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
下载:186 浏览:1575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
下载:271 浏览:24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方法:将68例来我院的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月,将68例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硬币两面法准则分为两组,正面代表研究组,反面代表对照组;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浅析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中的应用
下载:288 浏览:30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同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分析
下载:253 浏览:2812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功能分级和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抽取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差异进行分组处理,其中50例心功能Ⅰ级者为A组,35例为心功能Ⅱ级组为B组,20例心功能Ⅲ级者为C组,15例心功能Ⅳ级者为D组,本研究另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功能分级和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本研究中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验证处理后发现,A、B、C、D四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C、D四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却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A、B、C、D四组患者的LVEF、LVESD和LVEDD等心脏超声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和心脏超声指标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则LVEF水平越低、LVESD和LVEDD水平便越高,心脏超声指标的明确有助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辅助判定,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帮助。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
下载:236 浏览:2881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取康复护理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职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康复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极大的改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189 浏览:2120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
下载:266 浏览:287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的循证护理
下载:291 浏览:37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319 浏览:3328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391 浏览:315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Ⅰ期心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94 浏览:3482
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下载:323 浏览:3776
摘要: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综合护理分析
下载:419 浏览:3901
冠心病PCI术后并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心脏康复:1例报告
下载:57 浏览:585
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运用分析
下载:70 浏览:753
循证护理干预在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101 浏览:1038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0.07-2023.03,选取此间我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8例进行分析,并对其随机分组,各组含有29例。基础组: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实践组: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二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预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干预后,实践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基础组,且预后恢复时间较短(P<0.05);实践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基础组(P<0.05)。结论:为研究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左心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值得借鉴。
整体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5 浏览:2247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研究
下载:261 浏览:2512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选取其中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以G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CTCA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1.97%,正常的占比率为28.03%;而GAG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7.27%,正常的占比率为22.73%,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CTCA检查后的符合率为93.21%、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91.18%,。结论 CTCA检查结果和GAG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63 浏览:2820
摘要:
目的 探讨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DSCT检查的冠心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DSCT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D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桥检出率及检出长度、检查时接受的电离辐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肌桥检出率为4例(11.43%)、心肌桥检出长度为(2.34±1.20)cm,对照组分别为3例(8.57%)、(2.03±1.1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离辐射为(6.89±2.01)mSv、对照组为(5.54±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为31例,对照组为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低剂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及检出率,可为临床判定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