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ESAT-6在肺结核患者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研究 下载:283 浏览:2795

方如意 陆霓虹 刘洪璐 《诊断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在肺结核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确诊肺结核的92例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痰涂阳性组50例及痰涂阴性组42例,收集门诊健康体检者19例。抽取空腹静脉血完成ESAT-6的检测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肺结核患者ESAT-6表达均为阳性,在痰涂阳性患者组中ESAT-6含量更高,痰涂阴性患者组中稍低,健康体检者均为阴性。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结核患者中下降,在正常体检人群中无异常。结论:ESAT-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增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预后。

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表现 下载:237 浏览:2744

秦笑天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与临床的实际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肺动脉栓塞患者病历资料共36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建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导入多种影响因素参考对比。结果 ①16排螺旋CT扫描之后,确诊准确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②对于肺动脉栓塞类型的判定,II型栓子最多,共200处,IV型为123处,III型最少,仅为33处,这对于分析肺动脉的各种征象效果显著。结论 16排螺旋CT在判断肺动脉栓塞以及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确诊率高,使用效果显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 下载:310 浏览:3240

孙栗梅 王永栋 孙其桓 李跃晨 《诊断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例,均为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27例,对照组检测方法为快速血清学,研究组检测方法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阳性检出率、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总蛋白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钾、低钙等血生化指标检出率与对照组行比较,后组均比前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后者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误诊、漏诊,更有利于开展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对照的临床研究 下载:342 浏览:3743

刘燕 杨学俊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X线和多层CT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88名周围性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和X线组各44例。X线组为X线平扫检查,CT组为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的正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CT组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多层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结论:多层CT在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平片,而且多层CT的检出准确率明显要高,可以避免延误病人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研究体检人群胸部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下载:357 浏览:3301

潘祖军 《诊断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体检人群胸部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接收的500肺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胸部CT检查,观察所有检查者的肺结节分布特点,并且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查者通过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其中孤立性肺结节占总人数的51.20%;多发性肺结节占总人数29.20%;从结果统计得知大部分肺结节分布在肺部上叶和下叶部位。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主要以单发为主,磨玻璃结节比较多见。同时结节性质的改变占总人数的20.80%。结论:对体检者进行胸部CT检查后,其检查肺结节的效果显著,检查几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任何差别,肺结节主要为单发,肺结节性质为磨玻璃形式较为常见。

观察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检验与诊断中的效果 下载:387 浏览:3716

杜丹倩 《诊断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早治疗提供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50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肺癌,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选择了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分析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在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验上其检测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病情检查能提升诊断率,促使患者早日开展治疗,具有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

超声检查在肺结核致胸腔积液诊断中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448 浏览:3438

明浩 《诊断医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肺结核致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3例肺结核致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声检查,观察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63例均为肺结核致胸腔积液,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包括91例单纯胸腔积液,32例包裹性积液,8例胸腔积脓,19例胸膜粘连,13例患者病灶靠近胸壁,14例液气胸。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肺结核性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不同类型病例影像学表现具有差异性与典型性,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肺部CT树芽征的诊断价值 下载:426 浏览:3796

祝国标 徐美芳 《诊断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肺部CT树芽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1例肺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见肺部CT树芽征。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疾病中肺部CT树芽征的诊断价值。结果:131例患者中,肺结核患者59例、感染患者27例、先天性疾病患者20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11例、肿瘤患者8例,其他少见疾病患者共计6例。按例数排序,不同疾病患者占比情况为45.04%(59/131)、20.61%(27/131)、15.27%(20/131)、8.40%(11/131)、6.11%(8/131)、4.58%(6/131)。结论:肺部CT树芽征可用于多种疾病诊断,多种疾病肺部CT影像存在树芽征,但除肺结核外,其他疾病不宜单一依赖肺部CT树芽征诊断。

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下载:424 浏览:3684

王良平 田祥 《诊断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诊断。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来我院医治200例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全身骨显像诊断,研究组选用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联合,查看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水平、灵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研究组的方案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较为适合NSCLC骨转移,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超声心动图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分析 下载:408 浏览:3958

曹悦 《诊断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肺栓塞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治疗的11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最终诊断标准为肺动脉照影结果。观察患者呼吸和静脉系统变化情况,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检测。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出肺动脉血栓栓塞5例,右心异常改变65例,其中右心增大合并肺动脉增宽34例;单纯肺动脉增宽21例,心包积液10例,右室肥厚3例,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2例,下腔静脉增宽、下腔静脉随呼吸变化率降低4例。经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3例,下肢出现血流缓慢、淤滞4例。结论 给予急性肺栓塞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进行诊断,对于了解患者肺动脉腔内血栓、掌握其的心脏结构改变、发现其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延续护理与营养健康管理联用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99 浏览:1056

雷开秀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与营养健康管理联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延续护理与营养健康管理联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HB、ALB、PA、WHOQOL-100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与营养健康管理联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护理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84 浏览:729

李彬 杨淑红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78例,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护理后肺活量水平、通气流速及最大通气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理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与临床中借鉴推广。

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研究 下载:403 浏览:3361

任学锋 《诊断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对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进行研究。方法:从2017年5月到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节中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各随机抽取2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癌的有效鉴别诊断可以采用CT检查来实现早期诊断。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尤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肺结核病发病率仍较高,肺结节中肺结核患者比例肺部结节中肺结核和肺癌往往难以鉴别,如何早期、准确的鉴别肺结节中的肺癌和肺结核,治愈早期肺结核,避免肺结核不必要的手术,针对早期肺癌予以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T检查在检测在鉴别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早期鉴别诊断的价值。

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 下载:93 浏览:1060

李莲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营养支持治疗)38例和研究组(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联合治疗)38例。对比组间免疫调节指标、营养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结果:本研究中,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的营养水平、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切实改善营养水平、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推荐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下政策对A股市场的影响研究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方法 下载:309 浏览:2921

孙文雅 曾敏 《数据与科学》 2021年7期

摘要: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打破了所有常规,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同时对经济也造成了重大冲击。A股在春节过后延迟开市,沪指跌破2700点后又强势反弹,疫情期间股市行情动荡,在此种环境下我国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减费降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政策。我国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这些政策的方向对股市的走势必然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等网页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爬取新闻资讯,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词频分析文本情感分析,发现政策对A股市场是利好的有积极作用。

HR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402 浏览:3775

王建丰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HR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8.2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接收检查治疗的470例孤立性肺小结患者,根据外院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全部患者分为肺癌组及良性组,将两组结节大小、结节部位、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等进行对比。结果:在肺小结节直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结节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方面,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能够准确发现恶性肺癌孤立性肺小结节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主要表现在钙化、毛刺、分叶、棘状突起和空泡方面。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下载:437 浏览:3349

黄翠兰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遴选本院2019年6月到2020年1月收容的190例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成为A组、40例确诊为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为B组、余下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结果 癌患者的NSE与CEA水平优于B组与C组,而CA19-9的水平比较小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明显,可比较。B组与C组的NSE、CEA以及CA19-9的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 、Ⅲb 期和Ⅳ期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和血清CA19-9水平大于Ⅰ 期和 Ⅱ 期,组间比较较为明显(P<0.05),以上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期表现为正面相关。结论 CA19-9 、NSE 、 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患者的临床使用要求,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探究 下载:461 浏览:3289

袁久飞 李玥葳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45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X线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 肺脓肿急性发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与慢性发病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X线诊断符合率88.89%(40/45),误诊率11.11%(5/45)。影像学表现:大面积浸润影、边缘不清、磨玻璃影、空腔影。结论: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各有所不同,病灶部位、大小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X线检查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起重要作用。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肺血管炎性反应的临床影响 下载:96 浏览:845

敖秉佳 齐雁超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发生肺心病并且处于缓解期予以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所接收的肺心病患者(缓解期)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共计3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常规用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各15例,将两组的肺血管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TNF-α、IL-6、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用于缓解期肺心病的治疗中,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改善患者的肺血管炎性反应。

分子生物学指标用于推断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1076

​邵海军 王静媛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在机械性窒息死亡的鉴定中,颈部体表只有轻微损伤且缺乏其他特异性的诊断依据时,一直是法医学对死亡原因鉴定的难点。近些年随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机械性窒息死亡原因研究不断深入,更加重视对特异性及相关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研究,这能更有利于对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推断,因此分子生物学指标也成为如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对机械性窒息死亡应用分子生物学指标进行推断的研究进展作具体综述,以期为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推断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