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考虑源-荷-储多能互补的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下载:25 浏览:257

欧阳斌1,2 袁志昌2 陆超2 屈鲁2 李东东1 2020年2期

摘要: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以多能互补和能量阶梯利用为核心,将大大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实现多种能流互补优化。通过建立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设备模型约束和功率平衡约束,采用日前负荷模拟综合能源系统经济优化运行;同时考虑到系统在冬、夏季运行工况差异较大,采用分季调节运行模式,利用分支界定(branch and bound,B-a-B)算法求解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量供给平衡,"源-荷-储"互补搭配性强,系统运行灵活、经济高效,同时,系统污染气体排放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基于虚拟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平抑策略 下载:23 浏览:259

张尔佳1 邰能灵1 陈旸2 姚伟2 黄文焘1 赵时桦2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储能技术的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策略。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热电联供系统的结构特点与电热耦合方式。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控设备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热泵、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虚拟储能系统是基于建筑物蓄热特性的模型。引入可控设备及虚拟储能系统状态指标,采用加权滑动平均滤波算法确定联络线目标平滑功率;将联络线波动功率在可控设备间分配,并基于设备状态映射表,引入设备修正系数以确定其最终出力。在上海某高校"中意绿色能源实验中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实现电热耦合协调,保证功率波动平抑效果,在满足虚拟储能状态约束的前提下,保证客户的舒适度,延长可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充分发掘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灵活性,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消纳能力。

考虑运行风险的含储能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下载:25 浏览:254

施云辉 郭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中供需双侧不确定因素对运行调度带来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运行风险的含储能IES优化调度模型。在目标函数中,用设备调整费用、失负荷惩罚费用和弃风弃光惩罚费用来量化系统运行风险。在约束条件中,区分了电能和热能的时间尺度差异,并计及储能的时间耦合性,建立了储能多时段耦合约束。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的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置信水平、储能功率及容量对IES运行费用及运行风险的影响。

考虑储能寿命和参与调频服务的风储联合运行优化策略 下载:24 浏览:245

匡生 王蓓蓓 2020年1期

摘要:
储能系统与风电场联合运行,不但可跟踪风电场计划出力,还可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以风储联合运行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考虑储能系统跟踪风电计划出力与参与电网二次调频服务,建立风储联合运行的优化模型。该模型重点考虑了计及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储能寿命损耗和储能参与调频时向上调频电量与向下调频电量的平衡。基于实际风电场运行数据设计算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储能寿命损耗和储能调频电量水平,不仅可以合理衡量储能参与各项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发挥储能的作用并提高风储联合的收益。

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现状分析 下载:24 浏览:247

肖白1 周文凯1 姜卓2 綦雪松3 牛湘智3 2020年1期

摘要: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主要是将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企业发展进程中,以提高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符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其对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背景、建设目标和意义等进行介绍;讨论各界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态度和相应措施;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支持进行分析;举例说明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当下的典型应用;最后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基于图像处理的蚂蚁计数方法研究 下载:75 浏览:463

张震 肖冰冰 ​ 2018年12期

摘要:
针对目前人工蚂蚁计数的困难性,本文选择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蚂蚁图像的自动计数。首先对所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锐化、图像二值化、形态学处理等一系列预处理,达到减少图像复杂度,以及图像优化的目的,为最后的图像准确计数奠定基础;在图像计数时采用连通域标记的方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标记和计数,并将结果显示在对话框内。结果表明该方法计数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建模及谐波特性分析 下载:21 浏览:213

曾令华 程亮 张靖宗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以其强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直流调速传动,其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加重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开环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并搭建仿真模型,实现了对系统中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和幅值及电机转速的灵活控制。对系统网侧电压和电流进行了谐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网侧电压的波形比较理想、畸变很小,而电流波形畸变严重;且随着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增加,电压波形畸变程度有所加剧,电流畸变程度有所减轻。

融合时空信息的端对端目标跟踪算法 下载:71 浏览:453

陈凯峰 梁鉴如 2019年9期

摘要:
视觉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采用深度卷积方法的相关滤波器(DCF)在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然而,大多数现有的跟踪器仅考虑当前帧的外观特征,几乎不考虑目标运动和帧间信息,不能很好地解决诸如遮挡、阴影和变形等问题。因此,我们将利用连续帧中丰富的运动信息来提高跟踪性能。首先,我们将光流信息,特征提取和相关滤波表示为深度学习网络中的相关特殊层,从而能够进行端对端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然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时空注意力机制,通过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加权,将预定间隔的历史特征图相融合并与当前的特征图进行自适应聚合。最后,在公共数据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无线电能传输非线性拓扑补偿结构研究 下载:22 浏览:394

樊京1 李定珍1 张世杰1 田子建2 2020年9期

摘要: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其安全、便捷等优点,在手机、电动汽车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拓扑补偿结构设计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而补偿网络的研究多年来均采用线性理论和线性分析方法,在设备的安全性、鲁棒性、偏移容忍度等方面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拓扑补偿结构,建立了基于T参数矩阵的电路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场路耦合瞬态仿真,解决了由于非线性模型难以得到解析解的难题,仿真计算出了磁性材料在非线性饱和状态条件下,系统的输出电压随负载和耦合系数变化的情况;综合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设计出了带有非线性补偿拓扑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拓扑补偿网络在输出负载剧烈变化、耦合系数k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其潜在性能表现有望超过现有线性拓扑结构。

现代机器人的应用分析 下载:16 浏览:119

王昊宇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探讨机器人与现代社会的意义。分析机器人于医疗、军事、教育、生产生活的应用。阐述机器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

干式变压器风冷系统在线监测与温控保护装置 下载:14 浏览:405

尹春杰 王亚男 宋彦螟 朱孟隆 吴边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传统干式变压器温控保护装置对风机运行状态缺乏有效监测的不足,设计实现了以STM32F103为控制器核心的新型干式变压器温控保护装置。提出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实现对风机运行状态参数在线监测,阐明实现风冷系统故障诊断的判据与温控保护策略,并给出电压电流采样电路、三线桥式温度采样电路及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该装置具有风机电源电压、电流等全电量参数及温度监测、系统控制、状态诊断、保护预警、数据存储、远程通讯等功能。

关于提升风电就地消纳的多介质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 下载:63 浏览:307

温庆阳 马微然 何雨 哲曹 宁绩浩 2019年6期

摘要:
文中主要探究风电就地消纳多介质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应用HESS对不平衡功率进行平抑,DFT分解不平衡功率,确定储能容量。另外,在建立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机会约束规划储能运行策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求解,实现了合理的规划,确定了模型的有效性。

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综述 下载:24 浏览:247

肖白1 赵殿平1 姜卓2 施永刚3 焦明曦4 2018年11期

摘要:
城市配电网是面向用户的重要环节,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首先,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概念、传统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进行了总结;其次,将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步骤分为建立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确定评价方法这3部分,并针对每一步骤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了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计及级联失效的电力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 下载:23 浏览:237

马世英1 郭逸豪2 宋墩文1 郭创新2 2018年11期

摘要:
电力信息系统对保障电网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电力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系统中负载的重新分配,由此引发的网络拥塞等问题可能导致新的设备或子系统故障,从而形成级联失效。将电力信息系统抽象为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负载-容量模型使其满足电力信息系统数据流特点,同时将节点在物理世界中的分布反映在节点负载中;从拓扑结构和网络性能两方面建立了脆弱性评估指标,并给出了完整的脆弱性评估流程;最后,通过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级联失效的过程和冗余系数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应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的12位SAR ADC的设计 下载:17 浏览:391

黄伟奇 唐祯安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红外探测微测辐射热计的应用,设计了一种12位全差分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该设计采用了新型的电荷重分配型数模转换器(DAC),通过对高位码字(MSB)段与低位码字(LSB)段采用两种不同参考电压的方案,使电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与面积。电路基于CSMC 0.18μm CMOS工艺,对模数转换器整体进行仿真,当采样频率为5 MSPS,输入频率为195.3 kHz的正弦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的无杂散波动态范围(SFDR)为74.1 dB,有效位数为10.66 bit,功耗为200μW,品质因数为24 fJ/conversion-step。

关于频率响应控制未来发展的思考 下载:21 浏览:214

李卫东 2018年4期

摘要:
特高压输电工程逐步推进导致单一元件故障所造成功率失衡数量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导致常规机组容量占比持续降低,频率稳定控制攻防两端此消彼长,频率稳定问题凸显;而不断丰富的源网荷侧频率响应控制手段需要更好地协调,以充分发挥其控制效能从而提升频率稳定水平。通过频率响应控制视角下未来电网的结构与形态分析,明确了频率响应控制资源需要精细化管理与控制,指出需要开展动态视角下的频率响应运行调度和频率响应资源集中统一协调控制等理论的研究工作,为频率响应调节资源的规划、计划与调度和多类主体参与频率响应控制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系统整体频率响应能力,提升大扰动下的频率稳定抵御能力。

低压电力线通信双端耦合滤波器设计 下载:66 浏览:354

姚德亮1 曾国辉1 李明齐2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耦合滤波器制作方式存在较大地衰减和通带内波动的问题,将采用无源元件实现滤波耦合的方法。该方法放弃变压器耦合,结合无源元件的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设计一种"双端"宽带无源耦合带通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耦合滤波器可几乎隔离工频电压和完全隔离直流分量,并具有平稳的带内波动等性能,最优可降低90%的噪声,提高接收信噪比。

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系统运用复合模糊逻辑控制的研究 下载:35 浏览:355

周圣哲1 崔强2 张懋源3 夏国廷1 王凯1 2018年1期

摘要:
合理分配不同动力源的输出功率是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燃料电池+蓄电池(FC+B)"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一种用复合模糊逻辑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根据负载需求功率、蓄电池当前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以及目标区SOC动态调整功率分配。通过MATLAB/Simulink对所提出的复合模糊逻辑控制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当蓄电池SOC适中时(以HSOC表示荷电状态值,当HSOC=60%时),SOC在复合模糊逻辑控制策略与功率追踪策略下变化基本相同,但前者的氢耗量减少0.54 g;当蓄电池初始SOC较低或较高时(分别以HSOC=39.8%和HSOC=80.2%为例),相较于功率追踪策略,该策略使蓄电池SOC逐渐接近目标区。运用复合模糊逻辑控制可以降低混合动力系统的总能耗,提高系统的效率,控制更加灵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基于数字PID的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88 浏览:412

卢春华 王頔 谷瑞邦 2019年1期

摘要:
液位测量与控制由于受到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工作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中设计是以双容水箱模拟工业现场高阶对象,以中水箱液位为主参数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作为控制器,控制规律采用经典的PID,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检测水箱液位,对数电动调节阀为执行机构。通过组态王软件建立组态界面,完成系统的实时监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液位的无静差调节,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 下载:12 浏览:407

章盼梅1 朱万浩2 韩凤琴2 2020年3期

摘要: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无法远程监控的问题,以PLC为中央控制器,微信订阅号为上位机,结合WiFi、云服务器技术,设计了一套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PLC实时采集现场的各种数据,经过单片机WiFi模块转换后上传至云服务器;微信连接云服务器实时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订阅号上。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远程监控厂内的设备、仪表的运行情况,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