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业建筑叙事的空间特色营造——以长沙湘江风光带工业建筑改造为例 下载:58 浏览:487

刘乃芳1 张楠2 王英姿3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摘要:
工业建筑如何在城市空间的改造中显现自有特色是一个日渐需要关心的问题,该文对工业建筑叙事进行定义,接着说明影响工业建筑的三个重要因素:即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和主体对空间特色的认知。然后,以长沙湘江风光带两个工业建筑改造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从物质要素的保护与更新——场景式叙事和非物质要素叙事——营造特色性认知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紧扣实例,分析其叙事特色凸现的得与失,以期对城市工业建筑改造的空间特色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构成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因素分析 下载:38 浏览:1424

陈佑如 《当代艺术》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这些作品何时为艺术。艺术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不应该再用传统的观念去定义艺术,追问何时为艺术,并为艺术而艺术。这篇文章将着手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时期,从作品所处的空间、艺术家观念的输出以及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来分析构成这些艺术作品的因素。

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语言特色与教学策略 下载:103 浏览:2076

丁宁 胡利玲 《当代艺术》 2024年12期

摘要:
水彩画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延续着西方的审美传统,又不自觉的受到中国本土绘画的影响,所以水彩风景画的艺术特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水彩风景画的研究中,艺术语言特色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教育者只有清晰的认识到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语言特色以后,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从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浅析唐代至清代青花瓷艺术语言特征 下载:106 浏览:2073

胡释予 《当代艺术》 2024年12期

摘要:
青花瓷在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艺术风格和装饰艺术独具魅力,古代青花瓷的发展对中国艺术研究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简述唐、元、明、清时期青花瓷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总结历代青花瓷艺术语言变革,论述与展示了唐、元、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文化特征。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书法史及其书论体系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509

​​聂歆然 《国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概观日本书法史,可以看出它深受中国书法影响。汉字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极大发展,同时也是日本书法的生命源泉。日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喜爱,使得他们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在模仿与学习中国,书法如此,书论也是如此。

美育改革与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创新研究 下载:67 浏览:717

肖银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艺术实践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加强,更要注重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其中,审美素养是当前艺术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建立追求美的情感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美育在审美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改革将其应用到艺术实践课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艺术实践的理解,形成思辨思维,还可以对艺术本身有深入的认识。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本文围绕高校美育改革与艺术实践课程创新的基本价值展开思考,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建议。

中国传统版画的宗教文化因素 下载:286 浏览:2919

​刘戈 《国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而版画则是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版画艺术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本文从宗教文化出发,阐述中国传统版画在宗教文化中的发展脉络和影响。为在当今的视觉快时代如何发挥版画艺术自身优势和特点提供方向,激活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让传统延续。

学科交叉语境下艺术类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式发展 下载:236 浏览:2329

赵喆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办学层次争相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大规模发展,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居于当前教育环境之下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作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影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发展,亦是重要的外部学术环境。此形势之下各高校纷纷谋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各艺术类高校对其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革图易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破艺术类高校普遍缺乏科技与传统学术环境支撑的境况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研究生专业培养、科研课题基地建设、完成学科体系建设转型。

探析以美术馆为依托的大学生艺术文创 下载:226 浏览:2335

徐伟 尤雅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艺术作品的专门机构。在国家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美术展馆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文创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美术展览的衍生品,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宣传了展览,更为大学生提供了文化艺术创意的空间。本研究以美术展览馆为依托,以美术展览馆的藏品、展品为核心,研究美术展览馆的藏品、展品、文化艺术品的文创创意和设计。

刍探康定斯基的艺术中空间因素 下载:265 浏览:2352

王若凡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自20世纪以来,造型艺术的空间问题就一直被艺术家所关注,本文以康定斯基的绘画及其理论为代表探讨康定斯基各个阶段对抽象绘画的空间的见解。康定斯基意在画布上表达出一种以区别传统在二维物理平面模拟三维空间的空间形式。借以“边界”定义出新的“基面”,使画布的“空间”无限扩大。在《几个圆圈》为代表的画作中借以相互交错渗透的彩色圆圈,表达出了其不但是单纯的二维空间,而是既“平面”又是“空间”的矛盾性实体。

从“二维”走向“三维”,构成中的玻璃工艺课堂 ——以华师附中为例 下载:269 浏览:3248

余乐 《当代艺术》 2021年8期

摘要:
回顾中国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历程,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美术课堂都只停留在平面的纸张去开展教学,能够涉及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课程少之又少,更不用提让学生去接触一些工艺作品制作的工具和过程了。伴随着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个美术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词汇的提出及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跳出单一的二维平面的课程观,主动将美术中的二维与三维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开发以动手体验为主的空间三维意识。本文以华师附中在2019年开设的玻璃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其课程开设的意义、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为中小学美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多元化、空间化提供参考思路。

浅谈水彩艺术与陶瓷釉彩艺术形式的相似性 下载:278 浏览:3252

李宝丽 高欣 2021年6期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现当代已经能够以非常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其艺术魅力。陶瓷釉彩是陶瓷绘画艺术的重要材料和表现形式,在如今已经有许多从事纯艺术的画家投入到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之中,将各种绘画艺术以陶瓷釉彩的方式呈现。在历代陶瓷釉彩的作品之中,可以发现釉彩具有流动性、变化性和色彩的丰富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与水彩画的画面效果有着共通之处,本文通过研究水彩艺术和陶瓷釉彩艺术的表现形式、绘画方法、二者的交融等方面来探讨这两种艺术的相似性。

“蒙太奇”概念视角下插画艺术的跨界形式研究 下载:294 浏览:3490

许可 《当代艺术》 2021年2期

摘要:
插画作为实用性的美术,在艺术的时代进程中不断跟进着自身的独立的艺术语言。从绘画长河中分离出来的插画,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图像的渴求,插画的生活感与感染力已渗透到方方面面。而插画的跨界变革体现在概念、载体、呈现方式等多元的方向,本文试图通过“蒙太奇”这一手法,从过去到当下再展望,探究插画的时代产物以及跨界形式。

公共艺术空间——实验性设计的多元交叉 下载:296 浏览:3059

沈天然 《当代艺术》 2021年2期

摘要:
实验性设计是一种概念性艺术或策略性设计的试验,其设计手段即鼓励人们对发散性设计思维、探索性设计理念以及未来性设计表达观点。通过不同的变体与演绎、错位与透叠、交叉与融合,构成了交叉性的视觉图式,从而使我们多维度、多角度、多途径的探索空间与艺术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实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实验性在综合性艺术中的多样性,增加场域活力与惊喜。

视觉韵律与形态——装置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 下载:298 浏览:3133

李雪健 《当代艺术》 2021年1期

摘要:
形式的表现是装置艺术设计中内涵极其丰富的主题, 其中形式的表达分为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不同的设计构成以及单一或复合的元素不断的进行交错、混合、叠透、,进而形成了多样化韵律与结构。因此,本文以内形式与外形式的角度方法,通过视觉韵律以及形态结构对装置艺术设计进行论述表达,从而增强视觉设计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艺术院校插画专业交叉型、跨学科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265 浏览:2337

母贝旎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在艺术设计类学科中,插画是极具社会实践性和审美表达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插画专业的教学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在国家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广大艺术院校围绕着社会发展对插画人才供应要求和学生对专业成长的需求促使插画专业教学的开展做出了改革与创新。本文针对艺术院校插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遵循插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对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了初步的教改思路。

蒸汽波艺术在可穿戴时尚中的表达 下载:301 浏览:2933

朱浠艺 刘桢熙 《中国艺术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可穿戴即是视觉艺术的直观表现,是视觉艺术中最有温度的载体。视觉艺术与可穿戴二者互为茎叶,相辅相成。蒸汽波艺术是一种前卫迷幻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带有科技色彩的后现代视觉艺术,恰巧符合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这一标准。本文以蒸汽波为艺术表现形式以可穿戴为载体,探究蒸汽波元素在可穿戴设计中的表达。

马克思主义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下载:129 浏览:1349

张语宸 霍冉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在上万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先民和历代陶瓷匠师们,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连续不断的中国陶瓷工艺里程碑。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精髓,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劳动技术、劳动情感和劳动素养,陶瓷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其蕴含价值既包括作品本身的物资价值,更多的是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材美工巧:天人哲学观下的传统瓷器审美及修复策略 下载:119 浏览:1313

宋卓瑜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本文试图探寻古今不同时代背景下,瓷器文物修复中,材料与工艺、艺术与技术、实用与审美、自然与科技、传承与发展的同构性转化,从材美与工巧两方面论述传统瓷器的造物和修缮过程,从而延伸出当代瓷器修复的现代美学观,传达出瓷器文物在漫长历史时空中展现出的超越性审美价值。

魏晋南北朝文人意象在中国写意油画中的投射与衍生 下载:266 浏览:2932

黄慎文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魏晋六朝时期文人写意意象本源的探究,试图就当时六朝文论中提出的“感物吟志”层面上对文人崇尚清谈的“写意状志”进行论述,从中国写意绘画集气韵、书写、诗歌之美给予,并试图揭示近代中国油画“写意”意象表达的群体中,对那种油画表意下经画面结构、隐喻符号、笔法畅率的心象表征的深层剖析,尤其对写意油画家群体中承前启后的几代典型代表作品分析。将其归纳为写生写意、意象写意、当代写意”三大类型,来探寻中国写意美学在我国近代油画中投射形成的轨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