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融合途径 下载:63 浏览:696

陈剑芬 《哲学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既是人文又是工具性,它对丰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我们不能只把语文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拓展。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继承,则是在语言教育中的外延。初中语文老师要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使红色革命文化在学生的认知中也能更好地继承。

中职校学生“学党史跟党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下载:253 浏览:3856

吕琦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历史,以史鉴今、以史明志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党的历史经验为当前应对新发展阶段中的系列风险挑战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党史学习中,重在深入总结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举旗定向、为民奋斗、自我革命、顺势而为的历史经验。虽然面临时空轮转、时代变迁和客体更替,革命精神的具体形态有鲜明差异和时代特色,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未曾改变,超越时空的共性存续至今。结合党史学习聚焦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内涵实质,在中职党史教育实践中以问题导向推进内容生产,以革命历史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重要抓手,从而实现对个体的价值引领,启发历史自觉。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下载:156 浏览:1698

杨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自身优势决定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近代世界历史潮流所趋。

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实现的哲学革命 下载:152 浏览:1854

罗佳佳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大胆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实质,提出“实践”的哲学,创立了唯物史观,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 下载:150 浏览:1774

李益顺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高校校园泛滥。为了抵制这些思潮对学生们的消极影响,必须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并加以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红色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地方高校纲要课融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策略——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教学为例 下载:160 浏览:1902

李益顺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也是纲要课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地方高校纲要课教学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主要从科学研究、教辅材料编写、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协同育人等方面采取各项措施,以切实提高革命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红色传人、传承红色文化为目标。

论"两个伟大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下载:185 浏览:2050

刘华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两个伟大革命论”主要是展现出来了社会的伟大革命以及党在进行自我革命过程中,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它包含了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社会革命的进行必须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党,这个理论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下载:180 浏览:2346

张凤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就行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和自我革命性。

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研究 下载:95 浏览:1036

鲍婷婷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期

摘要:
贯彻课程思政教育,在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下,以培养具备良好品行和道德观念的高素质护士为目标,实施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为其主要手段,从而落实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的根本任务。其中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重要政治价值和育人价值在红色革命文化中均有体现。《内科护理学》课程蕴含红色革命文化元素丰富。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总结出红色革命文化该如何融入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及其意义,从而摸索出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除内科护理学外其他核心课程的方法和途径。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航空气象学》课堂革命探究 下载:81 浏览:912

​郑莹 张晓慧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课程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与热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革命势在必行。本文在认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航空气象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革命的策略。

革命文物资源视角下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分析 下载:79 浏览:937

梁丽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革命文物资源为视角,以“思政小课堂”作为基本研究支点、“社会大课堂”作为实践延伸,将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基本遵循,为学术研究革命文化,特别是天津革命文物资源的思政元素挖掘提供了全新视角,有助于在“大思政”的视角下,深入挖掘“课堂小思政”教学典型性和“社会大课堂”实践实效性,以“两个课堂”相互融入目标导向,通过不同维度的融合分析,进而丰富天津革命文物资源的思政元素内涵研究,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课堂革命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下载:198 浏览:2015

蔡威 付根义 杨含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9期

摘要:
近年来,学校围绕打造“有战味、有趣味、有灵魂”的“三有”课堂来推进“课堂革命”,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高等数学》课程对标“三有”课堂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式、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解决了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对提高士官学校数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新媒体时代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 下载:39 浏览:1262

邱云霞 《中国新闻传播》 2024年8期

摘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积累的宝贵文化资源,是珍贵的财富,充分体现着我国的文化自信。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使这种精神得到弘扬与延续,必须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泛宣传和普及,创新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直观地呈现出我国革命历史文化。基于此,本文旨在从新媒体时代出发,分析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歌曲的传播与社会动员 下载:254 浏览:2809

刘国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积极利用革命歌曲,以强有力的组织传播、在地化传播与分众传播等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准确地传递革命信息,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革命歌曲的传播起到了唤醒民众、进行社会动员的作用,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方党史资源在城镇社区文明实践中心开发利用路径———以湖西革命老区为例 下载:288 浏览:2903

杨德印 周婧 程庆鲁 葛汉师 《中国城镇》 2023年1期

摘要: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地方党史是整个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地方党史资源,并把它们运用到社会主义新时代城镇社区文明建设实践中去,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西革命老区人民创造的时代成就和历史经验,弄清楚过去我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党领导的基层组织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弄明白现在及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书写新的恢宏篇章。

拓展新闻资料工作外延 提升软实力 下载:402 浏览:4041

陈红彬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9期

摘要: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经无时无刻、无孔不入的渗透、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新闻资料具有的新闻性和资料性的特点,必定要在信息时代与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 “无缝对接”。本文力求从三个方面——建立新闻资料管理系统的必要性、新闻资料信息采集的指导思想、提升信息时代的新闻信息资料工作的“软实力”,两个层面——技术硬件与软实力上,阐述新闻资料工作如何在信息时代更有效的开展,以使新闻资料得到更有价值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唯物史观下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比较 下载:156 浏览:2035

赵文浩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1期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值此之际回溯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土地问题的解决都进行了探索和政策的实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国民党因利益矛盾,阶级立场而背离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和历史任务,最终在中国历史上慢慢退出了舞台;共产党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人民群众,变革封建土地生产关系,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进行土地革命,必然会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探究——以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例 下载:198 浏览:1887

王佳惠 赵金辉 赵然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10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难的任务还是在农村。”根据“振兴国家,必须振兴农村”的伟大决策,要动员全党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尤其鼓励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地区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带领老区人民艰苦奋战,形成了先进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因为其大多分布零散、要素单一,难以成片,且因为山区交通不便,文旅融合不够深入等因素,直接导致太行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离我们实现太行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为此,本文通过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探析,提出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探索,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帮助太行山革命老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1 浏览:568

周平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2期

摘要:
课堂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需要根据生源情况、课程特色、就业等因素合理统筹安排。这里论述了高职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确立了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革命”的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学生地位革命、教师角色革命,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 下载:86 浏览:1785

李竞超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12期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法律知识和道德价值观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阶段。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课程的内涵,还能激励学生传承优秀传统、增强国家认同感,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法治观。本文将探讨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