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42

凌燕 冯林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下载:58 浏览:337

莫婉兰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分析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评分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心理危机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危机,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237

石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PSQI、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393

酒晓盈 李琳 蔡春雨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过程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路径进行出院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的身心状况进行定期干预及不定期到家随访。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2,3个月回院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发症情况、遵医用药、随访情况、情绪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遵医用药率及遵医随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S... 更多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下载:22 浏览:331

莫婉兰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评分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心理危机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危机,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58 浏览:675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52例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生误差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果:在52名病人中,有44例因采样问题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84.62%);有26例是因为收集前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50.00%);有11例是收集中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21.15%);有7例是因为收集后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13.46%)。有8例因试剂问题而产生的误差,占比(15.38%)。结论:在样本采集前、数据采集中、数据采集后每一个环节开展严格的操控,能够有效地减少医学检验技术深入分析前偏差出现,切实保障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系统性睡眠护理的应用效果 下载:58 浏览:673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CH)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05月到2023年05月收治的SCH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P<0.05。结论:SCH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系统性睡眠护理方式,可使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运用。

中医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30 浏览:415

田丹 张爱 张洋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着重缓解患者病痛。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下肢骨折患者,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和睡眠效率,值得推广。

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比较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1

​桂小红 王黎萍 吴承龙 孙新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比较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51例,根据Hoehn-Yahr(H&Y)病情分级将其分为早期患者(1~2级,n=82)及中晚期患者(2.5~5级,n=69)。分别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Y分级、非运动并发症30题问卷(PDNMS)及帕金森病睡眠评分量表(PDSS)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等进行评定。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明显低于早期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类型均以睡眠破碎(31.7%,47.8%)及日间过度嗜睡(38.7%,43.5%)为主。2组患者睡眠障碍与病程、HAMA、HAMD、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呈负相关关系,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与PDNMS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与PDQ39总分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及躯体不适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明显重于早期PD患者,生活质量较早期PD患者进一步降低;病程对PD患者睡眠障碍影响较大。

心肺耦合分析用于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89 浏览:502

​叶指南 陈瑛 徐浩 许杭雨 何迎晔 李海军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明确心肺耦合(CPC)分析在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探讨CPC分析结果与主观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PD患者60例为PD组,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为对照组。采用CPC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成员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比较其CPC变量及PSQI分数的差异,以及PD组CPC各变量与PSQI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1)PD组的高频耦合(HFC)、睡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的极低频耦合、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组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PSQI评分与HFC比例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02)。结论 CPC能客观反映PD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作为一种评价PD患者睡眠质量的新技术。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对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2

​钱婷婷1 李莹雪2 徐劲1 祝善尧1 葛义俊1 张萍1 厉雪艳2 孔晓艺2 陈贵海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1号收治的CID患者50例,以及同期40例门诊体检的无睡眠障碍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成员睡眠质量(部分患者接受一整夜多导睡眠监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成员总体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2组成员血清25(OH)D3含量。结果 CID组患者PSQ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物体工作、空间工作及物体再认记忆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CI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PSQI评分、空间工作记忆错误数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与MoCA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中总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I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失眠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牡蛎酶解产物改善睡眠作用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353

张婷1 秦小明1,2 章超桦1,2 曹文红1,2 郑惠娜1,2 高加龙1,2 林海生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enzymatic products of oysters, EPO)改善睡眠的作用效果,将试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地西泮2mg/kg体质量)及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0、500、1000mg/kg体质量,分别记为EPO-L、EPO-M、EPO-H),每天灌胃一次,连续灌胃30d后进行直接睡眠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和戊巴比妥钠潜伏期试验,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5-羟色胺(serotonin, 5-HT)、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褪黑素(melatonin, M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的含量。结果表明:牡蛎酶解产物3个剂量组均无直接睡眠作用,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缩短睡眠潜伏期(P<0.05),且EPO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O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下丘脑5-HT、GABA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下丘脑DA、NE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下丘脑DA含量(P<0.05);EPO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含量(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NE含量(P<0.05)。研究表明,牡蛎酶解产物通过提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HT、GABA、MT含量,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DA、NE含量,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发生率,延长睡眠时间,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且灌胃EPO中剂量500mg/kg体质量时改善睡眠效果最佳。

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对失眠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36 浏览:393

李甜甜 逯雅丹 张丹丽 白玉洁 田蓟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开展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失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均组60例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护理),所有患者均于2023.1-2024.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高于参照组,P<0.0。结论 失眠患者开展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日常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下载:118 浏览:1268

赵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睡眠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保证人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自身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因素等睡眠质量下降,出现情绪低落、血压增高和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良好的睡眠对于促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好转具有重要意义需临床护理给予重视。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新模式,可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本文分析优质护理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所取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评价 下载:79 浏览:526

任建勋 尹春园 史雅红 苗兰 孟红旭 李军梅 李鸿海 马京泉 刘建勋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心肌梗死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睡眠剥夺组给予无规律性睡眠剥夺8周,模型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予睡眠剥夺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后第2天继续睡眠剥夺5周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心肌梗死组仅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手术后第2天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颗粒4.0、2.0、1.0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持续5周。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自主活动、舌象、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下降,心室重构指标升高,心功能、室壁厚度指标和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则明显下降,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舌面R(红)、G(绿)、B(蓝)相对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室壁厚度,降低心室重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心功能和自主行为活动,提高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大鼠舌面R、G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促使心力衰竭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外在客观表现,高剂量的益气活血颗粒的有效干预反证此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94 浏览:521

​陈书丽1 王金莹1 崔林阳1 朱晓冬1 张美云2 程焱1 薛蓉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主诉存在睡眠行为异常并经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检查确诊的22例RBD患者为病例组,募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相匹配并经v-PSG检查排除RBD诊断的2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v-PSG监测,并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淡漠症状评定量表(AES)、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状况评定量表(SCOPA-SLEEP)进行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睡眠结构及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觉醒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病例组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非快速眼动期(NREM)-Ⅰ期睡眠增多,NREM-Ⅱ、NREM-Ⅲ期睡眠减少,PLMI增高,CES-D评分增高,SCOPA-AUT量表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评分及总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ES-D评分与NREM-Ⅰ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20,P-=0.000),SCOPA-SLEEP量表中夜间失眠(SLEEP-N)评分及总分(SLEEP-T)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5,P=0.029;r=0.444,P=0.039),SCOPA-SLEEP量表中日间嗜睡(SLEEP-D)评分与NREM-Ⅲ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0,P=0.041),SCOPA-AUT量表中心血管系统症状评分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41)。结论 RBD患者客观存在睡眠结构紊乱,PLMI增加,及容易合并抑郁情绪,以及存在消化、泌尿系统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症状。RBD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夜间睡眠问题的发生与PLMI有关,抑郁情绪的出现或与NREM-Ⅰ期睡眠延长造成的神经递质紊乱尤其是5-羟色胺减少有关,日间嗜睡与NREM-Ⅲ期睡眠缩短相关。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11 浏览:2173

刘兴芝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新生儿患儿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30例)、观察(30例)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联合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等喂养质量水平。对比两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时间等夜间睡眠质量水平。评定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水平高于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对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对患儿的喂养质量及夜间睡眠质量,同时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况影响的研究 下载:25 浏览:910

陈芬荣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化疗的肺癌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入选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习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五行音乐,每日2次,每次约30分钟。采用李健明等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来对比并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睡眠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睡眠状况自评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干预组改善更为明显,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后的患者睡眠状况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在临床肺癌化疗的护理干预中能够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在临床上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一种治疗的方法。

不同光照治疗方案对改善轮班工作者睡眠质量效果的系统评价 下载:120 浏览:339

何叶 顾晴 吴楠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评价光照治疗的环境、工具、光照强度、每天治疗时间、持续时间等对轮班工作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制订光照治疗的最佳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光照治疗对轮班工作者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经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分别对光照治疗环境、工具、光照强度、每天治疗时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光照治疗对环境的要求相对严格,光照强度2 000~10 000 lx、光照持续时间30~300 min,光照疗程持续1周以上,白班的轮班工作者05:00后进行光照治疗,夜班的轮班工作者01:00进行光照治疗对睡眠质量的提高效果较好。结论光照治疗的最适宜光照强度、每天光照治疗的时间、光照治疗持续时间还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

“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过度觉醒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512

张帆1,2 唐启盛3 郭静2 王桂玲2 胡俊霞2 王少松2 张涛2 袁芳2 杜鑫2 王金钢2 韩明4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程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取穴为"老十针"组穴,对照组取穴为对失眠无治疗作用的穴位。两组均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随访。治疗前后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通过患者失眠日记评价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并测定血清食欲素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觉醒次数、食欲素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HAS评分、食欲素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评分和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觉醒次数和食欲素A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十针"组穴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潜伏时间和过度觉醒程度,调节血清食欲素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