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28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对比 下载:244 浏览:2726

蒋康平 《诊断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128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检查诊断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结石94例作为检查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应用低剂量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比两组确诊率和CT成像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CT检查成像质量评分相似,P>0.05;观察组的CTDivol和DLP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率为93.61%,对照组确诊率为91.48%,两组确诊率相比无意义。结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64排128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的检查中确诊率相似,低剂量检查辐射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多层螺旋CT及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236 浏览:2581

黄文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及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76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一组中的病例均为38例。对照组的诊断运用的是多层螺旋CT,实验组的诊断运用的是MRI,评定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比例的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衰竭骨折、疲劳骨折的检出率行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进行比较,MRI更有利于提高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性推广。

16排螺旋CT和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286 浏览:3011

秦笑天 《诊断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本院行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组与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检查小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表现 下载:237 浏览:2738

秦笑天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与临床的实际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肺动脉栓塞患者病历资料共36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建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导入多种影响因素参考对比。结果 ①16排螺旋CT扫描之后,确诊准确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②对于肺动脉栓塞类型的判定,II型栓子最多,共200处,IV型为123处,III型最少,仅为33处,这对于分析肺动脉的各种征象效果显著。结论 16排螺旋CT在判断肺动脉栓塞以及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确诊率高,使用效果显著。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效果及对诊断符合率影响分析 下载:305 浏览:3214

彭福忠 《诊断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效果和对诊断符合率的影响。 方法:从2017年10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56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依次进行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不同肠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不同肠梗阻类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5),多层螺旋CT明确腹腔感染、肠粘连和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检查对血供不足、疝气引起的肠梗阻的诊断病因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肠梗阻患者的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而且还对判断病因有较大的帮助,能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应用螺旋CT技术在诊断肠梗阻方面的准确性分析 下载:362 浏览:3105

辜淑霞 《诊断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螺旋CT技术在诊断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分析。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肠梗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对比梗阻部位及梗阻类型的诊断检出率。结果:5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共检出54例,准确率为93.1%,同时螺旋CT检查梗阻类型、部位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针对肠梗阻患者应用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有效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同时可以对患者梗阻类型、梗阻位置予以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数字X线摄影与螺旋CT应用在腰椎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下载:326 浏览:3843

李娜 陈文婷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腰椎病患者诊断中数字X线摄影及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腰椎病患者(2020.1-2021.1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数字X线摄影及螺旋CT诊断方法,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医学影像异常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法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P<0.05)。结论:在腰椎病疾病诊断中应大力推广使用螺旋CT诊断法,相较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诊断效果更优,可明确发现病变部位,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对照的临床研究 下载:342 浏览:3739

刘燕 杨学俊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X线和多层CT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88名周围性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和X线组各44例。X线组为X线平扫检查,CT组为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的正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CT组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多层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结论:多层CT在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平片,而且多层CT的检出准确率明显要高,可以避免延误病人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359 浏览:3302

岳泉 《诊断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患者CT扫描表现。结果:20例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7例表现为壁结节,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对比 下载:389 浏览:3460

梁雯丽 《诊断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我院在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间诊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开展研究,所有肠梗阻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和相关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符合率、肠梗阻部位符合率、肠梗阻原因符合率、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都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P<0.05)。结论:同腹部X线平片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且图像更清晰、患者更舒适。

浅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 下载:461 浏览:3628

李映美 《诊断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支的40例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X光片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肠梗阻类型以及引发肠梗阻因素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梗阻类型的检出诊断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引发肠梗阻因素的检出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测方式可对肠梗阻患者的肠梗阻类型以及引发肠梗阻的因素,进行更加准确地检查,利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急性胰腺炎中螺旋CT诊断及病情分级的应用价值 下载:427 浏览:3523

鞠嘉明 《诊断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GE双排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病情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至2018年间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过GE双排螺旋CT扫描,观察CT 检查后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分级,将其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GE双排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记录不同分级的预后。结果 诊断为水肿型的患者为46例(74.19%)、 诊断为出血坏死型的患者为16例(25.81%);CT病情分级划分为:A 级患者0例、B 级患者19例、C 级患者16例、D 级患者17例、E 级患者10例。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病情分级中螺旋CT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将其广泛推广应用。

分析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407 浏览:3348

王东军 王静海 《诊断医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结果证实共有74例患者肋骨骨折,其中单发性肋骨骨折5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5例。DR检查确诊57例患者为肋骨骨折,其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75%、77.03%、33.3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确诊69例患者为肋骨骨折,其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75%、93.24%、33.33%;相比于DR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及灵敏度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优于DR检查,值得推广。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应用 下载:478 浏览:3573

王旭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录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影像诊断和X线摄影技术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医学指标,探究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CT诊断中4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总检出率为38(92.68%),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X线片诊断的29(70.73%),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在检查结果中显示,X线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均低于CT检查,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而x线检查的经济学价值较好,并且这种检查方式也基本能够达到70%的诊断准确率,所以临床医师在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诊断方案调整,值得推广。

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978

扶艳玲 陈星光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技术检测与X线片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差异。结果:比较两种技术的检出率情况,多层螺旋CT技术明显高于X线片技术(P<0.05)。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的影像学特征,发现多层螺旋CT技术在矢状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片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并且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在相同的骨折类型中,其多层螺旋CT图像与X线片图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检出率更高,并且满足腰椎压缩骨折分型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医学影像诊断在中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 下载:143 浏览:1479

胡娜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医学影像诊断在中老年冠心病诊断效果。方法 10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不同检查,分为心电图检查组、心电图+多层螺旋CT检查组。分析效果。结果 心电图+多层螺旋CT检查组,同检出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占比100.00%,共检出缺血性心肌病29例,占比96.6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检出构成比100.00%(30/30)、猝死型冠心病检出构成比96.67%(29/30)、隐匿性冠心病检出构成比100.00%(30/3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检出构成比100.00%(30/30)、稳定型心绞痛检出构成比100.00%(30/30),均高于心电图检查组的90.00%(27/30)、93.33%(28/30)、93.33%(28/30)、93.33%(28/30)、86.67%(26/30)、96.67%(29/30)、96.67%(29/30)。心电图+多层螺旋CT检查组中老年冠心病总检出构成比98.00%更高;漏诊率1.00%、误诊率1.00%均更低,分别同心电图检查组的85.00%、7.00%(7/100)、8.00%(8/100)相对比(p<0.05)。心电图+多层螺旋CT检查组结果,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电图+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检查,用于中老年冠心病临床检查,其价值更高。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研究 下载:234 浏览:2270

郭洁灵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评析对肺部疾病患者在影像学CT诊断过程中使用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螺旋CT的检查结果做对比评估。方法:将2017.7.23--2020.10.30期间就诊的35例肺部疾病患者做研究对象并在患者同意下分别为所有患者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判断两种不同检查方案的扫描图像差异性。结果:应用低剂量螺旋CT与应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均能对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的病灶情况做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无差异(P>0.05),但低剂量CT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测结果的图像噪声有差异(P<0.05),但腺体密度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对肺部疾病患者初筛时可考虑低剂量螺旋CT,能够获得较高准确率的检测结果的同时可避免高剂量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125 浏览:1343

杨莎 刘小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择取我院收治的31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一组,另选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1人作为研究二组,均接受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左肾静脉影像征象以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发现研究一组左肾静脉影像征象明显,同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与夹角低于研究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直观观察左肾静脉受压迫情况,分析有无胡桃夹综合征影像征象,临床诊断价值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