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应用研究 下载:68 浏览:262

谢珊珊 《诊断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特点,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55例显示出DPN症状,为有症状组,17例无明显DPN症状,为无症状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有症状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P<0.05)。结果有症状组患者均检测出SCV或MCV异常。无症状组患者中,检测出8例(47.1%)神经传导异常。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的神经传导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症状组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P<0.0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对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可以发现临床下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0 浏览:287

卢正楷 张战峰 李茂山 沙宇 《诊断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组给予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5个月并发症(感染、截骨不愈合、下肢短缩、平台骨折)发生率、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为1.56±0.71,对照组为4.5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观察 下载:77 浏览:347

张艳红 《诊断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剂量为1g/kg,对照组剂量2g/kg,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发热、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改善时间比较(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86%,与观察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疗效确切,1g/kg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达到2g/kg剂量的临床效果,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类似,临床可选择1g/kg作为丙种免疫球蛋白首选剂量。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探索 下载:87 浏览:469

张丽丽 崔丽娟 《诊断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宫颈病变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随机分为巴氏涂片组和联合筛查组。巴氏涂片组:通过采集该组患者病变处脱落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联合筛查组:利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TCT检查阳性患者1W后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阴道镜与TCT联合筛查和巴氏涂片检出总阳性率为32.38%,联合筛查组的阳性检出率(49.06%)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的阳性检出率(15.3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CT联合筛查较巴氏涂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联合筛查组与病理组织学筛查结果比较,两组筛查结果符合率为47.17%(25/53),对CIN I诊断符合率为52.38%(11/21),CIN II符合率为38.46%(5/13),SCC诊断符合率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CT联合筛查与病理组织性筛查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具备高准确度标准。结论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与金标准病理组织筛查具有一定的符合率,具备高特异性、高准确度特点,同时操作简单、无创、经济有益于患者,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3 浏览:496

魏霞 叶思勇 张晓越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203眼)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2眼)和对照组(101眼)各51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视力、眼底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底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时, 观察组眼底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降低患者眼底不良情况发生风险, 预防其出现负性情绪, 值得推广应用。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32

张珠儿 林秋英 张秀珍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过程中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MM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治疗期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期间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可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进展 下载:67 浏览:448

颜金凤1 姜美香2 王健1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综述近年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进展,列举临床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种方法,以指导临床。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下载:67 浏览:448

熊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服用甲钴胺(0.5mg,tid),观察组则配合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脑白质病变患者头颅MRI各分级中的表达水平 下载:81 浏览:498

​闫少净 朴翔宇 赵洁 梁倩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脑白质病变(WML)患者头颅MRI各分级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WML患者60例为病例组和无WML患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MMP-2水平。结果血清MMP-2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WMLⅠ级、WMLⅡ级、WMLⅢ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MMP-2水平在WMLⅠ级分别与WMLⅡ级、WMLⅢ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MMP-2水平在WMLⅡ级与WMLⅢ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4,95%CI:1.248~3.684,P=0.00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OR=4.432,95%CI:1.344~14.600,P=0.014)、MMP-2(OR=7.622,95%CI:4.063~14.296,P=0.001)与WML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MMP-2可能是WML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MMP-2水平与WML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DSA与高分辨MRI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下载:84 浏览:515

​吕涛1 王小雅1 吴宇伦1 李也1 党美娟1 李涛1 黄玮2 李晓会2 王虎清1 张磊1 卜宁1 孙宏1 张茹1 展淑琴1 张桂莲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DSA和高分辨MRI(HR-MRI)在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ICAO)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单中心符合纳排标准、且经同期DSA和HR-MRI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根据Bouthillier法将颈内动脉分为7段,按照Lee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DSA诊断,按照Hasan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闭塞分型。根据Ming-Li的标准对靶血管进行HR-MRI诊断。观察DSA和HR-MRI对ICAO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闭塞残端形态、闭塞分型、闭塞近端和远端的位置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男35例(74.5%),年龄30~79岁,平均(58.6±11.5)岁。33例(70.2%)有临床症状,以偏侧肢体力弱、麻木(53.2%)和言语障碍(21.3%)最常见,少数表现为头晕,视力及视野改变及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后循环表现。有症状者mRS评分为(2.0±1.4)分,NIHSS评分为(4.2±4.2)分。DSA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8例,动脉夹层9例。HR-MRI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5例,动脉夹层12例。以HR-MRI为标准,DSA在诊断ICAO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66.7%;诊断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7.1%;HR-MRI与DSA诊断ICAO病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κ=0.695,P<0.001)。两种影像对判断闭塞起始端、终末端的位置及残端形态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κ=0.846,κ=0.903,κ=0.960;均P<0.001);以HR-MRI为标准,DSA对Hasan分型的不同类型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A型和B型可以达到100%,而C型和D型的敏感性分别为77.8%和73.7%,特异性分别为86.8%和92.9%。结论对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和夹层引起的ICAO评估,DSA的敏感性更高,HR-MRI的特异性更高,二者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对A型和B型闭塞,但对于C型和D型闭塞,常常需要二者结合判断。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 下载:84 浏览:484

​张绿明1 万志荣1 韩旭2 李继来1 王培福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质致密部背外侧区"燕尾征"的出现率和消失率。结果 VP组多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常合并认知障碍、球麻痹症状,但静止性震颤少见(P=0.000)。VP组Fazekas分级标准评分深部WML得分高于PD组(P<0.05);但脑室旁W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84.9%的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而VP组仅有25.0%(P<0.05),且PD组"燕尾征"平均得分高于VP组(P<0.05)。结论通过计算头颅影像学WML程度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消失程度,有助于VP和PD的临床鉴别。

血清血脂和胆红素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493

​方波程 燕钟平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 (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ApoB/ApoA-I、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纳入WML患者106例及对照组80例,根据Fazekas法将WML组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比较WML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血脂及胆红素的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脂指标、胆红素与WML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血脂指标、胆红素与WML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L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WML组血清TG浓度明显升高,HDL、ApoA-I、TBIL、DBIL、IBIL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DL(OR=1.49,95%CI:1.02~2.16;P=0.044)、ApoA-I(OR=1.78,95%CI:1.25~2.64;P<0.001)、TBIL(OR=0.45,95%CI:0.22~0.63;P=0.007)、DBIL(OR=0.43,95%CI:0.24~0.82;P=0.034)、IBIL(OR=0.51,95%CI:0.31~0.73;P=0.008)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DL、ApoA-I、TBIL、DBIL、IBIL水平与WML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HDL、ApoA-I、TBIL、DBIL、IBIL可能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WML严重程度相关。

高分辨磁共振在青年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病因诊断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04

​何桂香1 钟建国1 王雪扬2 宋维根1 王根娣1 陈敏1 陈明珠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回顾性分析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高分辨MRI(HR-MRI)血管壁成像对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的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程14 d内进行HR-MRI扫描的80例患者(实验组),以及同期内行CTA检查,而未行HR-MRI或DSA检查的189例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2例(65.00%),动脉夹层12例(15.00%),血管炎性病变7例(8.75%),烟雾病8例(10.00%),病因不明1例(1.25%)。对照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46例(77.20%),动脉夹层10例(5.30%),血管炎性病变4例(2.10%),烟雾病25例(13.20%),病因不明4例(2.10%),实验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烟雾病、病因不明的诊断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青年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39

凌燕 冯林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2 浏览:179

凌燕 冯林娟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研究 下载:76 浏览:517

​刘洋1 王佳楠2 周洁信1 王拓一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0例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患者有无颈内动脉窃血及侧支循环对其侧支血流代偿进行分型。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存在颈内动脉窃血;17例存在侧支循环,其中前交通动脉侧支10支,后交通动脉侧支9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11支,眼动脉侧支8支。患者的侧支血流代偿分型可分为3型,其中Ⅰ型为单纯颈内动脉窃血,共3例;Ⅱ型为颈内动脉窃血+侧支循环,共8例;Ⅲ型为单纯侧支循环,共9例。结论 部分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侧支血流代偿中存在颈内动脉窃血途径。

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在病房实施日间手术的管理及效果评价 下载:23 浏览:378

刘常清1 任宏飞2 周倩3 李继平4 苟菊香5 龚仁蓉1 2019年5期

摘要:
探索在乳腺外科病房对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抽取医院乳腺外科实施日间手术管理的1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并同期选配180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管理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患者术前检查、健康教育、麻醉咨询等医疗服务提前到门诊完成,专设医疗与护理小组,在手术室行日间手术,术后常规护理,评估满足出院标准后于术后第2天08:00出院。结果试验组手术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6%)低于对照组(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病房对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管理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的保护作用 下载:67 浏览:386

何勇 李中杰 陈冲 刘光强 游荣帆 曹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比较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7例,分别使用HTK液和含血心脏停搏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钾、钠离子水平、心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主动脉开放12h、24h、72h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钾离子、钠离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体外循环时间、多巴胺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均可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的不全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效果,但是HTK液的效果优于含血心脏停搏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健脾活瘀方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 下载:33 浏览:246

郭敏1 王晓鸽1 杨国红1 曾震军1 刘香丽1 彭小利2 张樾亚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活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白介素6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干预胃癌前病变及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普瑞酮组和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雷尼替丁、0.9%氯化钠造模,造模时间为30周,各组采用相应药物治疗10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观察胃窦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黏膜JAK1、STAT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JAK1、STAT3、生存素(Survivin)、原癌基因(cancer-myc,c-Myc)、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萎缩及异型增生改变,且JAK1 mRNA及STAT3 mRNA水平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未见萎缩及异型增生,中剂量组及替普瑞酮组未见异型增生但有萎缩,低剂量组有轻度异型增生及萎缩,且各组的JAK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及替普瑞酮组的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替普瑞酮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的JAK1 mRNA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6、JAK1、STAT3、Survivin、c-Myc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但SOCS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的JAK1、STAT3、Survivin、c-My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SOCS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替普瑞酮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组JAK1、STAT3、Survivin、c-Myc、SOCS3蛋白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活瘀方能够干预胃癌前病变,具有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L-6/JAK1/STAT3通路有关。

氯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心室功能影响 下载:81 浏览:486

张兢 董十月 沈贵林 唐慧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安吉县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纳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氯沙坦+螺内酯,治疗3周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6,P <0.05),治疗3周期后观察组FS、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VRT、LVPWT、LVMI、LVST、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7、8.160、30.218、3.490、27.877、6.512、3.182,P <0.05)。结论氯沙坦与螺内酯联合可有效提升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功能,防止心室重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