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后宫底按压的影响 下载:174 浏览:2015

王亚楠 王建雄 刘贤 王馨 张承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后宫底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我院的8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EF)40例,对照组(F组)40例。术毕均行TAPB,完成后连接PCIA,F组:舒芬太尼100μg+格拉司琼6mg;EF组:舒芬太尼50μg+格拉司琼6mg+艾司氯胺酮50mg。记录在术后0.5h、1.0h、1.5h、2.0h、4.0h、6.0h两组按压宫底前后的VAS评分。记录两组在术后24h镇痛泵的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F组相比,EF组术后6.0h按压宫底前后的VAS评分较低(P<0.05);在术后24h EF组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更长(P<0.05);但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能对产妇术后按压宫底时的疼痛有所缓解,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舒芬太尼分别联合纳布啡与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下载:338 浏览:3487

林培敏 杨典平 张英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比较舒芬太尼分别联合纳布啡与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手术老年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I或Ⅱ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纳布啡组(N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N组:舒芬太尼1μg/kg+纳布啡1mg/kg+托烷司琼10mg;B组:舒芬太尼1μg/kg+布托啡诺0.1mg/kg+托烷司琼10mg。记录术后2、6、12、24和48h时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纳布啡组患者术后2、6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布托啡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24、48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托啡诺组比较,纳布啡组患者嗜睡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纳布啡组和布托啡诺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和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胃肠术术后镇痛起效更快,效果更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自控静脉镇痛量效关系的研究 下载:231 浏览:2476

范慧慧1 王晓芳2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自控静脉镇痛量效关系。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150例老年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髋部骨折手术,其中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联合组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长、镇痛效果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长、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治疗,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下载:93 浏览:936

张俐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时间范围作为实验时间参考范围,抽取该时间段内开胸手术患者90例患者,且均分两组,一组为常规组,实施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一组为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干预方式进行术后镇痛,统计观察镇痛干预后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6、12小时之后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及镇痛满意度。结果:镇痛干预后常规组患者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6、12小时VAS评分指标均高于观察组,P<0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干预后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常规组数据较差,P<0.05;镇痛满意度两组统计数据结果对比后,显示观察组数据较优,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利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干预后,患者临床不适感大幅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康复质量。

疼痛护理干预对骨肿瘤手术患者镇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分析 下载:95 浏览:879

武红红 史满红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骨肿瘤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对其镇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骨肿瘤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镇痛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VAS评分: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骨肿瘤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合护理干预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探究与讨论 下载:71 浏览:764

杨宏敏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地点为我院,均为拟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样本数量85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4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2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镇痛之前2组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微小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镇痛后10分钟以及镇痛结束5分钟的VAS疼痛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自然分娩率为观察组较高,中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9.77%、对照组94.85%,P<0.05。结论:对于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分娩镇痛效果、改善分娩结局,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周围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会阴前列腺活检中的镇痛效果对比研究 下载:271 浏览:2994

杨立斌 雍波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经会阴前 列腺活检,探讨周围神 经阻滞和局部浸 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经会阴前 列腺活检的患者,有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局部浸润麻醉,另外41例患者,实施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展开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各时期疼痛评分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经会阴前 列腺活检患者,临床选用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最佳,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安全且可靠,值得推广。

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分析 下载:289 浏览:3009

缪国莉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来自本院的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进行了肩关节镜手术的66例患者,将其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法进行手术;联合组则利用超声进行神经阻滞采用局部麻醉法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8h、12h的VAS评分。 结果 联合组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显著。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效果研讨 下载:310 浏览:3127

张希平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析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在2019.11-2020.11收治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将应用常规分娩40例产妇设立为对照组,将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的40例产妇设立为观察组,疗程结束时开展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VAS分值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下载:271 浏览:3297

廖曦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析连续骨神经阻滞+浸润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区间的8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评价对象,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分成了A组和B组,每组人数各41例。A组施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浸润麻醉,B组施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予以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自主护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出室时间与B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浸润麻醉,有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促使患者尽快自主呼吸恢复,同时减少患者监护室停留和出室的时间。

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在老年贲门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对快速康复影响 下载:125 浏览:1550

孙红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在老年贲门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对快速康复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择期行贲门癌手术患者102例,均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性镇痛。记录两组贲门癌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贲门癌患者疼痛程度情况,采用疼痛数字等级量表(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72h贲门癌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贲门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贲门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时间和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h贲门癌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2h贲门癌患者血清Cor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可明显减轻老年贲门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康复,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 下载:181 浏览:2484

肖何 《国际护理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镇静镇痛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且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5例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明确相关禁忌症,在确保安全前提条件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本案研究的65例患者,出现临床死亡3例(其中包括2例自动出院患者),其余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镇痛治疗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和非计划拔管等不良症状发生率降低,且通气治疗时间缩短。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使用镇静镇痛方案对患者疼痛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并且经过针对性护理后,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可控。临床治疗中,相关人员应关注镇静镇痛效果,并使用优质护理方案。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下载:163 浏览:2044

周燕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选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出血量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高于对照组22.2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出血量分别为(1.69±0.25)分、(325.20±51.03)ml,低于对照组(3.56±0.41)分、(436.25±62.41)ml,观察组新生儿阿氏评分(9.35±0.63)分,高于对照组(8.64±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观察产妇分娩镇痛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下载:182 浏览:2238

罗晓龙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产妇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生产的100例产妇,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记录所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值<0.05,镇痛效果也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更短,p值<0.05;而产妇在分娩过后的心理状况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情绪恢复也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过程当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导乐球在分娩镇痛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49 浏览:757

马淼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导乐球在分娩镇痛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分娩的15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n=79)和对照组(n=79)。对照组接受传统截石位进行分娩,施以研究组产妇导乐球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分娩疼痛度、分娩总用时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疼痛度较对照组明显更轻,分娩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方面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结论:导乐球分娩镇痛发应用于临床产妇分娩中可有效缓解产妇各产程疼痛度都可得到显著缓解,产妇分娩所用时间也可大幅度缩短,且妊娠结局更优,可保障分娩顺利完成改善母婴结局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下载:216 浏览:1447

张丹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为了掌握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方法,本文着重围绕着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重点对药物形成作用机理的方式及基本原理展开研究,并结合各种常见病症的临床实际诊疗情况,阐述了一些常规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同时,结合了案例资料,与其他相同药效的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从中找到了创新药物诊疗方案,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可行对策,最终带动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针灸应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191 浏览:764

庞一凡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针灸涉及通过插入细金属针刺激位于人体特定部位的穴位,然后进行操作。针灸已被证明是缓解疼痛的有效疗法。现有证据表明,针灸可减轻术后疼痛、急性背痛、分娩疼痛、原发性痛经、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等情况下的急性疼痛。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慢性疼痛,例如腰痛、膝骨关节炎、头痛、肩痛和颈痛。对于失眠、药物成瘾和中风等其他疾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来证实针灸的疗效,尽管在充分的盲法和对照组设计方面存在特别困难。最近的生物医学技术揭示了针灸的机制。

针灸治疗丘脑痛的探讨 下载:106 浏览:1236

侯尚梅 《当代中医药》 2023年5期

摘要:
丘脑痛通常继发于丘脑出血或梗死,属于典型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多年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数据证明,利用中医传统技术进行针灸和莫沙布松镇痛对丘脑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中医领域,丘脑痛属于中医“疼痛综合征”、“关节痛综合征”和“中风”的范畴,中风和心脏调节可能为丘脑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指南。近年来,针灸已被用于治疗丘脑痛,从最初的单针治疗到针药结合。此外,穴位的特异性也逐渐成为“现代针灸”研究的热点。针灸治疗丘脑痛不仅在概念上具有创新性,而且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更多的研究和推广。

针灸推拿对慢性头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下载:734 浏览:1865

王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对慢性头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慢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和药物组,每组25例。针灸推拿组采用中医辨证选穴,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频率、头痛强度、头痛影响问卷(HIT-6)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灸推拿组治疗后的头痛频率、头痛强度、HIT-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药物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针灸推拿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较药物组有更明显的提高(P<0.05);针灸推拿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药物组的24%(P<0.05)。结论:针灸推拿对慢性头痛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针灸镇痛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下载:369 浏览:2344

刘倩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摘要:
温针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结合具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和持久镇痛作用。常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分析了温针灸与镇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针灸对急慢性疼痛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温针灸;温针灸;针柄灸;烧伤针柄;疼痛;镇痛”为关键词,检索CNKI、VIP、Wanfang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分析。与针刺、西医等治疗方法相比,单纯温针可在多系统发挥镇痛作用,优于普通针刺和西医。与药物及手法治疗相比,温针灸配合药物及手法治疗的镇痛作用增强,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增强。温针灸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对多系统疼痛起到有效的镇痛作用,缩短了治疗时间,是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