渗漏现象非常发育,是以CH4为主要气体渗漏形成的活动冷泉区,且气体渗漏活动具有时空迁移性。气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海马冷泉区的CH4为混合成因气,且以微生物成因为主;"海马"冷泉区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化能自养冷泉生物群落,冷泉区种类丰富,目前已报道了多个冷泉生物新种。这些发现为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和南海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物种迁移贯通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国际海底管理局能力建设工作研究与启示 下载:64 浏览:437

史先鹏 高翔 管艳华 《海洋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文章研究国际海底管理局为提升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海底事务所开展的能力建设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据,系统梳理国际海底管理局已经开展的能力建设相关工作,分别介绍国际海底管理局开展的承包者培训项目、海洋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海底管理局实习生培训项目和其他能力建设项目以及有关项目的关注点,分析已开展的能力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启示。

基于OLGA的海底管道水合物的生成和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436

王海秀1,2 练章华1 王树立3 《海洋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重要纽带。为解决海底管道面临的水合物生成和堵塞问题,文章结合海底多相流管道水合物生成的数学模型,采用OLGA对海底管道不同含水率、气油比和流量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某海底管道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水合物生成风险随着含水率和流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气油比的增大而增加;海底水平管路和立管都有可能生成水合物,尤其立管常是水合物最大生成量的位置;模拟结果可为海底管道水合物的防治和保障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全球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473

萧惠中1,2 张振1,2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分布广、规模大,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对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文章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目标区加大研究力度;加大海域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力度,寻找更多可供试采的水合物矿区;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考虑经济问题,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把环境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避免水合物开采带来的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等建议。以期能为未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试采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63 浏览:286

郎诚1 茅克勤1 向芸芸2 《海洋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为提高我国海底掩埋目标的探查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探测需求,文章综述了现有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尽管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可提供成熟商用设备的单位仅有两家,中科探海研发的三维合成孔径声呐系统多项核心技术指标领先。运动误差估计和补偿技术,掩埋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算法,多通道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将成为三维合成孔径声呐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载:97 浏览:518

卢志飞1,2 汪洋1,2 孙璐1 袁新星3 张秋实4 林晓波1 《电气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海底电缆敷设施工业务培训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系统方案,充分利用Unity3D引擎优势,搭建了海缆敷设三维动态仿真平台,建立了海缆敷设仿真培训所需的工具模型库、人物模型库及三维场景库,实现了仿真教学、操作训练与考核评价等培训功能。基于HTC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实现了设备仿真操作、漫游行走等人机交互功能,增强了用户体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规范海底电缆敷设施工流程,还有效指导海缆敷设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为海缆线路管理及运维人员全维度掌握海底电缆运维技术提供理论与作业培训平台。

珠江口黄茅海底质沉积中介形类的生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下载:54 浏览:266

黄毅1,2 吴洁3 殷征欣4 关瑶5 倪锦锋1 《海洋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海战略新疆域建设 下载:59 浏览:256

史先鹏 邬长斌 《海洋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为加快我国深海事业的发展,促进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文章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分析深海战略新疆域的内涵、地位及其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深海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战略基地和全人类共有的资源宝库,是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新场所,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领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领域;我国应充分履行勘探合同承包者的义务、持续开展深海科技创新、加强深海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和系统开展深海战略问题研究。

基于动态布放的潜标锚系浮力配置优化研究 下载:36 浏览:258

米智楠1 程堃1 杨群慧2,3 吴正伟2,3 金璐3 唐松1 《海洋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通过使用MATLAB仿真计算方法,研究了潜标锚系浮力配置方案对于动态布放过程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列举了4种锚系浮力配置方案,运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4种锚系的弹簧-质量节点模型,通过编写MATLAB仿真程序,模拟了4种锚系的布放运动过程。通过对布放运动过程中的锚系姿态轨迹、垂向运动、水平运动、海床基着底过程和缆段张力变化等指标进行对比,得出4种锚系各自布放力学性能指标上的优劣。仿真结果表明:将多个浮球集成为单个大浮力节点的方案缩短了锚系整体长度,有利于锚系在水中维持垂直度,但降低了锚系抗漂移能力;将浮力节点分散布置在各非浮力结构节点上方,可以降低连接缆段上的张力极值,但会使张力变化幅值增大。基于仿真结果,建议潜标锚系浮力配置优化的设计思路为:集中小浮球为紧凑浮力节点,适当加长上部浮力节点与下部非浮力节点之间的距离,浮力节点分散布置和适量减少上部的浮力节点数量。

海底观测网深水设备精准定点布放方法研究 下载:36 浏览:443

王澍初1 张飞2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海底观测网因其实时、长期、连续、高精度时钟同步及原位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人类研究海洋的新型平台,建设规模和应用水深都在不断扩大。海底观测网系统建设中,深水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及湿插拔作业是施工的难点。针对国内海底观测网精准定位布放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现有施工条件,提出一种大深度海底设备精准定点布放安装方法,实现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深水设备精准定位布放与ROV湿插拔作业,对未来大规模海底观测网及其它深水工程中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和安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