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427 浏览:1289

李志夏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全面开放,多胎家庭的家庭结构形式渐趋主流,家庭成员数量、家庭组成结构截然异于独生子女家庭,与之而来的多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呈现。随着“4-2-1”家庭模式到“4-2-2”或“4-2-3”家庭结构模式的转换,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聚焦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对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意义、特征、问题等多方面探究,并提出了多胎家庭家庭教育“向优向好”的基本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多胎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家庭稳定和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51 浏览:473

严丽霞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家庭教育投入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在经济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等三个层面对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城乡家庭的教育投入有着明显的差异,农村家庭在校内的教育投入大于城市家庭,但城市家庭的校外投入大于农村家庭;城市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辅导以及监督行为要优于农村家庭。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维持甚至巩固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分层。应进一步减轻城乡家庭教育负担,有效地指导父母的家庭教育行为,提高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劳动教育应成为家校教育的有机联接 下载:58 浏览:395

周洪宇 范青青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劳动是一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由劳动的经验传承形成的劳动教育,构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将劳动教育作为家校教育的有机联接,有利于在家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品德内化、知识转化、习性优化和理念同化。摆正劳动教育在家校教育中的地位,让劳动教育回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并择选合适的劳动项目,教给学生劳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研究:回顾与反思 下载:36 浏览:486

李海云 魏衍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当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从家庭教育指导总需求量、文献中各类儿童家长需求研究的文献比重、指导内容需求、指导方式与途径需求和指导师资需求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存在研究缺乏理论支撑、范围偏小且侧重失衡、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沟通不畅、内容需求不合理、方式与途径需求单一与指导师资需求单一等方面不足。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研究,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理论建设,扩大研究范围且平衡研究群体,促进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交流沟通,推动指导内容科学与高效,构建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与途径,推进指导师资专业化,应是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研究与实践的未来走向。

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实施路径 下载:92 浏览:507

李连英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2期

摘要:
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是青春期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教育、人性教育、人伦教育等三个方面。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是: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晓之以理,提高孩子的生命认知水平;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实际锻炼,磨炼孩子的生命意志;优化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让孩子体验亲情和友情;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下载:46 浏览:563

朱红 张文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对北京大学2016-2018级新生的调查,从跨学科视角探究教育精英的家庭特征如何影响其能力发展,研究发现:家庭内社会资本突出表现为以理解、鼓励和支持为标志的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是教育精英家庭的共同特征,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是促进教育精英高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自我身份内省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父代的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主要通过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传递给子代;家庭外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子女的能力发展基本无显著正向作用。因此,为促进代际流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微观层面家庭内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7 浏览:329

潘圆圆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载:62 浏览:399

罗谦1 吴晓蓉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课题组深入我国西南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后发现,贫困家庭不愿为教育投资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该现象集中于教育投资可行能力转化的第一阶段,即"自由的准备阶段"。这反映了贫困家庭对教育功能性活动的价值选择取向。这种选择取向主要受制于公共舆论和社会交往,具体表征为:贫困地区错误的公共舆论导向,使贫困家庭"婉拒"教育投资;充斥着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的社会交往,使贫困家庭抗拒教育投资。据此,本文提出"推进贫困家庭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变革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将个体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利转化为教育投资的可行能力,从而引导贫困家庭愿意参与教育功能性的活动,促进贫困家庭成员享有受教育的实质权利。

试论统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知识选择 下载:47 浏览:410

李英英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统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知识选择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具有国家性、全面性、衔接性、建构性。较"一纲多本"下的教材,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些许新变化,一是完善了知识类型,表现为增设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知识、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知识,减少识字、写字量,增加阅读量,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建构学科素养,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效果;二是重构了内容结构,表现为调整汉语拼音、识字顺序,增设"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有利于降低幼小衔接坡度,促进家校共育,实现学科育人。同时,教材的统编统用给家庭及学校带来新的育人机遇与挑战,这需要两个场域重审关系网络,建立与新教材使用相适应的型构。

家庭防疫课程:“三全育人”的路径探索 下载:66 浏览:421

程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全民居家隔离使得家庭成为教育的"主阵地"。家庭防疫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科学的家庭防疫课程。家庭防疫课程应以守护生命健康为核心目标,以防疫为主题,融入多学科内容,以过程哲学为导向,多路径、立体化实施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家庭护理评估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检验 下载:22 浏览:352

田家利1 刘宇2 张素1 王雯1 公冶慧娟3 张欣3 2019年6期

摘要:
翻译国际居民评估工具家庭护理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Resi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 Home Care,InterRAI Home Care),简称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并对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采用Beaton简洁六步法对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在北京市东城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215例,使用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和改良巴氏指数量表、改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评估。结果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1,量表平均内容效度为1.00,评定者间信度为0.916~0.942。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的ADL维度与改良巴氏指数量表每个条目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0.810;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维度与改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每个条目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6~-0.962;触发认知能力问题与MMSE量表评分判断认知障碍的一致性系数为100%;使用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系统所触发的问题与医生诊断间的一致性是100%。结论中文版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量表在社区居家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以在我国社区居家老年人群体中使用。

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下载:12 浏览:414

韩遵海 刘雪娇 何茵 田梓蓉 2019年5期

摘要:
介绍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发展,综述探视模式的要求和感染控制措施,并从满足患者家属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信息共享、指导家属参与多学科查房及患者护理等方面阐述了探视模式的实施方法,旨在为国内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抓好家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下载:60 浏览:369

毛星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发展、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以及个性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改变教育行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87 浏览:505

马淑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它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幼儿时期的教育中,幼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完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其产生积极作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知识文化水平都在提高,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293

王智伟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时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遵医行为评分、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感觉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NICU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421

赵宏 钟春霞 宋霞梅 王斌 陈剑锋 廖小妹 陈欣欣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41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19)。实验组在患儿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时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陪护,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患儿的照护,进行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早期干预等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家长每周3次、每次1 h隔窗探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前1 d家长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2周及4周时家长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家长在出院前1 d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4周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出院后体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提高家长的照护能力,降低家长的焦虑水平,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院后的随访率和生存质量。

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预防及护理 下载:2 浏览:421

李婷1 赵琪珩2 董雪1 2018年10期

摘要:
分析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发生的原因,依托多学科团队,实施转科前应激预防和转科后应激干预。本组30名患者家属转科后7 d,迁移应激均处于低等水平。

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30

王智伟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时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遵医行为评分、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感觉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新型以房养老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例 下载:62 浏览:368

胡尔治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结构呈现快速老龄化的新格局。"以房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选项之一,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困难重重,但北京市的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给以房养老模式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种新型以房养老模式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紧密相连,顺应了北京市养老政策趋势,且房屋产权不变,由养老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实现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有机融合,具备三方面优势:小规模,多功能;轻资金,易连锁;智慧养老,精细管理。通过比较传统以房养老模式,分析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实践案例,着重突出新型以房养老模式的可行性特点和运营优势,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当代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女儿养老历程考察——基于冀南Z乡的实证研究 下载:68 浏览:380

邓会敏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多子女家庭中的女儿养老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从女儿养老的历程来看,冀南农村地区女儿养老呈现出前高孝养后低居养的时段性特征。老年人的宗祧继嗣观念、现代孝亲习俗对女儿的要求,是女儿前期高孝养的主要因素;儿子(媳)对赡养责任标准的活用、女儿在赡养责任缺失下的怨恨,则是导致女儿后期低居养的主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还必须在"养儿防老"的基础上推进"养女防老",建构女儿的主体性赡养责任,以实现儿子和女儿共养的"双系养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