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深化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下载:187 浏览:894

吴金桥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10期

摘要:
数学范畴的建模思想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归纳总结,并利用数学语言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化、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的过程。将建模思维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从数学视角出发,利用数学逻辑概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模型的构建,最后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验证结果并完善模型。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措施 下载:131 浏览:1301

王昆 《中文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在语文学科中,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并将对古诗词的热爱逐渐延伸到传统文化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可借助艺术、自然、情感等多种形态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行为,能运用积极乐观的语言文字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下载:52 浏览:560

陈欣 《化学研究前沿》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质效。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目标之一。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在趣味化教学、交互式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下载:141 浏览:1345

高佳冉 《中文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童趣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古诗词知识内容,同时能够实现自身审美情怀的塑造,养成良好的审美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载:71 浏览:777

郑婷婷 《计算数学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后续学习还是生产实践中,数学都发挥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作用。其中,计算教学构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所有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优化计算教学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 下载:89 浏览:984

曾千驹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初一年级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有了近一个学年的感受体会,学生感觉到初中学习生活的压力比小学阶段要大,几乎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都觉得初中生活压力大、不开心、甚至总有不满的情绪而产生抱怨。这种不良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有对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那就是能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如意、问题和挑战,能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积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则表现为:做事缺乏责任心,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因此,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增加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一信念永植心中。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下载:156 浏览:872

陈安芬 郭仁贵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6期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内涵、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进而从提高教师数学建模水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课堂练习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以及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载:199 浏览:900

段丽萍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6期

摘要: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高职数学教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们应积极探索将数学建模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这要求教师们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和特点,以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逐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方法。此举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挑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升数学素养,更孕育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卓越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智慧,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研究 下载:104 浏览:1024

舒小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公布,明确指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为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领域。其中,责任意识即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和有序参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今后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下载:96 浏览:1013

刘仁江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点对策,即通过学习课标、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使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研究 下载:26 浏览:332

宋永超 《历史教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能力包括: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在这些能力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指对某些东西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关系进行观测和探究,是历史的核心思想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自己的时空概念,可以让他们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构建一个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历史事件的框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习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从而提升历史的学习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下载:123 浏览:1525

包满晓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品格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探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下载:116 浏览:1512

丁立亮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综合考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与优化,唤醒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以唐宋古典诗词为媒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下载:213 浏览:2158

许龙珠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唐宋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家国情感。通过这些诗词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遗产,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国家的深厚感情。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唐宋诗词教学,深化学生对忠孝、爱国以及勤劳奋斗等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下载:39 浏览:513

姜述艳 《中国设计》 2025年4期

摘要:
职高院校平面设计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的关键课程。平面设计专业涉及行业类别众多,包括工业、建筑业、游戏业及服装、广告、化妆品行业等,均对平面设计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同时,也对平面设计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下载:298 浏览:2605

杨晓艳 《中文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古诗词是古人经过艺术化审美后的生活经历,在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优越性。然而在当前古诗词教学当中,学生由于词汇量小、生活阅历少、成绩导向等原因,对于古诗词阅读的内动力不足和功利性强,对古诗词阅读浮于表面,仅仅背诵教师讲授内容,不愿真正深入感受古诗词蕴含的意味。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带领学生深度理解诗词,感受诗词之美。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 下载:191 浏览:2521

陈静 《中国法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传统教学方法不可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知识。精心设计、恰当处理、正确运用“合作探究”,让合作探究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下载:349 浏览:2954

杜胜娟 《中文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统编教材中古诗词文质兼美,蕴藏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充分认识并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传承经典,润泽心灵。笔者通过感情诵读、调动感官、品词析句、激发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树立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162 浏览:1967

和秀芳 《中国文学》 2022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节点。古诗词字字珠玑,读来朗朗上口,且意味深远,是陶冶初中生情操的宝贵资源。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优化阅读及把握词句等,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初中生的情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在提高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得他们对学习、生活多一些感悟,真正实现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兴趣 下载:283 浏览:2862

左志英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8期

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以往在实际组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大多采用就古诗词讲古诗词的方式,即仅针对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渗透较少,导致古诗词教学的整体质量偏低,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兴趣。而在时代发展下从事小学语文教师这份职业,要懂得依据学生的身心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古诗词的魅力,使学生愈来愈愿意了解古诗词,期望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变得愈来愈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