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医养结合模式对高龄患者皮肤溃疡自护能力及溃疡愈合效果影响 下载:82 浏览:370

陈婉红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对高龄皮肤溃疡自护能力及溃疡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0例高龄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溃疡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高高龄皮肤溃疡患者自护能力,缩短皮肤溃疡愈合时间,瘢痕创面更为平整,值得推广。

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下载:12 浏览:444

黄小夏1 张丽萍1 陈艳1 尹志勤2 2019年7期

摘要:
研制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评估其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文献和12名新生儿科临床护士的访谈结果,结合现有的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和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表,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量表初稿,对102例新生儿进行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的评估,检测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包括2个维度,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8,重测信度为0.875,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全体一致性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探索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984%。结论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的评估。

两种单色鲤皮肤转录组特征分析 下载:49 浏览:297

史东杰1,2 张强3 伍仕弘4 高坚5 魏东6 张欣1,2 王赛赛1,2 孙砚胜1,2 姜巨峰7 李文通1,2 杨昊坤1,4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为了探究全红鲤(Cyprinus carpio)和全黄鲤的基因资源,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两种单色鲤的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对体长为(33.42±0.24)cm的全红鲤和体长为(38.75±0.43)cm的全黄鲤皮肤测序,分别获得干净数据(clean reads)为129 222 850和130 869 572个;与Nr、Nt、COG、GO、KEGG、Pfam和Uniprot数据库中已知基因进行比对,分别有58 782、61 490、11 468、31 206、31 581、61 385和51 805个基因获得注释,7个数据库中均有注释的基因数为8 378个;在全红鲤和全黄鲤皮肤中存在4 8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著上调1 929个,显著下调2 893个;取其中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获得了部分参与体色调控的基因,包括mitfa、ednrA、wnt7、agouti和mif等;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极显著富集在甘露糖与果糖代谢、糖酵解/糖原异生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酪氨酸代谢等43条通路;对酪氨酸代谢和黑色素合成通路分析发现,与红色素和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mif、mif4g、agouti、ednrA和ednrB等显著上调,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tyr、tyrp1、mitfa和wnt7等显著下调;差异基因变异分析发现,全红鲤和全黄鲤中均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共388 673个。研究表明,两种单色鲤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生长和免疫等通路中,获得的转录组信息可为今后锦鲤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功能基因的克隆、编辑和功能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玫瑰痤疮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6 浏览:2280

李成1 周道娟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会否影响玫瑰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67例玫瑰痤疮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n=33,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同组别数据存在差别(P﹤0.05)。结论:在玫瑰痤疮中应用优质护理,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穿刺部位皮肤护理措施的改进 下载:12 浏览:450

周煚 田春辉 2018年12期

摘要:
改进PICC穿刺部位皮肤护理措施并探讨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护理措施改进前(2015年7月—2016年6月)住院且应用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0例为对照组,护理措施改进后(2016年7月—2017年6月)住院且应用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0.5%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消毒,"三明治"固定法,按需更换敷料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PICC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生浸渍、接触性皮炎、机械性损伤和毛囊炎、穿刺点感染的例次,计算PICC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ICC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保证患儿的安全。

个性化护理对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21

彭国辉 刘芙蓉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个性化护理对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265

彭国辉 刘芙蓉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中药熏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小鼠皮肤创伤愈合作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508

杨发明1 林海生1,2 秦小明1,2 章超桦1,2 曹文红1,2 高加龙1,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探讨珍珠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is from mantle of pearl oyster,EHM)对小鼠皮肤创伤的促愈合效果,采用小鼠(体质量2g±2g)背部全皮层创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隔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计算创伤愈合率和瘢痕缩小率,并于造模后的第3、7和14天分批处死动物,测定伤口边缘皮肤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生长周期素1(cyclin D1,CCND1)和羟脯氨酸含量,对EHM的作用效果和作用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动物在第2天时皆已结疤,第6、10天时,各EHM给药组创伤愈合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第14天时,低剂量组的愈合率达100%;EHM可提高瘢痕收缩率,其对炎症因子IL-6生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促进IL-10分泌(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EHM给药组的TGF-β、CCND1和EGF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FGF-2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第14天,各EHM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P<0.05)。研究表明,EHM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并能促进生长因子分泌及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EHM还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FW荧光染色法检测疑似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88 浏览:523

何文婧 高志琴 陈健 任弘谨 杨虹 蔡晴 杨连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剂Calcofluor White(CFW)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KOH湿片镜检法及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寻找更有效的真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55例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KOH湿片镜检法、CFW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 CFW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5.8%)最高,KOH湿片镜检法阳性率(76.1%)次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P<0.05),真菌培养法阳性率(71.0%)最低。结论 CFW荧光染色法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是一种有效的真菌检测方法。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29 浏览:952

张玲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理、生理、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以及家庭方面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生理、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以及家庭方面等指标均得到降低,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湿疹的治疗过程当中,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中医外治法于皮肤科。

温度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22

王兰梅1 宋飞彪2 朱文彬1 董娟娟2 傅建军1 董在杰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解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遗传分子机制,以期解决其越冬期的体色变异问题,本研究比较了越冬期不同温度处理(16、20、25和30°C)对其表观体色、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皮肤色素带和黑色素细胞的影响。实验50 d后发现,16°C组大部分鱼体较实验开始时变黑,整个鱼体呈现青灰色,20°C组多数鱼体腹部也变为青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升高,25°C时达到最高值,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30°C组鱼的酪氨酸酶活性反而降低。血液中tyr m RN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5和30°C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tyr m RNA表达量也显著高于16和20°C组。切片显微结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其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和体内酪氨酸酶活性改变的结果,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有助于了解鱼类体色遗传机理并进行体色性状的改良。

基于集对分析的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典型方剂选优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549

茹意1,2 蒯仂1,2 许逊哲1,2 魏冬慧1,2 华亮1,2 王一花3 吴人杰1,2 李欣1,2 李斌1,2 赵克勤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治疗方剂优选中的应用,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先利用文献资料法筛选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方剂,建立每首方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完美疗效四元联系数的距离,以距离小优于距离大,按差值大小给出这9首方剂的优劣排序,确定出最优方剂、次优方剂等。结果:在9首方剂中,土槐菝葜汤排序第1,清热解毒汤排序第2,犀角地黄汤加味排序第3,与中医临证用药经验相符。结论:可以在银屑病血热证临床方剂选优中应用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的疗效曲线,对其他疾病临证用药选优时也可参考应用此疗效曲线及其算法。

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在寻常型银屑病对症用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482

蒯仂1,2 茹意1,2 吴人杰3 赵克勤4 李欣1,2 李斌1,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经典卫生统计的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寻常型银屑病对症用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分析中医对症用药与银屑病疗效的关系,通过计算各疗效的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并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将此排序与各证候的"总有效/无效"比值排序作同异反分析。结果为"同"或"偏同"的前提下,以疗效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所指示的排序作为临床治疗时的首先参考。结果:本研究中序号2(失眠的对症用药:远志、竹茹、黄连、肉桂、酸枣仁、茯神);3(口干的对症用药:白茅根、乌梅、麦门冬、石膏、人参叶);12(脉弦的对症用药:柴胡、山栀、当归、甘草、泽泻、生地黄);18(红斑积分>2.34的对症用药:丹参、红藤、茜草、六月雪);22(浸润积分>1.46的对症用药:乌梢蛇、白芍、白花蛇舌草)的同异反分析为同或偏同,且一阶全偏联系数排序较高,认为该种情况下用药对症性好,有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结论:正确的对症用药有助于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效果,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可以用于样本中对症用药疗效评估的定量研究。

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防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临床观察 下载:84 浏览:492

许进秀 张明娟 王爱蓉 李鲁明 谷美玲 李树凯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对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给予常规EGFRI治疗,治疗组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观察两组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3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皆高于治疗组((P<0.05)),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率低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EGFRI治疗NSCLC患者中,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治疗有利于降低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健脾活血方阻止EMT,抑制LPS诱导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研究 下载:92 浏览:508

​龙惠 林文新 孙昌洁 邓锦玲 张玉艳 吴小纯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健脾活血方对LPS诱导的Hep G2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EMT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LPS诱导24 h后采用健脾活血方血清进行治疗,然后采用Transwell检测Hep 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和Hep G2细胞相比,LPS+对照组中Hep 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显著增加(P均<0.05),同时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进一步研究表明,和LPS+对照组相比,LPS+健脾活血方能够显著能够抑制Hep G2细胞的迁移、侵袭,降低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均<0.05),而促进N-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LPS处理能够促进肝癌Hep G2细胞发生EMT、迁移和侵袭,而健脾活血方治疗能够阻止LPS诱导的Hep G2细胞发生转移侵袭以及EMT。

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价值探讨 下载:135 浏览:1379

陈辉 张丽平 王春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对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的有效干预方案展开探讨,分析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2-2022.9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n=50,常规护理与治疗)及研究组内(n=50,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治疗),记录评价组间症状积分及瘙痒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瘙痒程度(1.09±0.23)分,瘙痒面积为(1.28±0.22)分,睡眠质量(0.69±0.26)分,继发皮损(1.09±0.3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的瘙痒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瘙痒评分(2.98±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99±0.6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HAMA、HAMD对比,干预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临床为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方案展开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患者瘙痒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NB-UVB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治疗老年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下载:46 浏览:491

谢建锋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治疗老年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年龄≥60岁的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给予NB-UVB光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B组单用NB-UVB光疗,C组单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指标、炎性指标水平、DLQI评分、PASI评分、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IL-6、IL-22、IL-23、IFN-γ、TNF-α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DLQI评分和PASI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B-UVB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治疗老年患者银屑病患者可有效调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效应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症状,疗效较单一治疗有所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强脉冲光治疗对皮肤光老化患者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研究 下载:93 浏览:493

丁祖烈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治疗对皮肤光老化患者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状况。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皮肤光老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近红外光治疗组)47例和观察组(强脉冲光治疗组)47例。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毛细血管扩张、细微皱纹及色素沉着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7.87%及97.87%,均高于对照组的87.23%,85.11%及82.9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胶原表达高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可有效调整皮肤光老化患者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对于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较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探究 下载:232 浏览:2360

刘震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白癜风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方案实施治疗,观察组织通过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白癜风进行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38例(95.00%)]的疗效效果比对照组[34例(89.4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皮损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皮损面积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黑色素细胞完全缺失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且黑色素细胞增生活跃度明显高于对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辨证疗法对白癜风进行治疗相比常规方案而言能提升临床治疗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皮损面积,提升患者的皮肤病理活检质量,值得推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240 浏览:2283

王旭忠 雍桂玲 王精财 马颜红 罗玉秀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运用消风散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随访复发率和炎性因子测定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的瘙痒程度、瘙痒面积和瘙痒频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随访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2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发生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采取中药治疗,可尽早改善瘙痒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