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教育学研究对象确立的逻辑依据与论证规范探讨 下载:69 浏览:479

高鹏1,2 和学新1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逻辑是认识的规范,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遵循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来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存在推理过程不缜密、不充分,论据缺乏深度、力度等问题。加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证规范,需要从概念分析的明晰性、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入手,并尝试运用反思平衡审视不同的对象观,打破以往各种对象观非此即彼的局面,通过观点间反复的比较、调整,得到更具合理性、融贯性的教育学研究对象。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下载:356 浏览:2886

吴翠霞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5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农村初中要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全面素质。要求教师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不断通过创新、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于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反思 下载:51 浏览:486

卢丽山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高考是一场知识与能力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对一位特级教师的二轮复习公开课"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积极反思,认为:二轮复习应以讲练结合课为主;复习的重点是高考命题中的高频考点,难点是压轴题中体现的考点,以及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思维盲点;复习检测应提倡周练,一周一次足矣.

浅析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与反思 下载:230 浏览:2322

林芳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调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才能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就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教育的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就音乐美育教育理论研究为实际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下载:56 浏览:498

周青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活动的学习,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浅层学习以及形式学习相对。深度学习注重学生认知、情感、思维、想象等的深入、融入、卷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浸润、深度体验、深度建构和深度反思,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浅谈美声唱法中“美”的理解与反思 下载:78 浏览:411

任婧文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美声唱法是西方声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形式,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演变与发展,美声唱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本研究深入探讨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与"美",望为美声唱法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实施现状及反思——基于对云南省11所高校的调查 下载:73 浏览:436

王燕 李人杰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对云南省11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日制学生满意度明显低于非全日制,课堂教学水平的职位类别差异明显,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较少,且实践时间短,专业学位课程实施与学术学位区别不大。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高校未能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实习实践课程未真正落实以及专业学位课程实施与学术学位趋同的问题。对此,应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强化年轻教师培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凸显专业学位课程实施特色。

初中英语独白文本的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载:82 浏览:494

黄银玲 《英语教学》 2020年5期

摘要:
独白文本的听力特性决定其教学方式应与对话文本有所区分。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为载体,探讨如何基于听力文本解读框架、挖掘独白文本的语篇特性,并基于这些特性设计教学问题与活动,促进学生语篇意识、听说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提高,增强同类型听说课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实践与反思 下载:81 浏览:501

王可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积淀期、发展期与深化期。当前,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主要存在教学模式品质不高、教学模式价值错位、教学模式推广僵化、教学模式评价异化等问题。"内在与外在并重,提升教学模式品质;理性与德性并举,回归教学模式本真;主观与客观并进,活化教学模式变革;改造与创造并立,推动教学模式发展"是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走出现实困境的可能路径。

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 下载:49 浏览:272

王瑜 马小婷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其功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迁移不断做出调整: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到培养跨文化人才和民族团结教育人才;从以"民族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到强调地域性和本土化学科建设;从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到强调供给平衡的区域性文化服务。为此,在厘清民族院校的历史使命、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求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定位,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 下载:49 浏览:267

王瑜 马小婷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其功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迁移不断做出调整: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到培养跨文化人才和民族团结教育人才;从以"民族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到强调地域性和本土化学科建设;从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到强调供给平衡的区域性文化服务。为此,在厘清民族院校的历史使命、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求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定位,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新政背景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诉求和反思 下载:92 浏览:496

刘志林 张惠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8期

摘要: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一直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期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最为突出的一个亮点,但存在一定的现实隐患,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才具有科学性和公信力;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等。有必要分析当前我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基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两个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研究:回顾与反思 下载:36 浏览:485

李海云 魏衍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当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从家庭教育指导总需求量、文献中各类儿童家长需求研究的文献比重、指导内容需求、指导方式与途径需求和指导师资需求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存在研究缺乏理论支撑、范围偏小且侧重失衡、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沟通不畅、内容需求不合理、方式与途径需求单一与指导师资需求单一等方面不足。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研究,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理论建设,扩大研究范围且平衡研究群体,促进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交流沟通,推动指导内容科学与高效,构建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与途径,推进指导师资专业化,应是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研究与实践的未来走向。

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下载:48 浏览:516

曾强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价值取向偏差、目标导航缺位、测评标准含糊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个人发展为基本遵循,从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对人才期盼、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追求出发,奠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基,以"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观,依托良好的德性、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专项特色技能的人才评价标准,夯实人才培养目标之本。

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76 浏览:507

叶鸿 沈小碚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教学文化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文化本质的探索、教学文化重建的探究和文化影响下的教学变革的探究以及深层次教学文化的探究。针对教学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明确教学文化研究的内涵,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转变研究视角,提高研究者素养。

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 下载:96 浏览:502

刘璐1 曾素林1、2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2期

摘要:
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中小学研学旅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推进措施等方面。这些研究虽然初步回答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从课程与教学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比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偏少、实证研究方式缺位等。今后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应构建课程研究体系、展开全球研究视野、重视实证研究方法等,从而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

中考文综阅卷反思 下载:71 浏览:404

牛鑫然1 王金刚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反思往年中考试卷答题情况,分析考生失分原因,建议毕业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考生作答质量:第一,加强对《考标》中考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第二,强化问题思考角度与答题方法两方面的训练,仅靠死记硬背应考早已行不通;第三,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分层列点是防止意外丢分的好办法,此外还要注意规范学科术语;第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新中国教育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55 浏览:498

孙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反思与转向 下载:13 浏览:213

赵艺凡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应与时俱进,进行反思性批判,创新性超越。对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发现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顶层设计与理论研究脱节,方法论标准尚待统一,研究创新性缺乏。基于此,未来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回应时代诉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边互动,提升研究质量,不断走向开放、合作、创新,增强理论研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民办高校组织属性变更的争议与反思——基于美国私立高校的个案研究 下载:66 浏览:488

李虔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0期

摘要: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属性,对应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任务使命。美国允许各类社会组织进行属性变更,近年来私立高校变更属性引起了较多关注。美国大峡谷大学在由营利向非营利变更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复杂的利益分割和协议安排,引发了关于私立高校属性变更正当性、变更方案合规性、变更监管有效性的争议和质疑。我国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应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谨慎对待民办高校组织属性及控制权的变更,禁止变更中的私人牟利和变相控制行为,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框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