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下载:424 浏览:3684

王良平 田祥 《诊断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诊断。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来我院医治200例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全身骨显像诊断,研究组选用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联合,查看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水平、灵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研究组的方案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较为适合NSCLC骨转移,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下载:85 浏览:1108

陈慧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胃癌为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出现贫血、厌食、消瘦及上腹痛等症状,可采取手术治疗达到最终的康复效果。由于胃癌对患者胃肠道进食与消化、吸收具有直接影响,肿瘤慢性消耗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加重,胃癌手术为有创操作,且手术中需使用麻醉药物,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因此,应当重视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本文首先总结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术前营养支持对宫颈癌术后营养状态,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05 浏览:1078

赵甜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支持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效果。方法 纳入2020.01-2023.01的7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常规组(35例)行常规干预。术前营养支持干预组(35例)实施术前营养支持。对比效果。结果 术后3d,术前营养支持干预组患者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术后3d,术前营养支持干预组的营养状态风险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术前营养支持干预,利于改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探讨 下载:0 浏览:3202

谭晓锋 《诊断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给予传统内镜技术检查、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消化内镜技术检查和消化内镜技术治疗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65.21%)显著低于研究(86.95%),(P<0.05);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定性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421 浏览:3251

曹悦 《诊断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诊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均给予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患者腋窝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评价淋巴结性质。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发现,58例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纵横比L/S≤2、内部回声不均匀、皮质增厚占比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以外周型血流为主占比55.26%;非转移性淋巴结以门型血流为主占比60.00%(P>0.05)。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鉴定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为临床后续诊治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和乳腺癌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65 浏览:945

董战利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CDFI)、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联合应用于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及乳腺癌具体临床价值。方法:以2023年12月-2024年09月作为本文研究时间区间,选择上述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HFCDFI及UE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超声检查医师),观察指标包括病灶基本情况、血流信号分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等。结果:乳腺增生结节组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内部回声均匀所占比例高于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结节组内部钙化点、腋下淋巴结可见率所占比例低于乳腺癌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结节组、乳腺癌组血流信号占比分布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结节组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所占比例(6.78%)低于乳腺癌组(83.33%)存在统计学意义(2=48.642,P<0.001);乳腺增生结节组弹性评分低于乳腺癌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CDFI及UE联合检查应用于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058

宋侃 黄栋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指导,干预组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完成资料收集66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4例。干预组体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可在同类患者中推广使用。

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 下载:102 浏览:1055

张小风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肝癌手术患者在术后接受术后早期进食护理的效果以及对其术后并发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营养状况差别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6.11%,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术后接受早期进食护理,可以显著帮助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活肤,调节患者营养欠缺的情况,促进患者对营养的吸收,从而推到患者疾病康复时间的缩短,并加快术后切口愈合,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

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研究 下载:403 浏览:3362

任学锋 《诊断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对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进行研究。方法:从2017年5月到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节中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各随机抽取2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癌的有效鉴别诊断可以采用CT检查来实现早期诊断。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尤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肺结核病发病率仍较高,肺结节中肺结核患者比例肺部结节中肺结核和肺癌往往难以鉴别,如何早期、准确的鉴别肺结节中的肺癌和肺结核,治愈早期肺结核,避免肺结核不必要的手术,针对早期肺癌予以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T检查在检测在鉴别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早期鉴别诊断的价值。

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研究 下载:79 浏览:908

陈永春 马丽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选取的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单一超声检查,观察组接受超声与钼靶联合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在乳腺癌影像学特征上的检出情况以及不同检查手段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在检测微小钙化灶、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毛刺状边缘及微小分叶改变等方面,其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高于对照组的48%、60%、52%(<0.05)。结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确保了较高的准确度,这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99 浏览:1039

韦和煦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12月—2023年6月,本院选择在此期间内收治的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与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比对照组用时短、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能力。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和研究 下载:429 浏览:3571

海岳波 《诊断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探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特点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9年8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诊断后并于外院收录治疗的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诊断,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和穿刺细胞学诊断确诊结果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超声诊断甲状腺癌1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甲状腺炎1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诊断不符合,其中5例甲状腺癌被误诊为良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被误诊为甲状腺炎,2例良性肿瘤被误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确诊病例中,超声确诊乳头状癌10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具有优缺点,合理运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HR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402 浏览:3777

王建丰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HR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8.2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接收检查治疗的470例孤立性肺小结患者,根据外院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全部患者分为肺癌组及良性组,将两组结节大小、结节部位、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等进行对比。结果:在肺小结节直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结节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方面,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能够准确发现恶性肺癌孤立性肺小结节边缘形态及内部特征,主要表现在钙化、毛刺、分叶、棘状突起和空泡方面。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下载:437 浏览:3349

黄翠兰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遴选本院2019年6月到2020年1月收容的190例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成为A组、40例确诊为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为B组、余下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结果 癌患者的NSE与CEA水平优于B组与C组,而CA19-9的水平比较小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明显,可比较。B组与C组的NSE、CEA以及CA19-9的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 、Ⅲb 期和Ⅳ期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和血清CA19-9水平大于Ⅰ 期和 Ⅱ 期,组间比较较为明显(P<0.05),以上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期表现为正面相关。结论 CA19-9 、NSE 、 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患者的临床使用要求,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血清铁蛋白(FER)、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研究 下载:411 浏览:3473

陈德荣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血清铁蛋白(FER)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检测,对于诊断肝细胞癌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再选取同期内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人作为健康组。三组均采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检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肝细胞癌患者,采取FER和AFP-L3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对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患者,采取联合检测能获得最高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项目(P<0.05)。结论:利用FER和AFP-L3联合检测,能够切实反映肝细胞癌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同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与价值评定 下载:465 浏览:3555

林达沛 韩秀娟 《诊断医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均使用X线、CT进行检查,针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X线组检验结果相比,CT组检验精确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CT组检查病因为结肠癌的检出率明显远高于X线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查,其诊断精确率较高,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照,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探究 下载:413 浏览:39

邴万春1 邴震2 《诊断医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讨论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20例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特点,其中肺内炎性肿块患者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结果:(1)病理标本显示肺内炎性肿块患者60例中有26例是肺脓肿,20例是炎性假瘤,14例是慢性肺炎;(2)病理标本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中有腺癌15例,未分化小细胞癌13例,支气管肺泡癌32例,未分化大细胞癌6例,支气管腺瘤4例;(3)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在边缘、密度、空泡征以及胸膜凹陷征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虽然容易欢笑,但是可通过边缘、密度、空泡征以及胸膜凹陷征方面进行鉴别。

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下载:813 浏览:1919

苏晖 张广亮 张红霞 《生物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CA242、CA50、CA19-9及CEA单项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选取 100 例。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 CA125、CA242、CA50、CA19-9 和 CEA的水平。结果  Ⅲ期~Ⅳ期 CRC 患者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 CRC 患者相应指标的水平 (P < 0.05),淋巴结无转移组 CRC 患者血清中 5 种肿瘤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P < 0.05)。结论  血清中 CA125、CA242、CA50、CA19-9 和 CEA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无论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鉴别,还是对其 TNM 分期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筛查。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下载:365 浏览:3548

马劢远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当中选取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研究。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癌症晚期患者经过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均得到良好保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当中。

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356 浏览:3724

王微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对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一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两组。观察组术前采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表给予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的筛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对照组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包括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过程的变化(包括患者肛门排气、经口进食所需的时间及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显示对于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针对性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