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海藻多糖生物转化菌种的筛选 下载:78 浏览:478

周林1 赵林1 李昆仑2 岳秋林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生物转化法制备海藻多糖,并筛选得到生物转化海藻多糖抗氧化能力最佳的菌株。[方法]采用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ABTS自由基清除率检测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菌株生物转化后的海藻多糖进行比较,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微生物转化前后海藻多糖的变化。[结果]复合酶解后的水溶性海藻提取物经单一真菌菌株、单一细菌菌株、混合菌株发酵后,检测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混合菌株发酵后,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高达87. 5%。[结论]植物乳杆菌、酵母菌复合菌株转化后的海藻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与转化前海藻多糖相比清除率提高51. 2%,HPLC检测发现,其海藻多糖的成分增加,其保留时间为6. 186、8. 014、9. 365 min。

石墨烯在水环境中的转化和降解行为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66

马李璇1 李凯1 宁平1 梅毅2 王驰2 孙鑫1 《新材料》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石墨烯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向水环境中释放的石墨烯类垃圾和副产物与日俱增,从而带来不良的生态效应,极大地增加了石墨烯在环境和人体中的暴露概率。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生态毒性和环境效应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石墨烯可以进入藻类、鼠内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可以进入细胞与DNA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性。此外,石墨烯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烈的π电子活性,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进而对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富集作用,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研究发现,石墨烯在水环境中主要以团聚的形态存在,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强烈的疏水性。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在水体中能形成稳定的悬浮物,具有长期迁移性和亲水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不同形态的石墨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发生相互转化,甚至降解,导致它的理化性质、迁移性、吸附能力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石墨烯的其他环境行为如迁移归趋、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以及生态毒性等,因此研究水环境中石墨烯的转化和降解对评价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外界环境如水体理化性质,化学、光热、生物介质与石墨烯的作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环境介质对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和活性的改变,可以为分析石墨烯在水体中的生态效应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水环境中的pH值、盐溶液类型、离子强度、溶解性有机质等因素对石墨烯的聚合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溶解性有机质,它既可以通过空间位阻效应促进石墨烯的分散,又可以通过缠绕、交联促进石墨烯的团聚,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石墨烯的转化和降解机制的难度。石墨烯在光照作用下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是其结构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石墨烯与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酶促氧化。本文就石墨烯的光转化、热转化、化学转化及生物降解的过程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石墨烯在水环境中转化和降解的因素及转化前后的环境效应。

燃煤烟气中Hg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274

安晓雪1 苏胜1 向军1 黄见勋2 许积庄2 王乐乐3 汪一1 胡松1 尹子骏1 王中辉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了300 MW煤粉锅炉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在不同工况、不同煤种情况下的Hg迁移特性和脱除能力。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总汞排放浓度为1.16~2.90mg/m3。最终排入大气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汞存在,还有少量氧化态汞,颗粒态汞被全部脱除;汞主要是在海水法烟气脱硫中被去除的,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对总汞平均脱除率分别为25%、62%、37%;Hg2+占比是影响烟气中汞脱除效率的关键,气相中较高的Hg2+份额有利于在电除尘器和海水脱硫装置中获得较高的脱除效率;在该配备SCR脱硝、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的300 MW煤粉锅炉电厂中,总汞平均脱除率约为83%,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汞脱除。

基于生态优势转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下载:31 浏览:320

罗君名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期

摘要:
寻求一条既能立足于生态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又能反过来维护与提升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是当前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基于生态优势转化的发展优势,明确乡村旅游是环境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施环境生态保护性开发的最佳产业,是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平台或方式,并基于其产业关联性肯定它的地区主导产业地位;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生态风险,全面地认识乡村旅游发展规律;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机制,认为需要通过外生引动、内生驱动、技术可行方式才能让该发展变成客观现实。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绒毛白蜡FvNCED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下载:92 浏览:501

王德康 李田 孙景宽 张想军 章秀秀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构建绒毛白蜡FvNCED3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对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双酶切法将绒毛白蜡FvNCED3基因插入pROKⅡ载体中,构建pROKⅡ-FvNCED3植物表达载体;浸花法转化拟南芥,抗性种子经Kan筛选后进行PCR检测;测定不同盐浓度培养基中转基因幼苗和对照植株的鲜重与根长,鉴定其基因功能。[结果]双酶切重组质粒得到1 823 bp的目的片段,表明成功构建pROKⅡ-FvNCED3植物表达载体;转基因种子经50mg/L Kan筛选培养6 d时效果最好,转化率达4.97‰。耐盐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转基因株系根长显著长于对照,且盐浓度为100 mmol/L、150 mmol/L时,其鲜重分别为对照的1.43倍、2.06倍。[结论]成功构建pROKⅡ-FvNCED3植物表达载体,经PCR证明FvNCED3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性分析初步表明FvNCED3基因具有增强植物耐盐性的功能。

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将家电可控负荷转化成智能负荷的方法研究 下载:21 浏览:225

何沁春 杨秀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实现负荷控制,传统的需求响应针对居民用户主要采用拉闸限电的调峰策略,用电方式较为被动。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可控负荷转化成智能负荷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可控负荷控制的智能化,研究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家电可控负荷控制中的应用。在智能家电控制算法中增加电网闲时的填谷作用,不仅实现了用电高峰期电网削峰,而且有效利用了用电低谷时期的容量闲置。并且允许用户预先设定负荷需求范围和不同时段家电重要系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的舒适度需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后智能家电控制算法的合理性。

粉丝营销与消费者转化:基于微信公众号文本挖掘 下载:47 浏览:447

陈奕 贾思雪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粉丝营销已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但围绕粉丝营销的研究却尚不成熟,更鲜有经典的案例研究。为弥补上述空缺,以中国本土轻奢品牌江南布衣(JNBY)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微信公众号在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发布的106篇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研究了JNBY的分销渠道、产品特性和文化内核。结果表明,微信给企业提供了将文化内核与销售渠道连接起来的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将普通用户快速培养成粉丝,从而促进销售;另一方面,文章中传递出的品牌文化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凝聚力。

高职院校特殊生教育与转化途径探究 下载:61 浏览:422

陈德锋 黄薇娜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期

摘要:
在高职院校处于"特殊"状态的学生日益增多,他们在校园里的学习与生活受到了诸多影响,文章对特殊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方案,对于提高特殊生群体社会适应性,积极健康地融入群体,在校园中更好学习与生活,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 下载:72 浏览:484

倪伟1,2 吕林1 向月1 刘俊勇1 黄媛1 王鹏飞3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针对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水平进行了评估。利用能源集线器建模技术刻画综合能源系统中电、气、冷、热等不同形式能源的耦合关系及其相互转化与协调;采用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方法对能量转化设备多时段下的状态概率建模,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其进行状态选择,将其状态随机变量纳入能源集线器能量平衡方程中。同时考虑综合能源系统风光资源的随机出力,通过可靠性评价指标,采用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评估能量转化设备状态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从电、冷、热绝对供能量、占比率以及重要程度指标来评估不同能量转化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算例以某综合能源系统为例,通过上述指标评估了能量转化设备状态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其结果可为能量转化设备在系统中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基于CIM的架空配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下载:30 浏览:242

白晨旭 周磊 李磊 马骏 《电气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架空配电线路可视化对资产数据来源的要求,提出了基于CIM的架空配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方法。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系统的CIM模型,将配电设备的实际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关联了三维模型与资产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间的映射关系。同时,为解决电网空间坐标转换为三维平台坐标系准确度偏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坐标转换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优越性,并设计三维可视化平台,在配电网的运行和改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测定及在溶胀剂选择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483

潘薪羽1,2 赵丽1,2 马空军2 王强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反气相色谱(IGC)技术,在160~200℃的温度区间范围,测定了原煤与44种有机溶剂间相互作用参数。通过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进一步判定煤在丙酮、戊酮、乙醚、异丙醇、仲丁醇、异丁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4-二氧六环、环氧丙烷、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腈、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丙酸甲酯中溶胀显著;在丁酮、噻吩、四氢呋喃溶剂中溶胀效果一般;煤在正构烷烃、芳烃、丁醚、叔丁醇、丙酸乙酯、环己酮、己烯、辛烯中溶胀不显著。采用体积法研究了煤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胀行为,总体呈现煤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度较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胀度较小规律。结果表明,煤在有机溶剂中的实际溶胀效果与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得出结论基本一致。

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下载:74 浏览:484

容群1 罗栋源2 边鹏洋1 高何凤2 陈何潇2 狄瑜2 金晓丹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土壤铬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了解铬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于预测其变化趋势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中铬的来源、价态、危害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重点指出影响铬迁移转化的土壤p 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类型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的研究现状,以及就进一步研究土壤中铬迁移转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A-π-D-π-A型吲哚类染料敏化剂的光电特性 下载:98 浏览:506

鲁效庆 张全德 魏淑贤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通过调整分子骨架结构设计了一系列A-π-D-π-A(受体-π桥-供体-π桥-受体)型吲哚类染料敏化剂,系统研究其光电转化和电子传输微观机理,以论证A-π-D-π-A型染料分子骨架结构的合理性并筛选出高性能吲哚类染料敏化剂。结果表明,基于A-π-D-π-A型骨架结构的吲哚类纯有机染料敏化剂比具有传统D-π-A型骨架结构的敏化剂整体性能更佳,具有适宜的能级结构和轨道电子分布、拓宽的光谱吸收范围、较高的光捕获效率和分子内电子转移(IET)性能。同时,π桥缺电子性能的增强进一步提高了A-π-D-π-A型吲哚类纯有机染料敏化剂的性能。

3D打印医用钛合金的抗菌性能和体外生物相容性 下载:62 浏览:423

李改明1,2,3,4 刘思雨1,2,3,4 战德松1,2,3,4 刘蕊5 任玲5 杨柯5 王敬人1,2,3,4 王强1,2,3,4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LM)制备出3D打印医用钛合金Ti-6Al-4V和Ti-6Al-4V-5Cu,用平板共培养法研究测定其抗菌性能,用CCK8细胞增殖测定法、鬼笔环肽细胞骨架染色法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这种合金的抗菌性能和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影响。结果表明,3D打印Ti-6Al-4V-5Cu合金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57.03±1.55)%。在CCK8细胞增殖毒性测定、细胞骨架鬼笔环肽染色实验和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分析三种研究中Ti-6Al-4V-5Cu表现的优越,具有更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SiBN三元陶瓷纤维的聚硼硅氮烷裂解转化制备和性能 下载:74 浏览:427

崔永杰 刘勇 彭帅 韩克清 余木火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三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三氯化硼和甲胺为原料合成聚硼硅氮烷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熔融纺丝和不熔化处理,将其高温裂解后制备出SiBN陶瓷纤维。使用FT-IR、NMR、XRD、TEM、TG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在不同聚合温度下聚硼硅氮烷前驱体的化学结构特征、SiBN陶瓷纤维的高温热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聚硼硅氮烷前驱体的骨架为Si-N-B,均含有HSiN3、BN3及NCH3等结构。在1400℃热处理后SiBN陶瓷纤维仍保持无定形态,直径为14μm,拉伸强度达到0.91 GPa。在氮气气氛中SiBN陶瓷纤维从室温到1400℃的失重为1.5%,表明这种纤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SiBN陶瓷纤维的介电常数为2.6~2.8,损耗角正切的数量级为10-2。

40%氟虫酰胺悬浮剂的研制 下载:77 浏览:471

黄雪萍 蒋殿君 陈维洪 范小英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制高性能40%氟虫酰胺悬浮剂,采用流点法对氟虫酰胺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筛,利用黏度法确定了润湿分散剂的最佳用量.制得40%氟虫酰胺悬浮剂各组分的最佳质量分数为氟虫酰胺40%、润湿分散剂[m(TG-199A)∶m(TG-100)=2∶1]5%、乙二醇5%、黄原胶0.05%、硅酸镁铝1%、有机硅消泡剂+防腐剂0.2%、水余量.该制剂的稳定性、倾倒性、pH值6.0~7.0、黏度537 mPa·s及粒径w(1~5μm)≥90%等指标符合农药悬浮剂制剂检测标准的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下载:64 浏览:466

徐冬冬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课程建设滞后化、教学模式趋同化、教育导向创业化、成果转化稀少化等问题。政策滞后、管理缺失、能力不足、评价匮乏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双创"教育要紧抓发展机遇,突出核心需求以保障政府干预高效供给,突出特色需求以减少教育课程低效供给,突出创新需求以增加教师资源优质供给,突出发展需求以挖掘成果转化潜在供给,融入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探索走得通、走得远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之路。

15%甲维盐微乳剂飞防专用药的制备 下载:89 浏览:487

黄雪萍 陈维洪 蒋殿君 范小英 邓晓珊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制备高效飞防药剂-15%甲维盐微乳剂,对配方中的溶剂、防冻剂、乳化剂、水质进行研究,最终确定15%甲维盐微乳剂最优配方为:15%甲维盐,20%的DMP,8%甲醇,w(乳化剂7211):w(600号):w(有机硅)=6∶3∶4,防冻剂3%,自来水补足100%.通过最优配方所制备的甲维盐微乳剂各项性能良好,符合标准要求;室内毒力实验表明,药剂杀小菜蛾的高峰时间为第2d前后,并且对其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5%甲维盐微乳剂应用于无人机飞防用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30%氟吡呋喃酮·甲维盐悬浮剂的研制 下载:91 浏览:495

陈维洪 黄雪萍 蒋殿君 范小英 邓晓珊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对制备的氟吡呋喃酮·甲维盐悬浮剂的性能进行测试,确定合适的分散剂、增稠剂和冷冻剂;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确定氟吡呋喃酮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合适的质量比为5∶1.以水为介质,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甲醇8%、氟吡呋喃酮25%、L100乳化剂3%、B910悬浮助剂6.5%、YUS-FS7PG分散剂0.3%、黄原胶0.1%、乙二醇4%,可制得30%氟吡呋喃酮·甲维盐悬浮剂.该制剂的共毒系数可达241.38,增效作用明显,其冷、热贮稳定性合格,倾倒性、分散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新型骨折手术辅助定位与精准打孔设备的设计与转化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352

陈华炎1 李绍华1 姚婷婷1 简昌毅1 谢坤霖2 《中国设备》 2025年2期

摘要:
当患者发生骨折,为了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就必须采用钻孔技术,即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钻出钻洞,然后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把钻洞口钻到骨架的位置,这样才可以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从而促进伤口的恢复。钻洞的尺寸和钻洞的深浅,应该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骨架的形状,精心设计,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鉴于当前的打孔装置的钻头固定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固定件的依赖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面的解决办法,即采用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对骨折的快速、高效的辅助定位和精确的打孔,从而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