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干预对策 下载:299 浏览:3561

郑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患者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针对出现的焦虑恐惧心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给予正面引导。结果:针对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辅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疏导了心理压力。结论:通过对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恐惧心理问题,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下载:334 浏览:3620

杨滨 饶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爆发,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此时医生,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他们面临着高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此次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使其保持工作时应有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保障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载:332 浏览:3935

尚磊 祝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为使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方法]采取观察等方法对 27例住院时间进行全封闭式严密隔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在隔离期间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绝望、依赖等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能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为今后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心理干预与疏导治疗 下载:388 浏览:3948

赵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较多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应对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改善个人心理情绪,减轻社会心理振荡,促进社会良性运转。本文将对疫情期间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心理反应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心理干预和疏导的要点进行综述。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下载:281 浏览:3129

张舒 周秀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佳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随机我院收治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案中抽取40例,在隔离管理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干预后,疑似患者SAS、SDS评分有所缓解,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结论:对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干预尤为关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下载:363 浏览:4042

江娜 刘小花 罗正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发热门诊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来发热门诊就诊的200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热患儿家长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焦虑倾向。结论:患儿发热程度、实验室检测结果,家长文化程度及疫情知识掌握程度对患儿家长心理有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分析及对策建议 下载:352 浏览:3862

杨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面对疫情的不断传播与发展,民众面临着未知风险,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出现恐惧心理、愤怒心理与不良的行为,甚至会受到不良情绪的作用,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就应该强化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做好民众的疏导工作,引导民众调解自我心理和情绪,理性、积极面对疫情。

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下载:214 浏览:2786

贺欣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讨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4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为患儿应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则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提升患儿护理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明显,应用价值极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情况及疏导干预探讨 下载:345 浏览:3238

任世颖 赵素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自去年年底以来,武汉新型冠状肺炎形势非常严峻,全国各地医院纷纷组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虽然这些医护人员是疫情期间最勇敢、第一线的战士,但他们掩藏在繁忙工作下的心理状况合情绪同样需要关注,尤其是驰援武汉回来后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到现在依然没有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对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急不可待,为了能够帮助驰援武汉以及疫情第一线所有医护人员更快重新返岗,本文对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合情绪进行简要的探究合分析,然后探究总结医护人员心理合情绪的疏导、干预方法合对策。

分析儿科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下载:254 浏览:2971

张耀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分析儿科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治疗措施,为临床后续治疗提升依据。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4 月至2020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接收的62例肺炎型哮喘患儿。借助查阅资料并整合患儿临床资料方式,对肺炎型哮喘临床特点开展分析,进一步综合其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肺炎型哮喘患儿以持续性咳嗽、气促等症状为临床表现,其中喘息者占比较大,其次为低热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效。结论:肺炎型哮喘属于儿科特殊哮喘类型,而抗生素长期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需与患儿具体病情充分结合后实施适量的激素药物吸入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肺部超声联合血清PCT、CRP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259 浏览:3598

王赟 赵海兵 柳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采取肺部超声联合血清PCT、CRP检查方法的价值与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受的110例疑似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儿童均接受肺部超声检查、血清PCT检测、CRP检测,以胸部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均明显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肺部超声联合血清PCT、CRP检查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下载:293 浏览:2819

李倩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 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实施课题,此期间观察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行血常规检验的25例为比照组,行综合检验的25例为综合组,观察结果。 结果 检验准确率数据、检验满意度数据在综合组中分别是100.00%(25例)、96.00%(24例),而比照组中两项数据则是84.00%(21例)、76.00%(19例),P<0.05。 结论 综合检验对提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检出准确率有推动作用。

肺癌患者机器人手术治疗后加速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169 浏览:1875

​李宇晖 高爽 陈敏东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析肺癌患者机器人手术治疗后加速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2019.01-2020.12,选机器人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分析加速康复的影响因素,比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自主排痰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78岁、吸烟指数>400支/年、重要器官疾病等,均为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能促进患者加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预防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的儿童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369 浏览:3284

乔香英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2019年末在我国武汉爆发,由于其爆发突然性、高传染性以及高致病性,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地区的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对其他多种疾病的诊治造成了影响。儿科是医院中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儿童的抵抗力较低,易受到新冠病毒的传播感染,且易导致交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儿科如何进行预防交叉传染的护理,本文对此作出分析和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康复治疗几点思考 下载:193 浏览:1807

董楠 吴祥庆 范仲钰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康复治疗进行分和探究。方法:对医院所收治的共76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将这76个人分成两组每组个38人。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采用的是综合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相比较之下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程度也要高于 对照组。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其治疗效果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患者的生活治疗达到了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足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科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下载:238 浏览:2376

童静芬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导致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受到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破坏粘膜层人侵深部,引发广泛肺炎。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已经成为婴幼儿、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现对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儿科肺炎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36 浏览:2563

吴志红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评价儿科肺炎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为研究区间,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已确诊为肺炎性哮喘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非肺炎性哮喘的患儿为对照组,每组各抽选4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年龄>3岁,患儿发病后存在反复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其喘息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主要以肺炎感染为主,对照组患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经对症药物治疗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肺炎性哮喘具有其特殊的发病特征,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的哮喘症状,降低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感染防控 下载:101 浏览:1077

杜连江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讨论在处理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时,采取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对比,进而探讨防控效果。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了52名患有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研究中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6例,才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感染防控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肺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并且感染发生率更低,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感染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探究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下载:263 浏览:2390

柳运盛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份到2020年4月份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头罩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重点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实践 下载:103 浏览:1070

叶倩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伴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呼吸机在重症监护室(ICU)内的应用已成为治愈危急病人的关键方法。不过,同时间并行,与呼吸机有关的肺炎(VAP)也变成了ICU患者常见的合发症之一,给他们带来了附加的困扰和医药债务。本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预防和看护VAP以便在ICU中减少其发作率。收集并整理已有文书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后,并结合实际临床经历提出几个有效可行方案来预防和看护此类课题以供ICU看护职员参考寄望增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